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青主女科》中有关治疗崩漏
笔者阅读《傅青主女科》中有关治疗崩漏的论述,深感
其擅寓塞流于澄源之中,尤其注重气血相伍,可谓贯穿于诸
种治崩法之始终。现谨就此略陈管见,以飨同道。 补气药
与补血药相伍 傅山特别重视气血扶正学说,最擅用人参、
白术、黄芪补气,当归、熟地补血。崩漏虽属血证,却不能
单纯重于治血而忽视治气。傅山言:“血崩而至于黑暗昏晕,
则血已尽去,仅存一线之气,以为护持。若不急补其气以生
血,而先补其血而遗气,则有形之血,恐不能遽生,而无形
之气,必且至尽散,此所以不先补血而先补气也。”血为有形
之物,已崩之血不易速生;而气为无形之物,易随血耗散但
又易于迅发,故在暴崩之际,以补气为先,以免元气衰败于
顷刻之间,显得更有意义。“补气以回元阳于无何有之乡,阳
回而气回,自可摄血以归神,生精而续命矣。”临床上血崩重
证致晕厥者,注射丽参针或参附针以回阳固脱乃当务之急。
另一方面,气赖血充,不补其气,无以摄血,但不补其血,
则无以化气,傅氏亦言“单补气,则血又不易生”,所以在补
气的同时,须兼顾补血。正如黄绳武教授所言:“气血两补,
俾阳复始能壮气摄血,血生始能配气涵阳。如是循环来复,
方可渐趋正常。”〔1〕傅氏治崩之方,如固本止崩汤治血崩
昏暗、加减当归补血汤治年老血崩、固气汤治少妇血崩、引
精止血汤治交感出血、清海丸治血海太热血崩、固气填精汤
治行房小产、救败求生汤治产后血崩等,无不体现气血双补
之妙。 同是气血双补,不同病因、不同生理时期的崩漏,
治疗又各有特点。如对于房劳导致的崩漏,傅氏注重气、血、
精三者同补。在年老血崩、少妇血崩、交感出血、行房小产、
产后血崩的论述中都有行房不慎的因素,傅氏在这些崩漏的
代表方都以补精之味贯穿于补气与补血药之中,善用熟地、
山茱萸、山药。而针对不同生理时期的崩漏,傅氏所用的补
益气血之药剂量亦不同,在妊娠期和产后期明显增多。如在
固气汤和固气填精汤中,人参都重用至一两,而在救败求生
汤中更重至二两;在救败求生汤中重用当归达二两之多,与
人参、白术各二两相伍,曰:“舍大补其气与血,别无良法也。”
可见一斑。 养血药与理气药相伍 从肝论治是傅氏治崩的
又一大特色。血崩患者属肝郁者,临床症见月经量多,或经
期紊乱,伴胸胁少腹胀痛、心烦易怒、头晕头痛、舌干口渴、
脉弦滑或弦数,傅氏治疗此类血崩密切结合肝之特点,即性
喜条达、易化火动血、又主藏血。在肝气郁结的情况下“更急
则血不能藏,故崩不免也”,确立平肝开郁之治法,认为此证
“以火治之,时而效,时而不效……是不识为肝气之郁结……
宜以开郁为主,若徒开其郁而不知平肝,则肝气大开,肝火
更炽,而血亦不能止矣”,设方为平肝开郁止血汤,方药为白
芍、白术、当归、三七末、黑芥穗、丹皮、生地、甘草、柴
胡。方中白芍养血柔肝,而当归、三七末、黑芥穗“于补血之
中,以行止血之法”,佐以少量柴胡疏肝理气,气血并用,紧
扣病机用药,使体阴用阳之肝恢复阴柔之体和正常的疏泄功
能,则气血和调,肝之藏血功能亦继之恢复,血崩自止。此
方疏肝解郁之力尚嫌不足,如患者肝郁表现明显者,可酌加
金铃子散、香附;若肝火炽盛,症见经血色深红、质稠、尿
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者,在丹皮、生地的基础上酌加炒
栀子、龙胆草、夏枯草等增强清泻肝火之功;若兼见肝经湿
热症状,如苔黄腻、带下黄稠,宜加败酱草、黄柏清热燥湿
止血;若肝阴虚明显者,可酌加枸杞、麦冬滋阴养肝;若患
者失血过多,血虚表现明显者,可酌加阿胶、龙眼肉增强养
血之效;而对兼见少气懒言神疲者,可加太子参、黄芪以益
气。后世对肝郁血崩的治疗亦有选用加味逍遥散加减者,〔2〕
此方疏肝清热,凉血止血,方中亦用柴胡疏肝理气,白芍养
血柔肝,实遵傅氏之养血理气相伍之法。故临证用药应在此
特点的基础上随证加减。 活血药与理气药相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