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票据法论文

票据法论文

票据法案例分析
张亦迪3100104321 法学1002
课程:票据法
任课老师:韩家勇
票据是一种有价证券。

作为一种代表一定财产权的格式化凭证,伴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生活的繁荣,其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

现实生活中贸易往来、交易规模与次数逐渐增加,使得现金交易越来越无法适应交易的便捷需求,而票据以其自身简单的形式,顺畅的流通得到了人们的青睐。

这个学期有幸学习了韩家勇老师开设的票据法课程,对票据的基本常识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我将尝试利用本学期所学习的票据法知识分析一个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案例。

案例名称:A市乾坤公司诉太阳食品公司等三公司票据纠纷案
主要知识点:票据权利的善意取得
案例陈述:2013年6月6日,A市乾坤公司与天空有限公司订立了一份红糖买
卖合同。

双方约定:乾坤公司向天空公司在一个月内供应优质红糖十五吨,每吨
八千元,合同总金额合计十二万元人民币。

根据双方订立之合同,天空公司以天
空公司的开户银行B为付款人、乾坤公司为收款人的票面金额为十二万元的汇
票,汇票上记载有明确的付款日期:出票后三个月。

天空公司在出票当天将汇票
交付给乾坤公司。

6月10日,乾坤公司准备向B银行提示承兑,发现汇票遗失。

后来调查得明,该汇票与6月9日被王某盗窃。

王某伪造乾坤公司的签章将汇
票背书给自己,再由自己签章,于6月18日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汇通公司。

汇通
公司持票向B银行提示承兑时被拒绝,后其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海通公司。

海通公司在票据载明的付款日期没有得到B银行的付款,便将乾坤,汇通与天
空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其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

分析:通过案例的阅读,我们可以发现本案中的汇票发生了两次票据法意义上的背书流转(王某将票据盗窃后私自签发的流转不应算作票据法意义上的流转而应
为盗窃后的伪造背书。

)第一次为王某向汇通公司的背书流转;第二次为汇通公司向海通公司的背书流转。

这两次流转的效力如何直接决定了了这两家公司是否真正取得了票据权利,从而也决定了海通公司的诉讼请求能否得到法院的支持。

根据我国票据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背书人以背书转让汇票后,即承担保证其后手所持汇票承兑和付款的责任。

背书人在汇票得不到承兑或者付款时,应当向持票人清偿本法第七十条与七十一条规定的金额和费用。

在本案中我们所面临的两个流转严格来说都是存在一定瑕疵的:第一次背书流转,背书人王某取得汇票的方式是非法的盗窃;第二次背书流转,背书人汇通公司是在向银行提示承兑被拒绝后向海通公司进行的转让。

下面我们具体针对这两次流转进行分析:
首先我们来看第二次流转的法律关系问题:根据我国票据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汇票被拒绝承兑、被拒绝付款或者付款超过提示期限的,不得背书转让;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汇票责任。

从案件中我们可知,汇通公司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海通公司的情况正是如此,汇通公司在B银行拒绝承兑后依然背书转让给了海通公司。

根据法条,我们可以很明确的看出汇通公司是要承担责任的,那么其他两个在汇票上在签章的公司是否也要承担连带责任呢?在这里我们会自然而然
的想到票据法中关于追索权的行使问题:根据票据法第六十一条之规定:汇票到期被拒绝付款的,持票人可以对背书人、出票人以及汇票的其他债务人行使追索权。

但是要在本案中适用票据法六十一条,又必须满足一下两个条件:
一、海通公司必须为合法的持票人,其因正当持有票据而享有票据法上的权
利。

二、汇通公司属于合法的背书人,它的背书有效则又取决于它取得汇票行为
的有效。

第一个条件的分析
首先是第一个条件的分析,海通公司从汇通公司处取得汇票,其本身已经尽到了合理的注意义务,我们也很难苛求其对汇票的实际承兑可能进行调查,这与鼓励票据的自由流通相悖。

(因为如果要进行调查则会大幅增加使用汇票的交易成本)同时结合票据法三十六条的法条规定,我们认为法律承认被背书人在此种情况下取得票据权利的事实。

也就是说,三十六条的最后一句话:背书转让的,背书人应当承担汇票责任。

其中“责任”的基础为被背书人已经取得了票据上的权利。

既然已经取得票据上的权利,那么从六十一条的主体规定上来看,本案中的海通公司就是符合规定的。

因为海通公司为合法的票据权利人,那么出票人天空公司当然在汇票不能兑款时承担票据责任。

关于第二个要件的论述因为和第一次汇票背书转让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我将它放在第一次背书转让效力的分析中。

第二个条件的分析
第一次背书转让是该案中一个最为关键的问题,它直接牵扯到两个子问题:一、汇通公司是否从王某处取得了票据权利。

二、天空公司是否应该为王某伪造其背书转让的签章承担票据责任。

汇通公司是否从王某处取得了票据权利,这牵扯到了在票据法范围内的善意第三人制度。

善意第三人是民法中为保护交易流通而确立的制度。

我国的票据法中并没有对此有明确的规定,但从票据法保护票据流通的基本原则与票据关系独立性的特点出发,善意第三人制度也应当得到票据法上的承认。

结合民法理论中对于善意第三人的构成要件,我们认为票据法中的善意第三人也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一、受让人从无处分权人处取得票据。

如果受让人从合法票据权利人手中取得了票据,那么自然不会牵扯到善意第三人之问题。

那么何谓无处分权呢?我认为
其主要是指基于盗窃、欺诈、胁迫等法律禁止的以非法手段持有票据的人。

在这里需要说明的一点是,因为票据法中对于无权代理有明确的规定,同时无权代理与无权处分在民法上属于不同的行为,因此在票据法中我们同样需要进行区别对待。

二、受让人按票据法规定的转让方式取得票据。

根据我国票据法有关转让背书的规定(票据法第三十条),票据行为具有独立性,因此背书成为了唯一的转让凭证与转让基础。

又因为票据行为的独立性,我们认为即使背书人自身的票据权利存在瑕疵,也不影响他以规定的手段将其转让给第三人。

三、受让人本身为善意。

如果被背书人在转让之前就获知了背书人票据权利存在瑕疵,那么他的利益就不再值得保护,因为他完全有能力去自主拒绝潜在的不利益,此时就无需以牺牲合法票据权利人的利益去保护票据的流通性。

综合以上三点分析,我们对本案中汇通公司进行迁移,首先王某属于以盗窃方式取得票据,显然属于无处分权人;其次王某自身的背书并无问题,在这里有人可能会认为王某的背书因其前一个背书有瑕疵而不合法,我们认为这样的观点是不可取的,虽然乾坤公司的签章系王某伪造,但对于汇通公司来说从形式上来说亦属于合法,我们不能苛求被背书人去鉴定前一个背书的真伪,这同样不符合对于鼓励票据流通性的要求;最后,汇通公司接受背书显然不可能存在恶意的情况,因此,结合上述分析,我认为汇通公司因善意第三人身份取得票据合法权利。

下面我们再来具体分析第二个子问题:乾坤公司是否因其被伪造的签章承担票据责任?首先根据上文的关于善意第三人的分析结论,我们可知,在善意第三人取得票据权利的同时,原权利人也就相应的丧失了权利,不论丧失原因为何,原权利人均不得再向善意第三人要求返还票据,其只能要求加害人承担侵权责任。

那么反过来,原权利人是否还需对票据承担相应的责任呢?这个问题需要分类讨论,其具体可以分为:一、被盗窃,抢夺后,侵权人伪造签章进行转让;二、因受欺诈而自主将票据背书给侵权人或者第三人。

在本案中王某盗窃后伪造乾坤公司签章背书转让给自己之后在自己背书转让给第三人,显然属于第一类情况。

此时乾坤公司本身并无背书装让之意思,应当适用我国票据法第十四条关于伪造变造票据的法律责任与效力之规定。

根据其规定,变造之前签章的人对原记载事项负责;变造之后签章的人对变造之后记载的事项负责。

虽然并未对被伪造人的责任进行明确规定,但从这样一种责任的划分上我们可以推断,被伪造人因自身并未在票据上签名而不承担票据责任。

同时这一条规定阐明了票据法签章的另一个基本原则:签章人对自身签章负责具有独立性,其不因其他签章人的行为存在瑕疵而归于无效。

从此原则,我们还可以退出,本案中的被告之一:天空公司因其签章的有效性而应承担票据责任。

结论
综上所述,本案中根据票据法第十四条的规定乾坤公司因其签章系他人伪造而不承担票据责任,天空公司为出票人而承担票据责任;根据票据法第三十六条与善意第三人制度,汇通公司应对海通公司承担相应的票据责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