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高一语文期中模拟试题08、(18分,每小题3 分)1. 下列词语中, 加点的字注音不全正确的一组是()A. 参差(c i)寒蝉(ch印)骤雨(zh ou)良辰美景(ch印)B. 繁华(f m)凝噎(y e)钓叟(di co)天堑无涯(qi cn)C. 豪奢(sh e)堤沙(d i)珠玑(j i)咏赏烟霞(sh eng)D. 叠巘(yen)凄切(qi e)风帘(li cn)兰舟催发(f C2. 下列词语中, 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霜雪矍铄烟柳画桥羌管弄晴B.今宵暮蔼金碧辉煌户盈罗绮C.梳妆好像十里荷花破涕为笑D .坐落针砭山清水秀三秋桂子3. 下面是对词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东南形胜形胜:形势重要,湖山优美的地方B.嬉嬉钓叟莲娃钓叟:钓鱼的老翁C.此去经年经年:经过一年。
D.多情自古伤离别多情:多情的人。
4. 下面有关宋词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词最早起源于民间,后来文人依照乐谱声律节拍而写新词,叫做“填词”或“依声” 词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
B. 词有词牌,即曲调。
词的结构分片或阕,不分片的为单调,分两片的为双调,分三片的称三叠。
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 、“中调”、“长调”之分。
C. 宋词是中国古代文学皇冠上光辉夺目的一颗巨钻。
她以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与元曲斗妍,历来与唐诗并称双绝,都代表一代文学之胜。
D. 宋词是继唐诗之后的又一种文学体裁,基本分为婉约派和豪放派两大类。
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李清照、秦观等。
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辛弃疾、苏轼、柳永等。
5.诵读下列词句,句读有误的一项是()A. 对/长亭/晚B.杨柳岸/晓风/残月C.更/与何人/说D.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6.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小说家很像一个修行的人,虽然穿行在繁华世界里,但是内心会有那种在深山古刹的清寂感。
修习好了心性,不管世态多么炎凉,他们都会安之若素............................................... 。
B. 近年来,一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大学生沉迷在网吧里,忘却了曾经的理想,淡漠了身肩的责任,以致荒废了学业,浪费了青春,真让人痛惜不已。
C. 以梅艳芳为原型的电视剧《梅艳芳菲》择其情感经历为主线,再现了她的一生。
“梅艳芳菲”,不禁让人想到她生前的一颦一笑,可谓风华绝.代...。
D. 历史是严肃的,是不容任何人篡改的。
日本在历史教科书上肆意歪曲事实,妄图蒙蔽其国人,掩盖其曾犯下的罄竹.难.书..的罪行,这是对历史的蔑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7〜9题。
(9分,每小题3分)书法与中国文化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在华夏五千年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汉字的书写逐渐升华为一门艺术,这在世界各种文字的发展史上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
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
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 ;《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 ,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
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
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逸之气,柔中带刚;反之,清代又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特别是金石之学昌盛,使书家从中获取一种强劲的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先秦哲学中,道家的虚无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深远。
书法艺术中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计白当黑,正是这一观点的具体体现。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
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
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书为心画。
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
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
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7.下列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书法艺术是文字发展史上的奇迹,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中国四大国粹之一。
B. 中国书法艺术追求总体平衡,反映了中国文化和谐统一的思想。
C. 中国书法艺术不是线条艺术,而是综合运用位置、色调、黑白等手段的艺术。
D. 中国书法艺术周详地诠释了中国文化,蕴含着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8.下列对中国书法与中国文化的诠释,正确的一项是()A. 通过对书法艺术的鉴赏,我们能够感受到“刚健有为、自强不息”和“清静无为”的中国文化思想。
B. 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表现,体现了书法艺术或受儒家思想影响,或受道家思想影响。
C. 晋人书法艺术受儒家思想和民族心理的影响,总体上以阴柔为基础,含蓄蕴藉,寓俊宕之骨于清俊之气,柔中带刚。
D. 清代由于汉民族在心理上有着抑郁愤懑之情结,使得书家从金石之学中获取一种柔中带冈啲动力,以释抑郁之怀。
9.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这种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与中国书法的中和之美构成了一里一表的关系。
B. 我们对自古至今留存的书法珍品加以研究,发现每一幅作品都是凭借它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聚集着中国文化的陈述。
C. 中国书法艺术注重对空白的经营,强调计白当黑,在无墨处施展才华,这正是道家虚无思想对书法艺术影响的体现。
D. 《兰亭序》体现王右军的飘逸,《祭侄稿》表现颜鲁公的悲愤,可见中国书法艺术借助笔墨线条,倾诉情感,抒发心性。
三.文言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司马相如者,蜀郡成都人也,字长卿。
少时好读书,学击剑,故其亲名之曰犬子。
相如既学,慕蔺相如之为人,更名相如。
以赀为郎,事孝景帝,为武骑常侍,非其好也。
会景帝不好辞赋,是时梁孝王来朝,从游说之士齐人邹阳、淮阴枚乘、吴庄忌夫子之徒,相如见而说之,因病免,客游梁。
梁孝王令与诸生同舍,相如得与诸生游士居数岁,乃着子虚之赋。
会梁孝王卒,相如归,而家贫,无以自业。
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于是相如往,舍都亭。
临邛令谬为恭敬,日往朝相如。
相如初尚见之,后称病,使从者谢吉,吉愈益谨肃。
临邛中多富人,而卓王孙家僮八百人,程郑亦数百人,二人乃相谓曰:“令有贵客,为具召之。
”并召令。
令既至,卓氏客以百数。
至日中,谒司马长卿,长卿谢病不能往,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
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
居久之,蜀人杨得意为狗监①,侍武帝。
上读子虚赋而善之,曰:“朕独不得与此人同时哉!”得意曰:“臣邑人司马相如自言为此赋。
”上惊,乃召问相如。
相如曰:“有是。
然此乃诸侯之事,未足观也。
请为天子游猎赋,赋成奏之。
”上许,令尚书给笔札。
相如以“子虚”虚言也,为楚称;“乌有先生”者,乌有此事也,为齐难;“无是公”者,无是人也。
以此明天子之义。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以推天子诸侯之苑囿。
其卒章归之于节俭,因以风谏。
奏之天子,天子大说。
相如为郎数岁,会唐蒙使略通夜郎西僰②中,发巴蜀吏卒千人,郡又多为发转漕万馀人,用兴法诛其渠帅,巴蜀民大惊恐。
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其后,人有上书言相如使时受金,失官。
居岁馀,复召为郎。
相如口吃而善著书。
常有消渴疾。
与卓氏婚,饶于财。
其进仕宦,未尝肯与公卿国家之事,称病间居,不慕官爵。
相如既病免,家居茂陵。
天子曰:“司马相如病甚,可往从悉取其书;若不然,后失之矣。
”使所忠往,而相如已死,家无书。
问其妻,对曰:“长卿固未尝有书也。
时时著书,人又取去,即空居。
长卿未死时,为一卷书,曰有使者来求书,奏之。
无他书。
”其遗札书言封禅事,奏所忠。
忠奏其书,天子异之。
选自《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注释】①狗监:汉代内官名,主管皇帝的猎犬。
② 西僰:(x 1 b 6)古族名,春秋前后居住在以僰道为中心的今川南及滇东一带。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使从者谢.吉谢:告诉 B .故空藉此三人为辞 藉:借助 C.长卿固未尝有书也 固:本来 D.忠奏其书,天子异之奏:进献 11.以下四组句子,全都表现司马相如才华令人叹服的一组是()(3 分)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粱孝王到京城朝见景帝时,司马相如见到并喜欢上了跟梁孝王前来的几个游说之士,于 是借口生病辞掉官职,旅居梁国。
B. 临邛县令王吉发自内心地尊敬司马相如,相如到临邛县后,他每天前去拜访相如。
卓王 孙、程郑请相如吃饭时,他甚至亲自去迎接。
C. 司马相如在景帝及武帝朝分别任职,两位皇帝对他的辞赋的态度迥然不同。
他为武帝写 作的游猎之赋,假托三个虚构的人物,来阐明做天子的大义。
D. 司马相如不追慕官爵名位,不同公卿们一起商讨国家大事,常借病在家闲居。
可是,却 曾因有人上书说他出使时接受贿赂而失去过官职。
二. (26 分 ) (一)翻译( 10 分)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素与临邛令王吉相善,吉曰: “长卿久宦游不遂,而来过我。
”(5 分)( 2)上闻之,乃使相如责唐蒙,因喻告巴蜀民以非上意。
( 5 分)(二)古代诗歌阅读( 10 分)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题目。
鹧鸪天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