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田疗法98931
原方法的操作 门诊式
• 用上述原则进行门诊治疗,通 信治疗,生活指导,都得到充 分的效果。还有仅读森田疗法 的科普书籍而治愈的患者。
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 目前在日本进行森田疗法的医院已经不 是所谓的经典形式,可以说是新森田疗 法的操作。
• 森田把住院治疗时间规定为40天,而现 在,森田治疗的实施者根据自己的经验, 公认40天时间过短,现代住院时间大致 为3个月。森田的继承者们, 把森田疗 法的原则,根据自己的经验,作了各种 修改,创造出了所谓新的森田疗法。
②不问情绪,只重视行动
• 森田理论认为人的情绪不可能由自 己的力量所左右,而行动可由自己 的意志所支配。
• 绝对卧床后进入轻作业期,此间仍禁止使用肌 肉的活动。主要是对外界的观察及小组活动的见 闻以及诸如扫地、散步等轻体力活动,同时由主 管医生指导写日记。轻作业期为3-7天。此期一 结束,即进入重作业期。从这时参加全部的活动 安排。此后进入适应外界变化的训练。
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 在采用森田疗法的过程中,还应用家庭 治疗,在调整家庭成员的关系上下功夫。 因为新森田疗法学派认为,神经症的病 因与家庭内动力有关,这样既提高了疗 效,又扩大了森田疗法的应用范围。
•
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 新森田疗法不仅限于治疗神经症,而适 应症在不断地扩大。例如,药物依赖、 酒依赖、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等,都 得到了治疗效果。(对于后2种疾病的患 者,主要是进入缓解期以后。这些患者 采用森田疗法,不是正规地由绝对卧床 开始,而是从作业期开始)。
时间 各期界限 治疗方法
治疗对象
生平简介
• ⑴ 5岁 ——进入小学 • ⑵7岁 —— 家庭变故 • ⑶ 10岁—— 学校恐怖症 • ⑷ 12岁——患夜尿症 • ⑸16岁——头痛病 • ⑹23岁——高中三年级,与表妹久亥结婚 • ⑺25岁——考入东京帝国医科大学 • ⑻30岁——进入东京大学医学院专攻精神疗法 • ⑼40岁——获得医学博士学位 • ⑽64岁——患肺炎而病逝
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 森田认为神经质的人“生的欲望”过分强烈, 他所指的生的欲望包括从自我保存、食欲等 本能的、到想获得被人们的承认、向上发展 的那种社会心理的欲望。
• 而死的恐怖中包含了在对欲望追求的同时, 怕引起失败,对死及疾病的恐怖,怕种种具 有心理价值的东西失去等等。这种恐怖可以 称为焦虑,死的恐怖与这种焦虑具有相同的 意义。
森田疗法
张钰
提要
• 0.森田正马生平简介 • 1.有关森田疗法的命名 • 2.森田疗法的理论 • 3.森田疗法的实施 • 4.森田疗法的特点 • 5.森田疗法在中国的现状 • 6.有关森田疗法的国外研究 • 7.森田疗法用语
• 森田正马 • 1874 –1938 • 日本高知县人 • 森田疗法创始人
理论的发展
• 以上是森田的主要理论,森田的继承者对他 的理论继承的同时,又进行了不断地修改, 被称之为新森田疗法。其中森田的高徒日本 的高良武久是新森田疗法的先驱者。
• 他指出神经质者由于疑病情绪使之对事实的 判断失去真实性或歪曲之,所以患者的主诉 与事实有很大的差距,高良把它称之为“神 经质者的虚构性”。这种学说更易理解。
• 3 目的为准则:不受情绪影响,注重于实现自 己目的的生活态度。森田努力创造一种办法, 让患者尽量抛弃以情绪为准则的生活态度。
原方法的操作 门诊式
• 每周一次,接受生活指导和日记指 导,疗程约 2-6个月。
• 门诊治疗的基本要点是: • ①详细体检以排除躯体疾病的可能,
并解除病人疑虑; • ②要求病人接受自身症状,顺其自
然,绝不企图排斥:
• ③要患者带着症状去从事日常活动,以 便把痛苦的注意转向无意识,使痛苦体 验在意识中消失或减弱;
• ④告诉患者切勿把症状挂在心上;
• ⑤治疗者按时批阅患者的日记,患者要 保证下次再写再交。同时要家属不要对 患者谈病,也不要将其以病人来对待。
原方法的操作 门诊式
• 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是“任其自 然地接受情绪,把应该做的事作 为真正的目的,行动的准则”。 即所谓的“顺其自然”就是说对 情绪或症状任其自然,不管怎样 都要像健康人那样去行动。
原方法的操作 住院式
• 【第四期】生活训练期 1-2周 • 此期进行适应外界变化的训练,为各
自回到实际的日常生活中去做准备。至 此,把自己的一切都看成病态,被病态 所束缚的患者,洞察到自己存在的顺其 自然的常态,从根本上促发其自然治愈 力。
原方法的操作 住院式
• 住院式森田疗法中,病人书写以行 动为准则的日记。
区别
经典森田疗法 新森田疗法
40天
3个月
2-4期严格区分 各期没有严格 界限
比较单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绘画、音乐 娱乐、体育、
药物疗法等
神经质症
药物依赖、酒 依赖、精神分 裂症、抑郁症
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 住院式森田疗法,首先由单人病室内的绝对卧
床开始,在此期的7天中,•一个人卧床,除进食、 洗漱、大小便之外应安静地躺着,禁止一切消遣 的活动。由护士对患者进行监护。每天主管医生 有一次短暂的查房,以了解躯体情况。
• 森田认为绝对卧床期对失眠、焦虑和苦闷明 显的病例有显效。
原方法的操作 住院式
• 【第二期】轻微工作期 4-7天
• 第二期也同样,禁止交际、谈话、外 出,卧床时间限制在7-8小时, 白天一 定到户外接触空气和阳光。此期开始写 日记。此期主要是促进患者心身的自发 活动,患者为了个人健康,越来越渴望 参加较重的劳动,以此为标准转入第3 期。
• 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二者平衡时,则身心健 康,两者对立则死的恐怖便会占优势成为引 起神经症病态的根源。
心理机制—精神交互作用和思想矛盾
• 森田认为神经质发病最重要的是疑病基础 上所产生的某种感觉,由于注意力的集中 使此种感觉更加敏感,过敏的感觉进一步 使注意力更加集中并逐渐固定,从而形成 症状,形成疾病,而人的主、客观、情感 与理智,理解与体验之间常有矛盾,森田 称之为思想矛盾,如用理智去解决这些矛 盾就会导致精神交互作用,精神交互作用 是一种心理机制的表现,而思想矛盾是促 使精神交互作用发生、持续下去的动力机 制,这在神经质的发病中占重要地位。
• 森田疗法是把指向自己心身的精神能量转变 成指向外界的操作方法。
理论的发展
• 田代信维也是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一,他从 精神生理学角度去探讨新森田疗法,把森田 疗法的各个治疗期与人类的社会自我发育相 比较如下:
• 治疗的各期 发育过程 社会的自我发育 一 乳儿期 活动性 依 二 幼儿期 自发性 赖 三 学龄期 自主性 自 四 青春期以后 协调性 立
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 在现代化社会中,让患者接受治疗的方法,去 忍受痛苦常常必须增加解释的次数,甚至并用抗 焦虑药。在作业的内容上,也多数把绘画疗法、 音乐疗法、娱乐疗法、体育疗法等等应用到作业 中去,使之与现代生活相适应。
• 森田把第2期至第4期严格区分开,新森田疗法 的多数,采用森田疗法的理论,但各期没有严格 的界限,仍然有明显效果。
• 由于森田疗法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同时需要自我 实现所必须的不断创造性,因此新森田疗法的代表之 一大原健士郎提议取名“创造性的体验疗法”。
• 还有人把森田疗法叫作“不问疗法” 、 “家庭疗 法”、“顺其自然疗法”、“洞察疗法”等等
• 但目前仍沿用森田疗法这一名称
2.森田疗法的理论
1) (森田)神经质 2) 疑病性素质 3) 生的欲望和死的恐怖 4) 心理机制——精神交互作用和
• 森田的神经质: • 普遍神经质(神经衰弱) • 强迫观念症(恐怖症) • 发作性神经症(焦虑症)
疑病性素质
• 森田把神经质发生的基础称为疑病性素 质,是一种精神上的倾向性。
• 倾向性有内向和外向之分:外向型精神 活动的目标经常受外界支配,追逐现实: 而内向型则常常指向自身,对于自己的 身体方面或者精神方面的状况非常关注 和敏感。
3.森田疗法的实施
1)原方法的操作
住院式 门诊式
2)新森田疗法的操作
原方法的操作 住院式
• 森田疗法的经典 方法是住院治疗。对住院患 者:
• 1)简单说明疾病的状况性质和预后。 • 2)概要说明治疗经过:绝对卧床、轻作业、重
作业直至外出。 • 3)对患者的疑问,医生的回答是:即使有疑问,
也要按说明那样去做。 • 4)住院期间断绝与外界联系。 • 森田把住院时间定为40天。
森田疗法简介
• 上世纪20年代,Freud在欧洲创立了精 神分析心理治疗
• 同时代,森田正马创立了以东方文化为 背景的森田疗法
森田疗法是以治疗神经症为特点的心理治疗 其本质是通过亲自体验去理解以达到治疗目的 是一种超越语言和理性的治疗方法。 强调顺其自然、为所当为。 具有与精神分析疗法,行为疗法可相提并论的地位。
理论的发展
• 大原健士郎是高良的弟子,大原等首先 尽可能地收集了至今保留下来的森田的 著作、论文、座谈会记录等等,由森田 的词语形成森田的理论,并用浅显、熟 悉的词汇汇集成森田疗法用语。
理论的发展
• 大原论述了森田理论中最主要的概念,诸如 疑病性素质与生的欲望、死的恐怖的关系。
• 他认为疑病性是精神能量的源泉,这种精神 能量如果指向建设性的人生目标,发挥出来 形成生的欲望就是健康人的状态。如果因某 种情况受到挫折,精神能量仅仅指向自己的 心身变化,就会由于精神交互作用或思想矛 盾等心理机制产生焦虑,使之注意固定于自 己的心身变化,而不再指向外界。
思想矛盾 5) 理论的发展
(森田)神经质
• 森田在表达神经症时不用神经症这一概念,而采用神 经质(后改为森田神经质)森田的神经症理论简单地 说是一种素质论,神经质的倾向任何人都有,他把这 种倾向强烈者称为神经质。
• 神经质症:患者具有某种并非器质性原因造成的症状, 而这种症状对其正常的生活、工作或学习造成障碍。 患者对症状具有自省能力,一直在做着克服症状的努 力,有着强烈的求治动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