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写好毛笔字学生毛笔:描摹临字帖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一门传统的艺术,至少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几千年来,犹如奔腾的长江、黄河源远流长,现在我们伟大的繁荣昌盛需要方方面面的人才,书法艺术传统也需要更好的继承和发扬,所以,学习写好毛笔字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怎样才能写好毛笔字呢。
“书法”与平时所说的“写字”是有所不同的,把字写好是学好文化知识的内容之一,要求能做到正确,整洁和迅速,书法就不一样,除实用外更重视“法”,着眼于美的创造。
也就是说,书法比写字有更高的艺术要求。
从我们现实的切身体验也不难察觉,无论老、少、中、青,无论何种职业、也无论文化层次的高低,每一个有文化的人都有把字写好的愿望。
书店字帖书架前的人们,流露着学书的热望;又有多少人为写不好字而苦脑,除了工作、学习、生活的实际需要,人们敏锐地意识着字是一个人的文化外表,字写的不好,大多是不愿意让别人看到的,尤其是不愿意让有较高文化的人或在自己心目中比较重要的人看到,似乎是一种私丑,常常有这样的事情,宁可交谈、打电话、托人代语,也不写信,写便条。
其实,字写得不好并不能说明更多的事情,但是,若是字写得好,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一个人的文化面貌。
学习书法的整个过程是较长的,但如果方法得当,以实事求是的态度,循序渐进的严要求,不好高骛远,每于停滞不前时开动脑筋,每于困难时放慢脚步,不困难以克服的困难而沮丧,去积极地想办法,是可以用较小的步伐赢得较快进展的。
客观地说,与好书法还是较难的,因其难学习方法就更为重要,有许多后来写成的人不无感慨地说,学书的弯路几乎都走遍了,学书有没有诀窍呢?可以说是有一条的,不是“刻苦”而是“用心”。
用心必须选择正确的学习道路和学习方法,或不断调整,取得捷径,并由此取得出乎预料的进步,甚至达到每学必有所悟,每练必有所长的程度,从而兴致盎然,做任何事情,入门是难的,“用心”便是入门的钥匙,一旦入门,一通百通;进步便会鞭策起新的进步。
初学者一定要明确目标,选定道路,我们学习书法要求达到的目标不一定在学习的最初阶段就能够决定下来,固然,一开始就有很大的决心是很好,但是由于刚刚开始学书,还没有体验到学习的困难,更没有领略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决心和目标容易落空,当然对责任心较强的学习者另当别论。
我们学习书法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诸如随着对学习内容的了解和学习心理的适应,或是随着对学习上的进步,甚至是出乎自己的预料的进步,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目标,调整学习的道路,与确立目标选择道路密切相关的选帖问题,也不一定一次就能解决得很好,一般来说,选定一本字帖就最好不要随意更换,但是换帖也不是什么过于严重的问题,学习的最初阶段,对于碑帖的知识和见识很少,又未能体验或确立自己的笔性,更换一两次范本是完全可以的,我们不妨多照顾初学者的个人兴趣和学习情绪初学者也不必认为更换范本是什么大逆不道和事情,更不要听信更换贴本就永远学不好字的耸人之谈,但是这里要指出,初学者并不具备评价字帖优劣的能
力,认为此家不如彼家的看法是毫无根据的,初学者对各种碑帖易学,难学的判断能力也是完全不具备的,这一点,应该多征求有识者的意见,及时把帖本确定下来,也不可轻率的屡屡改弦更裱。
总之,无论是明确目标还是选定帖本,都有可能出现反复,在求学的道路上,技术上的认识上的停滞,倒退都是有可能的,心理情绪上波动,也在所难免,只要我们不把气一泄到底,随时提醒自己,并一次次地鼓起勇气,不贻误过多的时光,我们就一定能达到最终的目的。
万事开头难,学习书法是一件不大不小的事情,开始时不妨在思想上多酝酿几天,最好把各种想法书写下来,以利于日后巩固和完善。
同时制定切合实际的时间安排表,坚持执行。
由于初学者还没有学到书法方面的知识,许多准备工作很难一下做得完善,我们那座可以暂时利用手头的一本楷书字帖,可暂购买一本价格便宜、字体平正、字径较大些的楷书字帖,准备一两支大楷羊毫或兼毫毛笔,一瓶质量好些的墨汁和一定数量的毛边纸或元书纸,书法的学习便可以从此开始了。
从师范毕业留校任教以来,先后从事过中专、中学和少儿的书法教学工作,对书法学习、创作有些粗浅感受,现写下来,希望对喜欢书法的你有所帮助。
(一)毛笔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学书首先要了解毛笔的性能,要善于选择、使用和保养毛笔。
这样才能使学习事半功倍,兴趣倍增。
有人以为,初学书法(特别对少儿)没必要买好笔,等学到一定水平再买好笔不迟。
其实不然,初学必须笔好,学到一定水平反倒可以不必要好笔。
因为初学者根本没有用笔技巧,本来就难以驾驭毛笔,再加上笔不好,就更难写出好的效果了。
长此以往,学书的兴趣泯灭殆尽,只好与书法拜拜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初学者保持学书的兴趣,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让他们能明显感到自己的进步。
这除了与学者本人的天资悟性以及老师的教法有关外,笔的好坏影响很大。
1、笔的好坏
什么是好笔?一般认为“尖、圆、齐、健”是笔之四德。
尖,指笔头聚拢时笔锋尖锐,笔越小,尖的要求越高;圆,指聚拢的笔头成正圆锥形,表面圆润饱满,没有起伏沟坎;齐,指笔锋捏扁后毫端整齐,笔越小,齐的要求越高;健,指笔的弹性好。
一般来说,狼毫、紫毫弹性较大,羊毫弹性较小。
除了“健”与笔毫的选材有关外,其他三德与做工有关。
只有做工精良,符合四德的要求,才能算是一支好笔。
如图是笔的尖和齐:
笔的尖
笔的齐
其实,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光知道尖、圆、齐、健,并不能选择一支好的毛笔。
要真正选择一支好笔,还必须借助其他一些相关经验。
下面根据笔者多年的实践,介绍几条经验供大家参考:
(1)笔的大小不同,尖、圆、齐的要求程度也不同,笔越小要求越高。
对于中小笔来说,笔锋一定要尖锐,锋颖要像针尖一样,锋尖有透明感。
笔头的圆锥形要正,圆润饱满。
(2)除了兼毫,笔毛一定要纯,无杂毛。
我很少用兼毫,因为兼毫做工要求更高。
要把两种不同性能的兽毛合起来做成书写自如而不散锋的毛笔确实不易。
常见的狼毫为心,羊
毫为被的兼毫白云笔,我几乎没碰到可以用来写字的,只能用来画画。
所以,我喜欢用纯羊毫或纯狼尾笔。
这类笔,每根笔毛的弹性一致,八面出锋,运笔自如,不会出现散锋现象。
有的制笔者为了增加羊毫的弹性,在笔心里加几根猪鬃或尼龙丝等。
由于猪鬃和尼龙丝过粗过硬,书写时很是突兀,影响运笔的流畅。
还有在羊毫笔心加麻丝的,就更不能用了。
(3)启功的《书法概论》里谈到制笔的方法是,笔心的一撮毛最长,往外一层一层逐渐变短。
这种笔我用过一支小楷,其实并不好用。
真正好用的笔是主副毫一样长的。
有的制笔者在笔心夹一些短的断毫,这样的笔很不好用(如图):
笔心有断毫
(4)根据笔锋的长短,可把毛笔分为长锋、中锋和短锋。
一般初学用中锋比较适宜。
黄惇先生是反对用长锋羊毫的。
他认为长锋只不过增加了贮墨量而已,长长的笔肚只起到皮管的作用,实在没有必要。
这种观点虽不无道理,但忽视了长锋与中短锋的本质区别。
长锋笔的特点除了贮墨多,主要在于:①减小了笔尖的角度。
这样,同样的粗细变化,必须增大提按的幅度;②增加了笔肚的长度。
这就减小了笔的弹性,再加上贮墨的增加,弹性又相应减小,所以,增加了运笔的难度。
这是长锋的不足。
但,正因为锋长,对善用裹锋和绞转笔法的行草书家来说,往往能写出中短锋所难以表现的独特效果。
如林散之的草书,就是善用长锋的典型。
此外,还有超长锋和超短锋。
如图,是一个笔商送我的超短锋狼毫。
这么短的锋是很难做到不散锋的。
然此笔做工精良,新发开时,可写小楷。
现在虽锋颖已退,写小行书还是可以的。
狼毫弹性本来就大,锋又短,弹性就更大了。
再软的纸,用此笔都能写出劲挺的笔画来。
不过,由于锋太短,稍微提按,笔画粗细变化就很大,所以此笔也很难把握。
长锋、中锋、短锋
超短锋
2、笔的种类
(1)根据笔锋长短可分为长锋、中锋、短锋等。
(2)根据笔毫的弹性可分为硬毫、兼毫、软毫等。
常见的硬毫有用黄鼠狼毛制作的狼毫笔和用山兔毛制作的紫毫笔。
兼毫有以黄鼠狼毛为心,山羊毛为被的白云笔;有用山兔毛与山羊毛制作的七紫三羊、五紫五羊等。
软毫主要是用山羊毛制作的羊毫笔。
更硬的有猪鬃笔;更软的有鸡毫笔。
此外,还有用其他兽毛制作的笔等。
(3)根据写字的大小可分为大楷、中楷、小楷等。
更大的有斗笔、楂笔等;更小的有线笔、蟹爪笔等。
3、笔的使用和保养
新笔买来用温水或凉水浸泡开,用手指轻捏笔头,洗净胶质,挤干水分,就可蘸墨书写了。
千万不能用开水烫。
因为开水会让笔毫的油脂脱落,使笔毫变脆易断,影响笔的弹性,减短毛笔的使用寿命。
写完字后,用清水洗清笔头上的墨,挤干水分,放在笔帘中卷起来,或挂在笔架上。
下次写字之前用清水浸湿笔头再蘸墨写字,这样便于清洗。
一支好的毛笔,使用、保养得当,可用几十年;反之,周年半载就不能用了。
学书者当爱之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