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四川省成都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

日期:2013-01-21 16:15作者:市来源:农业部点击次数:156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规划(2011~2015年)市人民政府编制二〇一一年三月第一章规划总则1.1 规划背景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精神,引领现代农业发展,带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业部在全国围组织开展了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创建工作。

2010年8月,农业部认定50个县(区、市、垦区)为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市被确定为整体推进的国家现代农业示区。

为科学引导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充分发挥示区的示带动作用,按照农业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市人民政府组织编制本规划。

1.2 规划期限本规划期限为2011年~2015年,规划基期年为2010年。

1.3 规划围本规划围为市全域,包括9区4市6县,幅员面积约1.24万km2。

●一圈层——主要包括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

●二圈层——主要包括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和郫县。

●三圈层——主要包括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蒲江县、大邑县。

1.4 规划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中发〔2010〕1号);●《农业部关于认定第一批国家现代农业示区的通知》(农计发〔2010〕22号);●《农业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的通知》(农计发〔2010〕39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9〕21号);●《省建设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工程纲要(2011-2015年)》;●《省新增1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规划纲要(2009-2012年)》;●《关于培育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的通知》(川农业〔2009〕195号);●《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十二五’规划》;●《市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08~2020年)》;●《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现代农业跨越式发展的意见》(成委发〔2010〕19号);●部、省、市领导有关示区建设的讲话和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实施方案等;●市统计年鉴。

第二章示区现状分析2.1 基本情况●示区幅员面积1.24万km2,辖9区4市6县。

农用地总面积1398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45万亩。

总人口1149万,其中农业人口498万。

2010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5551.3亿元,其中一产业285.1亿元、二产业2480.9亿元、三产业2785.3亿元;财政收入2022.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6.9亿元;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83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205元,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54:1。

● 2003年以来,特别是2007年6月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以来,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大力推进以“三个集中”(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六个一体化”(城乡规划、产业发展、市场体制、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四大基础工程”(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农村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为核心容的城乡一体化,探索实践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联动发展的城乡全面现代化道路,初步形成了城乡同发展共繁荣、城乡群众共创共享改革成果、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

2.2 自然条件●地形地貌示区地处盆地西部边缘,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西部以深丘和山地为主,东部是平原的腹心地带,主要由平原和部分低山丘陵组成。

平原、丘陵、山区比例分别为40%、28%、32%。

●土地资源与结构示区土壤资源丰富,以水稻土、潮土、紫色土、黄壤为主。

土壤养分充分,土层深厚,质地适中,适宜各种农作物及林草生长。

●水资源示区地处都江堰自流灌溉核心区,水资源丰富,年均水资源总量304.7亿m3。

自然降水丰沛,境有岷江、沱江等12条干流及几十条支流,河流纵横、沟渠交错,河网密度高达1.22km/km2。

2.3 基础设施●农田水利:示区已建成高产良田32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0.4%;现有中小型水库189处,库容20209万m3,山平塘20833口,容积9021万m3,微水池4.5万口,容积450万m3;干渠和支渠总共6755km,有效灌溉面积480.45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74.49%。

●农村道路:示区率先在西部全面实现了县县通高速路,村村通水泥(沥青)路,初步形成了以高速公路、县道公路、乡村公路和农村机耕道相配套的道路交通网络体系。

●电力通信:示区完成农村电网改造,实现电力全覆盖;移动通信覆盖达到100%;广播电视和光纤网络实现村村通。

●农机装备:2010年示区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288.16万千瓦,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8.9%。

2.4 产业现状●产业规模示区初步形成了以优质粮油、蔬菜、花卉苗木、伏季水果、茶叶、猕猴桃、食用菌、生猪家禽、水产、中药材为主的十大优势特色产业,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稳定增长。

表2-1 2010年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表●农业产业化示区国家级龙头企业达到19家,省级龙头企业达到89家,市级龙头企业发展到412家,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累计达到2088个,龙头企业销售收入1200亿元,带动农户面突破70%。

●规模化经营示区建成标准化规模化优势特色产业生产基地230个;农用地流转面积累计达到308万亩,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2%,其中耕地流转面积236.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36.6%。

2.5 综合评价●示区符合上位规划,资源条件和生态环境具有代表性;●示区主导产业明确,带动能力强,效益显著;●示区基础设施配套齐全,科技水平突出,服务体系完善;●示区政府支持,群众欢迎,组织管理完善,机制体制健全。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目标3.1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

围绕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总体要求以及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在现有农业生产示基地(园区)的基础上,高起点、高标准和高水平地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区,进一步转变发展理念,强化物质装备,提升科技水平,完善产业体系,创新经营方式,培养新型农民,建设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充分发挥典型示和辐射带动作用,加速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3.2 基本原则●坚持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把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严格保护耕地作为重要前提;●坚持把转变发展方式、创新体制机制作为根本动力;●坚持把助农增收、维护农民利益作为核心目标;●坚持把调整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作为主攻方向;●坚持把示引领带动、助推现代农业发展作为主要任务。

3.3 发展思路●坚持一条底线:坚守基本农田红线,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降低;●遵循两条规律:充分尊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充分尊循自然条件的客观规律;●突出三个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强化四项功能:为市场提供安全优质的高端农产品、为吸引人才创造最佳宜居环境、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可持续的环境容量、为现代服务业开辟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大力推进五化:加快推进农业市场化、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和品牌化。

3.4 建设目标到2015年,把示区建设成为统筹城乡现代农业发展的先行区,成为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转化的核心区、生态循环农业的样板区、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项目资金整合的投入区,基本实现生产技术科技化、生产过程标准化、生产手段机械化、生产组织社会化、增长方式集约化、农业经营产业化、农业服务社会化、农民生活富裕化,充分展现示区带动农民发展现代农业、带动农民持续增收的“两个带动”作用。

表3-1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建设发展指标和预期目标备注:预期性指标是规划期围希望实现的目标,带有指导性;约束性指标是规划期围必须达到的目标,带有约束性。

3.5 发展定位●“西部第一、全国领先”;●“五个一流”:一流的经营治理机制,一流的产业发展水平,一流的营销体系,一流的保障体系,一流的吸引人才机制。

3.6 总体布局3.6.1 圈层布局●城市农业圈层(第一圈层):以改善生态、优化环境、服务城市、美化城市为重点,主要发展景观农业、观光农业等农业形态。

●近郊农业圈层(第二圈层):以生产和辐射功能为重点,兼顾生态、生活功能,主要发展优质高效、精品农业、设施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等形态,着力建设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示园区(基地)。

●远郊农业圈层(第三圈层):以生产和生态功能为重点,兼顾生活休闲功能,优先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绿色(有机)农业、设施农业、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观光农业等农业形态。

3.6.2 分区布局●中部平原优质高效农业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优质畜禽、绿色蔬菜等大宗农产品生产及休闲观光农业和农产品加工物流等产业。

●西部龙门山脉特色农业区:重点发展特色水果(猕猴桃)、优质茶叶、名特水产(冷水鱼)、珍稀食用菌、道地药材以及山地森林生态休闲观光旅游业。

●东部龙泉山脉特色农业区:重点发展优质粮油、蔬菜(食用菌)、优质畜禽、伏季水果(枇杷、水蜜桃、早熟梨、葡萄)等优质高效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

第四章主导产业与特色产业4.1 主导产业4.1.1 粮油●发展重点重点发展水稻、小麦、玉米、“双低”油菜;围绕实施新增1000亿斤粮食工程,建设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粮食生产基地;大力实施粮油产业“双创双建”示工程,重点在中部平原地区和主要交通干线打造22个集中连片万亩以上规模的粮油高产示片;推广集成技术,大幅度提高单产水平,促进区域粮油平衡增产。

●发展布局主要布局在二圈层的龙泉驿、青白江、新都、温江、双流和郫县;三圈层的都江堰、州、邛崃、崇州、金堂、新津、蒲江、大邑。

●发展目标到2015年,示区优质粮食面积稳定在68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430公斤左右,总产达290万吨以上;油菜面积稳定在14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达160公斤左右,总产达22万吨以上。

到2015年,示区粮食规模化经营比重达到60%以上,粮食耕种收机械化综合水平达到90%以上。

表4-1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粮食产业规划发展目标表表4-2 市国家现代农业示区油菜产业规划发展目标表4.1.2 蔬菜重点发展精品蔬菜、特色蔬菜、错季蔬菜、绿色有机蔬菜;在强化保障性常年基本菜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行“菜-稻-菜”、“稻-菜”轮作模式;加快建设标准化、规模化设施蔬菜生产基地,提升蔬菜生产能力,保障城市“菜篮子”产品有效供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