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崩漏]崩漏

[崩漏]崩漏

[崩漏]崩漏篇一 : 崩漏崩漏中医临床路径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门诊患者。

一、崩漏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中医诊断:参照罗元恺主编的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中医妇科学》第六版进行诊断。

西医诊断:参照郑怀美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妇产科学第三版。

2、症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崩漏临床常见证候:肾阴虚、肾阳虚、脾虚证、血瘀证、实热证、虚热证。

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崩漏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崩漏。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标准治疗时间:3个月经周期。

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符合崩漏。

2、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不需要特使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3、子宫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子宫腺肌症和卵巢巧克力样囊肿、生殖器官炎症等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引起的月经失调患者,以及宫内节育器引起者,不进入本路径。

4、合并有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不进入本路径。

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

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妇科检查。

妇科超声。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基础体温测定、内分泌检测、子宫内膜组织学检查、宫腔镜检查、血常规等。

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肾阴虚:滋水益肾,止血调经。

肾阳虚:温肾固冲,止血调经。

脾虚证:滋阴清热,止血调经。

虚热证:补气摄血,养血调经。

实热证:清热凉血,止血调经。

血瘀证:活血化瘀,止血调经。

2、针灸治疗体针。

灸法。

完成路径标准月经周期正常或者症状消失。

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病情加重,需要特殊处理,可导致治疗时间延长、费用增加。

2、出现严重并发症不能完成路径,退出本路径。

3、治疗期间出现其他疾病需要治疗,退出本路径。

4、由于患者自身原因无法完成路径时,退出本路径。

二、崩漏中医临床路径门诊表单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门诊号: 住院号: 住院日期: 年月日出院日期: 年月日篇二 : 崩漏疾病名称(英文)metrorrhagia and metrostaxis 拚音BENGLOU 别名漏下,崩中,西医: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西医疾病分类代码月经病中医疾病分类代码中医病证西医病名定义中医释名崩漏是指妇女非正常行经而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的症状。

势急而出血量多者为崩;势缓而出血量少、淋漓不断者为漏。

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如崩似漏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漏以月经周期紊乱,子宫出血量少而势缓,淋漓不尽力主要表现的月经类疾病。

西医病因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强度与传播发病率发病机理中医病机多由血热、湿热、气虚、血瘀、外伤等所致。

妇女月经病变,崩漏病(崩中、漏下),以及石瘕,胎漏、异位妊娠、产后血崩、产后恶露不绝,疫斑热、紫癜病、血溢病等病中皆可出现崩漏。

崩漏病多因肾虚、脾虚、血热、血瘀,冲任不能约制经血所致。

漏下多因肾虚、血瘀,冲任失约所致。

崩中多因血热迫血妄行,或瘀血阻滞,血不循经,或气虚冲任不固所致。

病理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临床对以崩漏为主症的病种尚未确定时,可以崩漏待查作为初步诊断,并进行辨证论治。

辨病思路:,(崩漏病特指月经周期紊乱,阴道出血如崩似漏的疾病,包括崩中和漏下。

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检查未发现肿瘤等病变。

,(崩漏以外的其他疾病出现阴道非正常性出血者,常有:(,)阴道出血量多,小腹部扪及肿块者,多为石瘕。

(,)确诊妊娠,阴道出血,可见于胎漏或异位妊娠。

(,)产后阴道出血,量多者分为新产出血、血崩、晚期产后出血;量少淋漓不尽者,为产后恶露不绝。

(,)崩漏,伴全身皮下出血、身热者,应考虑疫斑病、紫癜病、蓄血病等。

(,)周期性于两次月经中间(即氤氲期)出现少量阴道出血,且白带增多者,为经间期出血。

(,)因损伤所致阴道出血,有损伤原因可查,称女阴损伤。

(,)伴全身多处出血而出血难止,不发热者,可能为血溢病。

(,)中老年妇女阴道时有出血,带下臭秽或夹血丝者,应疑及胞宫癌等之可能。

,.常规妇科。

产科检查,应作为必备诊断。

,(血常规、血液生化检查,必要时可作脊髓液、细胞培养等检查。

,(腹部X线摄片、,超、,,扫描等,能帮助确定病位和明确诊断。

西医诊断标准西医诊断依据发病病史症状体征,(多见于青春期、更年期妇女。

,(月经周期紊乱,或提前或错后。

,。

经血量多暴下如注,或量少淋漓不尽,或两者交替而作。

,(妇科检查排除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及肿瘤等。

体检电诊断影像诊断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胎漏、胎动不安:妊娠期间阴道少量出血,时下时止,或伴腰酸腹痛。

,(异位妊娠:停经,,,月,有早孕表现而突起腹痛,阴道少量出血。

,?新产出血、晚期产后出血、(产后)恶露不绝:为产后阴道出血不止。

,(经期延长:经期持续延长,但非淋漓不尽,且周期一般正常。

,?月经过多:经量虽多,但不似崩中之来势急暴,周期、经期均正常。

疗效评定标准预后并发症西医治疗中医治疗辨证论治:,(胞宫血热证:经来无期,阴道突然大量流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紫红粘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不寐,便秘尿黄,舌质红绛,苔黄,脉滑数或弦数。

清热凉血止血。

清热固经汤加减。

,.瘀阻胞宫证: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紫暗或挟有瘀块,少腹疼痛、拒按,瘀块排出后则疼痛减轻,舌质黯红或有斑点,脉涩。

化瘀止血。

逐瘀止崩汤加减。

,(肝郁气滞证:经期紊乱,阴道下血如崩,或淋漓不尽,精神抑郁,性急易怒,经前胸胁。

乳房、少腹胀痛,苔薄黄,脉弦。

疏肝理气,逍遥散加生地、枸杞子、山茱萸、益母草。

,(脾不统血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净,色淡质稀,面色?白或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小腹空坠,食少便溏,舌淡胖嫩或有齿印,脉细弱或芤。

补脾摄血。

固本止崩汤去当归,加升麻、山药、三七。

,(肝肾阴虚证: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鲜红,腰膝酸软,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失眠,或有盗汗,舌质红,苔少而黄干或无苔,脉细数。

滋补肝肾。

左归丸去牛膝,加丹皮、女贞子、续断、益母草。

,(脾肾阳虚证:出血量少或淋漓不断,色淡质稀,精神萎靡,头晕目眩,畏寒肢冷,面色白或晦黯,腰膝酸软,或有浮肿,尿频而长,大便溏薄,舌淡胖。

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温补脾肾。

右归丸去肉桂,当归,加巴戟天、仙茅、仙灵脾、益母草。

,(心脾气血两虚证:下血如崩似漏,精神倦怠,气短懒言,四肢无力,心悸失眠,不思饮食,面色淡白,舌淡嫩,脉细缓。

补益心脾气血。

归脾汤加枸杞、山药、山茱萸。

(一)辨证论治:,?胞宫血热证: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血色深红或红,质粘稠,口干喜饮,头晕面赤,烦躁易怒,便秘尿黄,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清热凉血止血。

清热固经汤加炒蒲黄、血余炭、益母草等。

,?瘀阻胞宫证:经血淋漓不尽,或突然下血量多,色晴或黑,夹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血块下后痛减,舌质紫暗或有斑点,脉沉涩或弦紧。

活血化瘀。

逐瘀止崩汤加炒蒲黄、茜草炭等。

,?胞宫湿热证:经血淋漓,或骤然量多如崩,血色深红或紫暗,质粘稠,带下量多气腥臭,小腹胀痛,或有发热,渴不欲饮,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清热化湿止血。

三妙红藤汤加减。

,?气不摄血证:暴崩下血,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白虚浮,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食少便溏,小腹空坠,舌质淡,脉虚大或细弱。

补气摄血。

固本止崩汤加淮山、升麻、茜草炭等。

,(肾阴虚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鲜红,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失眠盗汗,少苔或无苔,脉细数。

滋补肾阴。

左归丸去牛膝,加女贞子、旱莲草等。

,?肾阳虚证:出血量多,或淋漓不尽,血色淡红,形寒肢冷,腰膝冷痛,面色晄白,小便清长,大便溏薄,舌淡胖或有齿痕,舌苔薄白,脉沉细或微弱,尺部尤甚。

温补肾阳。

右归丸去附子、肉桂,加黄芪、巴戟天、仙灵脾等。

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症处理:,(急救处理:若血崩出现虚脱时,可立即针刺入中、合谷、百会(灸)。

并急煎独参汤。

若出现四肢厥逆,脉微欲绝等证时,可用参附汤加炮姜炭。

必要时应输血。

,(常用中成药:当归膏、乌鸡白风丸、定坤丹(丸)、健妇丸等。

,(常用止崩漏中药:蒲黄、血余炭、艾叶炭、益母草、大蓟、小蓟、地榆、紫珠、苎麻根等,可在辨病、辨证基础上选用。

,(针灸疗法:体针疗法:取中极、三阴交、隐白。

脾虚加脾俞、关元;肾虚加气海、关元、命门;血热加合谷、曲池;肝郁加大冲、大敦;湿热加阴陵泉、合谷;阴虚加太溪、大冲、照海;瘀血加血海、膈俞。

常用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寸),先针后灸,留针,,分钟,有减少血量作用。

神阙、隐白,艾灸,,分钟后,可减少出血。

耳针疗法:取穴为子宫、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留针,,,,,分钟。

,(西药止血剂:如维生素,、叶酸、止血环酸、,,,,等。

急救处理:血崩出现虚脱时,针刺人中、合谷,艾灸神厥、隐白,,,分钟。

急煎独参汤。

必要时输血。

单方验方:(,)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水煎服,,次,日。

(,)乌梅,,,,,红糖适量,,剂,日,水煎当茶饮。

(,)棕桐炭、百草霜各,,,,共研未,白开水送服。

西药止血:可选用雌激素、孕激素、雄激素、三合激素、复方黄体酮或维生素K 安络血、止血敏等。

护理康复预防历史考证《济阴纲目?论崩漏杂治法》曰:”丹溪云:崩漏有虚有热,虚则下溜,热则通流。

”漏下之病名出《金匮要略?妇人妊娠病脉证》”妇人有漏下者”。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漏下候”崩中之病名出《金匮要略。

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崩中出血”。

《诸病源候论?妇人杂病诸候》有”崩中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