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交通职业学院毕 业 论 文论文题目:我国汽车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所属系别 _____________专业班级 _____________姓 名 _____________学 号 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 _____________撰写日期 2013 年 03 月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中国加入WTO后的几年,我国汽车工业进入了快速成长期。
产销量保持高速增长,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也在逐步提高,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等都为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
但是,在面临发展机遇的同时,我国汽车产业依然有着不少挑战。
经济全球化、节能减排、发达国家再工业化以及金融危机对我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带来了挑战。
对此本文详细介绍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当前我国汽车产业未来五年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和对策。
关键词:汽车产业,挑战与机遇,对策和措施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and the increasing levels of per capita income in the years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entered a rapid growth stage. Production and sales to maintain rapid growth, the auto industry's international status has increased year by year, the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is gradually improving the development road of new industrialization and so brought opportunit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However, in the face of development opportunities, China's auto industry still has a lot of challenges. Economic globalization, energy saving and emission reduction, developed countries industrialization and financial crisis with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course of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analysis of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auto industry faces in the next five years, China's auto industry development trendandcountermeasures.Key words: automotive industry,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strategy and measures目录1 引言 (1)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 (1)2.1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1)2.2 新中国成立后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 (2)3 我国汽车发展的机遇 (5)3.1 汽车工业国际地位逐年提升 (5)3.2 汽车工业成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 (6)3.3 自主创新能力逐步提高 (6)3.4 新型工业化道路带来的机遇 (7)3.5 新能源汽车发展面临的重大机遇 (7)3.6 金融危机带来的重大机遇 (8)4 国际环境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挑战 (8)4.1 汽车产业全球化 (8)4.2 贸易保护主义壁垒 (8)4.3 能源安全和节能减排对汽车产业的影响 (9)4.4 我国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分析 (9)4.4.1 投资不足 (9)4.4.2 自主开发能力差 (10)4.4.3 汽车销售模式不成熟 (10)4.4.4 产业内部发展不均衡 (10)4.4.5 需求开发不足 (10)4.5 我国汽车产业发展对策和措施 (10)4.5.1 提高首主创新能力 (10)4.5.2 调整产业结构 (11)4.5.3 发展新能源汽车 (11)4.5.4 实施汽车国际化与产品出口的对策 (11)5 总结 (12)参考文献 (14)致谢 (15)1 引言从2006年至今,我国汽车工业在产销规模、产品开发、汽车市场开拓、对外开放、结构调整及法制化管理等诸多方面都取得了很大成就,产销迅猛增长,市场繁荣兴旺,企业规模进一步扩大。
全行业50万辆规模的企业有7家,其中超过百万辆汽车生产企业有5家。
产销规模逐年迅猛增长。
2009年我国汽车产量和销量双双跨跃千万辆大关。
但是,未来的五年我国的汽车产业将面临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一系列挑战和机遇,我国的汽车工业该何去何从?那么,本文论证的就是我国汽车工业未来五年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2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历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国的汽车从无到有,都反映了中国汽车产业的产生、发展和壮大。
2.1 新中国成立前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第一阶段:闭门造车(1929-1984)我国最早进口汽车是在1901年(清光绪二十七年),是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e)将两辆汽车带入上海。
一辆是凉篷式汽车,另一辆是折叠式软篷,前排为双轮座席,车轮是木制的,外面包上实心橡胶轮胎。
采用转向盘、转向带和梯形结构控制行驶方向。
照明用煤油灯,喇叭是手揿的。
这两辆车在上海招摇过市,引起轰动。
1902年袁世凯从美国购买了一辆汽车,作为送给慈禧的生日礼物。
当时中国没有会驾驶汽车的人,后招募到赶马车的孙福龄给慈禧驾驶汽车。
图2-1 民生牌75型汽车我国的第一辆自制汽车于1929年5月在沈阳问世如图2-1所示,由张学良将军掌管的辽宁迫击炮厂制造。
张学良让民生工厂厂长李宜春从美国购进“瑞雪”号整车一辆,作为样车。
李宜春将整车拆卸,然后除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和轮胎等用原车零件外,对其它零件重新设计制造,到1931年5月历时两年,终于试制成功我国第一辆汽车,命名为民生牌75型汽车,开辟了中国自制汽车的先河。
从1936年至1946年,我国各地先后试制过几种汽车,除沈阳的“民生牌”外,还有太原的“山西牌”、长沙的“衡岳牌”,上海的“中国牌”、云南的“资源牌”、天津的“飞鹰牌”等,但都仅仅是昙花一现。
其中山西汽车修理厂试制的山西牌汽车,对社会公众影响颇大。
在当时的中国,由于资金和技术等方面的不足,而且由于日本对华的侵略战争,使当时的中国从根本上丧失了建立汽车产业、生产汽车的条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天津又曾尝试批量生产三轮汽车,也只是昙花一现。
2.2 新中国成立后的汽车产业发展历程第一阶段:闭门造车(1949-1984)自1953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动工兴建,1956年7月投产,1957年7月13日我国生产出第一辆载货的解放牌汽车如图2-2所示,又于1958年5月,我国第一汽车制造厂自行研制设计生产了第一辆与当时政治风云起伏颠簸、荣辱与共的红旗牌轿车,被誉为“东方神韵”,结束了我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958年7月,第一汽车制造厂又生产出红旗CA72型高级轿车。
发动机为8缸、V型排列,功率为162kw/4000r/min。
发动机上方的标志是3面红旗。
图2-1 解放牌汽车进入60年代,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在国家和省市支持下,形成了一批汽车制造厂、汽车制配厂和改装车厂,其中,南京、上海、北京和济南共4个较有基础的汽车制配厂,经过技术改造成为继一汽之后,第一批地方汽车制造厂,发展汽车品种,相应建立了专业化生产模式的总成和零部件配套厂,为今后发展大批量、多品种生产协作配套体系形成了初步基础。
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
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1980年生产22.2万辆,是1965年产量的5.48倍;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第二阶段:借船出海(1984-1994)1984年以前,技术、资金、人才等很多发展的瓶颈毫无疑问制约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利用外资来发展我国的汽车工业在此时被推到了历史的前台。
1984年1月15日,中国汽车的第一个中外合资企业——北京吉普诞生如图2-3所示。
有了先行者,中国汽车工业很快就进入了第一轮的合资高潮,1985年3月,中德合资轿车生产企业——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成立,上海大众的成立意味着真正意义的现代汽车工业的开始。
同年,南京汽车引入意大利菲亚特的依维柯汽车,广州和法国标志合资项目也成立,桎梏了几十年的轿车工业的能量开始井喷。
图2-3 北京吉普在1986年的六届四次人大会议上,汽车工业作为国家重要的支柱产业被写进了“七五计划”。
到1994年,轿车产量已经超过25万辆,上海大众这个单一轿车生产企业逐渐超越了一汽、二汽,成为中国轿车企业的领头羊。
1987年,国家在缜密研究了中国未来轿车工业的发展道路之后,确定了“三大三小”(“三大”是指一汽、东风、上汽三大轿车基地;“三小”是指北京吉普、天汽、广州三个小型轿车基地)的总体格局,轿车工业开始向规模化方向发展。
1990年,中国轿车工业的三大基地进一步调整,上海汽车工业总公司成立。
1992年邓小平南巡,形势明显改变,副总理邹家华曾对笔者说:“现在人们爱说汽车是支柱产业,但是汽车真正要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只是轿车进入家庭之后才有可能。
”1994年,是中国汽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
在这一年国家出台了《汽车产业发展政策》。
虽然其中有很多局限,但是国家开始对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进行了重新定位,其中重要的是把汽车和家庭联系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