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教学案例

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教学案例

关注绘本教学活动中的细节——大班绘本教学案例《公主殿下来的那天》案例背景:《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

《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

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而数学绘本在绘本教学中又显得那么的与众不同,数学绘本的魅力在于是集图画书、数学书、故事书于一体的。

绘本《公主殿下来的那天》的故事中村民们为迎接公主殿下的到来而忙碌,为了招待公主,村民们决定拿出自家最大最好的物品,可是不知道哪个是最大的?于是故事中就有了不一定要标准的单位,只要有临时单位就很容易测量出事物的面积的结论,通过阅读这个故事能让孩子们学习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方法。

但同时故事的结尾又给孩子们带来了一些小小的惊喜,虽然公主殿下没有来,但村里的女孩子都成了公主,成为了她们最幸福的一天。

案例描述和分析:(第一次实践)目标分析:考虑到大班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按照“要说、能说、会说”的思维能力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语言表达能力,并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下让孩子学的开心、学的高兴,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

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语言领域:活动目标:1.观察绘本画面,理解故事情节,在看、猜、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

2.在绘本阅读活动中学习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方法。

活动重点:根据画面猜测故事的内容,感受数学绘本的独特魅力。

活动难点:初步学习面积比较活动准备:多媒体课件、绘本图画书一本、操作材料、表格活动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小灯笼,她将带我们一起走进书本,聆听她身边所发生的故事。

我的思考:整个绘本是以第一人称:“小灯笼”她的叙述而开展的,所以在导入环节我就以小灯笼的角色带领孩子们进入绘本阅读活动。

二、师幼共读1.阅读第1页至第3页,感受村民们为公主准备物品的美好心愿。

(1)第1页,王宫里的卫士给爷爷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写了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要来我们村游玩,是谁来我们村游玩呢?(阅读第一页)我的思考:由于绘本中的“公主殿下”是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不可能接触到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有一定的距离感。

所以在活动前我和孩子们有了一次关于“王宫里住着谁?”的谈话,但在活动中当我提到会是谁来村庄游玩时,孩子们一下子就猜到了。

与我预想的有点不一样,可能我没有很好的把握孩子们已有的经验,值得我在今后教学活动中好好的去思考。

我的行动:静观事态发展,不主动引发更多幼儿对此问题的关注。

并按照既定计划进入下一个活动环节。

(2)公主殿下要来了,我们都很开心,那我们当然要为公主殿下准备一下喽!(出示封面)今天的故事就是《公主殿下来的那天》。

(3)第2页,爷爷动员村民从家里带来给公主殿下使用的物品…….“因为要给公主殿下使用,所以要带来最大、最好的。

”(4)第3页,那天下午,村庄里吵闹的很。

村民都坚持自己家的物品是最大、最好的。

怎样才能知道谁家的最大最好呢?这时,爷爷大喊一声:“安静、安静!我们按顺序摆放,比较一下!我的思考:当提问:“怎样才能知道那家最大最好呢?”孩子们的回答五花八门,但很快耀祖小朋友就提出了:比一比,的方法?于是我顺势着追问:那怎样来比较呢?这次孩子们的回答更加稀奇古怪了。

于是我就提出来看爷爷和小灯笼是怎样来做的,很自然的衔接到下一个环节中。

我的行动:在回应时把握“准”的特点,根据活动目标及幼儿行为表现对活动现场出现的问题采取淡化转移等方法处理。

2.阅读第4、5页画面,通过观察、记录,用同种物品测量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

我的思考:在这环节中,引导幼儿边观看图片内容,然后得出爷爷和小灯笼是怎样来进行比较的,以及他们比较后得出的结果。

激发幼儿参与学习的兴趣,拓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我的行动:认真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每个孩子的所思所想,用真诚的态度、表情、肢体动作、语言等引导幼儿尊重他人的想法。

3.通过操作和记录床、镜子、餐桌、毯子的面积大小,感受测量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

我的思考:在这一环节中幼儿进入操作时间,在教师为幼儿准备的教具中能以主动、积极、合作的态度来对镜子、餐桌和毯子进行面积大小的比较。

同时在操作结束后让幼儿以小组发言人的角色来总结操作结果,同时教师用记录表将孩子们的比较结果进行汇总。

在这个环节教师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操作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体验共同交流的乐趣,同时也让幼儿在交流中学习倾听同伴说话的习惯。

我的行动:不打断幼儿的发言,以支持的态度鼓励幼儿“把话讲完”。

同时引导其他幼儿能互相耐心倾听对方的想法。

4.这次爷爷和小灯笼进行比较后的结果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呢?(引导幼儿观察第6、7、8、9、10页画面)三、细读故事结尾的情感波折,感受小灯笼及村里女孩当公主的快乐。

1.阅读绘本11、12、13页,准备工作结束了!已经为公主殿下准备好了最棒的房间,可是等啊等啊……我的思考:为幼儿能体会到小灯笼和村民们的情绪转折做情感铺垫。

2.阅读绘本14页,感受公主殿下不能来和所有女孩成为小公主的情绪变化。

公主殿下有没有来?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仔细阅读画面)接下来爷爷又宣布了一个好消息,是什么好消息,大家来猜猜看?我的思考:这个环节是整节课的情绪体验高点,孩子们由失望到开心,由为公主准备物品的平凡小女孩到成为小公主,以及在公主殿下的房间进行庆祝的场景。

能让孩子深深的感受到内心情绪变快乐的转变。

孩子们对小女孩的失落情绪能体会到,但是对于成为小公主后的欣喜感却没有更多的表达和表现,没有很好的融入绘本角色体验中,可能教师的引导还不够,没有把情绪体验带入到孩子们的内心体会中。

我的行动:将疑问留给下个环节,让孩子能有一个情绪缓冲的时间。

四、村里的小公主们是怎么在公主的房间庆祝的呢?答案在书里,我们把书带回去,一起再去看一看吧!我的思考:最后环节是一个设疑环节,目的在于让孩子们能带着这个疑问有再次阅读的兴趣)反思:在绘本教学活动中,对细节的处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

要精心打造教学活动的细节,依赖于对教材、幼儿和环境的深入把握,以及对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

有些细节表面上看起来是信手拈来、即兴所得,实际上却是教师的“刻意安排”。

虽然我们无法预料教学过程中会生成些什么,但至少我们可以预设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会让整个活动变得更精彩。

在本次活动中教师“刻意”设置了一些细节,这些细节为情境的展开起到助推的作用。

教学细节是可以预设的,精心设计的细节只有在流动的课堂中才能彰显其价值。

但是,教学活动是一个变化发展、动态生成的过程,其间必然存在许多非预期性的因素,而这些稍纵即逝的、非预设性的因素和细节往往拥有无穷的教育价值。

教师若能利用好这些即时生成的细节,教学过程必然是富有创造性、极具智慧的。

本次活动在师生共同记录比较结果时,生成了一个预设以外的细节。

当教师请幼儿上来讲述操作结果时,有孩子提出了有两面镜子比较后的结果是一样的,这是我以一句我们到书里面去找找这个答案好吗?将幼儿的思路带到了我的下一个环节中。

这个生成的细节对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它告诉教师一个信息:必须介入,不能忽略,并且给幼儿一个暗示。

《细节决定成败》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细节真的不是“细枝末节”,而是用心,是一种认真的态度和科学的精神。

对于教师而言,关注教学活动的细节,认真地从细节做起,就能看到细节背后所隐含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我们就能通过局部把握整体。

同时园长和同伴老师也对于我这节绘本阅读活动在环节设计和教学出发点上给予了值得改进的建议和意见:1、这个数学绘本的目标领域定位是否适合于语言领域。

2、整个绘本能否以两课时来进行,将面积比较作为第一课时重点,而情感体验作为第二课时来开展。

3、在阅读面积比较环节时,能否让孩子自己观察后得出结论,从而有更好的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

总结了以上的建议和意见,以及第一次尝试的经验,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第二次活动的预设。

(第二次预设)目标分析:结合第一次的实践后,在这次活动的设计上我只挑选了故事的前半部分阅读,将点放在了面积比较环节,让孩子在观察和操作过程中初步掌握这一数学技能,同时也是我设计这节课的重点。

因此,我将目标定位于数学领域:活动目标:1.仔细观察画面,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学习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方法。

2. 在看、比、说的过程中感受发现和表达的快乐,并喜欢阅读活动。

活动准备:PPT;记录表;纸片;自制教具活动过程:一、导入,感受故事是以小灯笼的角色进行叙述的。

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位小姑娘,她叫小灯笼,她将带我们一起走进书本,聆听她身边所发生的故事。

二、阅读第1页至第3页,感受村民们为公主准备物品的美好心愿。

1.你有么有收到过信吗?信里有重要的事情吗?(谈谈自己收信的生活经验)2.PPT1,王宫里的卫士给爷爷送来了一封信,信上写了有一位重要的人物要来我们村游玩,是谁来我们村游玩呢?(要求幼儿进行猜想并验证公主殿下要来村庄游玩)3.PPT2(出示封面)今天的故事就是《公主殿下来的那天》。

4.PPT3,爷爷动员村民从家里带来给公主殿下使用的物品…….“因为要给公主殿下使用,所以要带来最大、最好的。

”(说说为什么要带最大最好的)5.PPT4,那天下午,村庄里吵闹的很。

村民都坚持自己家的物品是最大、最好的。

怎样才能知道谁家的最大最好呢?(让幼儿结合生活经验来讲述怎样知道哪件物品是最大的。

)这时,爷爷大喊一声:“安静、安静!我们按顺序摆放,比较一下!(重点理解:比较)三、细读绘本中面积比较环节,初步学习比较各种事物面积的方法。

1.PPT5,小灯笼和妈妈拿的是什么?拿垫子用来干什么呢?2.PPT6,你看到了什么?他们是怎么摆放的?谁来数数垫子看?有结果了吗?教师记录比较结果。

(仔细观察画面,通过观察、记录,用同种物品测量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3.PPT7,除了床,爷爷和小灯笼还要选出镜子、餐桌、毯子,我们小朋友来帮帮他们吧!(通过操作活动和记录镜子、餐桌、毯子的面积大小,感受测量物体面积大小的方法)4.幼儿讲述操作结果,教师用记录纸记录不同小组幼儿的操作结果。

四、阅读PPT6、7、8、9、10,了解可以用不同标准来测量物体的面积1.爷爷和小灯笼也进行了比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2.爷爷和小灯笼分别用了哪些物品来测量?3.他们的结果和我们一样吗?为什么呢?小结: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要挑选物品,用东西来比较一下是最好的办法,而且每次比较我们可以选用我们周围的物品来当参照物。

五、公主殿下有没有来呢?对小灯笼和爷爷挑选的物品满意吗?答案在书里,我们把书带回去,一起再去看一看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