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加强排查摸底,确保底数清、情况明。
各村社区要在前期排查的基础上,将所有已排查的、已整治的场所建立工作台账,确保将所有“9+1”场所纳入排查整治视线范围,及时将相关隐患汇总上报,网格员要对场所的生产、经营状况了如指掌,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
严格对照“9+1”场所安全整治通用标准、3个整治附加标准和餐饮行业检查要点,按照“全面覆盖、不留盲区、不漏死角”的要求,坚持边排查边整治,对排查发现的火灾隐患场所,坚决及时整改;对不能立即整改及拒不整改的火灾隐患场所,坚决停产停业停租并持续跟进落实整改;对拒不停产停业停租、拒不纠正的火灾隐患场所及火灾隐患严重且拒不整改的责任人,坚决追究法律责任。
二是加强部门联动。
不要推诿,要充分利用联勤联动工作机制,各村社区要结合辖区内“9+1”场所排查出火灾隐患存在的集中点、突出点、难治点,与联勤联动对应的职能部门理出隐患清单,限定整改期限、逐一跟踪督办、限时清零销号。
对检查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各行业部门要健全日常安全监管机制,在减少排查隐患数量的同时避免问题隐患回潮反弹、边治边冒。
二是把准整治工作重点。
各部门要高度重视,结合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措施,由主要领导带班,通过建立清理整治行动领导责任制、分片包干等方式,层层分解落实
工作责任,将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
认真总结分析在大排查大整治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按照安全风险的轻重缓急,对重点隐患区域安全整治要坚持反复抓、抓反复,有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隐患排查。
四、严罚重管,树立典型。
各村社区要根据辖区内突出隐患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加快推进“九小场所”在“智慧用电”、电气火灾监控、燃气泄漏报警、烟雾感应报警(物联网或智能)等技防手段措施的推广,有效发挥技防措施的早发现功能。
在各类场所密集区域,统筹建立微型消防站点,配齐配足器材装备,突出小餐饮场所检查重点对燃气泄漏报警器是否缺失、用气是否规范、液化气钢瓶质量是否达标、燃气管道是否过长、供气协议是否签订、逃生通道是否畅通、消防器材配备是否到位、油烟管道是否及时清洗等情况进行排查,并对现场检查发现的问题进行分类处置,下发整改通知书责令限期整改并落实隐患闭环,坚决杜绝风险隐患,坚决防范事故发生。
五、加强宣传。
一方面将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通过解剖案例,寻找符合我镇实际特点的网格化联动经验,形成制度,着力解决好突出、多发、易反复的问题。
另一方面也将加强对负面典型的曝光。
同时针对部分在短期内无法彻底整改到位的隐患,各村社区、各部门要以案说法等多种形式,加强消防安全宣传,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