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四年级数学教案【3课时】主题: 数学与生活,趣味数学与数学思想方法一:几个常见的问题(小试牛刀)1.(缪勒--莱耶错觉)看看上面的带箭头的两条直线,猜猜看哪条更长? 是上面那条吗?2.回环诗图3.“一笔画”的规律:(一笔画问题)你能笔尖不离纸,一笔画出下面的每个图形吗?试试看。
(不走重复线路)二:数学故事与方法4.烤面包的时间:[多角度考虑问题,打破惯性思维]小明家里有一个老式的烤面包器,一次只能放两片面包,每片烤一面。
要烤另一面,你得取出面包片,把它们翻个面,然后再放回到烤面包器中去。
烤面包器对放在它上面的每片面包,正好要花1分钟的时间烤完一面。
小明要烤3片面包,两面都烤。
当他看到妈妈用了4分钟时不以为然。
“亲爱的,你可以用少一点的时间烤完这3片面包,”他说,“这可以使我们电费账单上的金额减少一些。
”小明说得对不对?如果他说得对,那他该怎样才能在不到4分钟的时间内烤完那3片面包呢?答案(用3分钟的时间烤完3片面包而且是两面都烤,是一件简单的事。
我们把3片面包叫做A、B、C。
每片面包的两面分别用数字l、2代表。
烤面包的程序是:第一分钟:烤A1面和B1面。
取出面包片,把B翻个面放回烤面包器。
把A放在一旁而把C放入烤面包器。
第二分钟:烤B2面和C1面。
取出面包片,把C翻个面放回烤面包器。
把B放在一旁(现在它两面都烤好了)而把A放回烤面包器。
第三分钟:烤A2和C2面。
至此,3片面包的每一面都烤好了。
)5. 闻名于世的中国古代数学家张邱建,给后人留下了一道名题:今甲、乙两人各有钱不知其数,若乙给甲10枚,则甲比乙多的钱是乙余钱的5倍,若甲给乙10杖,则甲、乙钱数相等,问甲、乙两人各有钱多少枚?解:由甲给乙10枚钱后,两人钱数相等可知,原来甲比乙多20枚钱。
当乙给甲10枚钱后,这时甲比乙多40枚钱(为什么?请同学们考虑),而甲比乙多的钱又是乙余钱的5倍,所以这时乙的余钱是40÷5=8(枚)加上给甲的10枚,乙原来有钱8+10=18(枚)而甲原来有钱18+20=38(枚)6.【想象、推理】桌子上原来有12支点燃的蜡烛,先被风吹灭了3根,不久又一阵风吹灭了2根,最后桌子上还剩几根蜡烛呢?(答案5根)7.分数的妙用:(小学三四年级刚好学了分数,以教材为基础)一位阿拉伯老人,生前养有11匹马,他去世前立下遗嘱:大儿子、二儿子、小儿子、分别继承遗产的1/2,1/4,1/6。
儿子们想来想去没法分:他们所得到的都不是整数,即分别为11/2,11/4,11/6。
总不能把一匹马割成几块来分吧?你们知不知道该怎么办?聪明的邻居牵来了自己的1匹马,对他们说:“你们看,现在有12匹马了,老大得12匹的1/2,就是6匹中,老二得12匹的1/4就是3匹,老三得12匹的1/6就是2匹,还剩下一匹我照样牵回家去。
”8.谁在说谎问题:【假设法,分类讨论、逻辑推理】小明去钓鱼,却不知道去鱼塘的路怎么走,他在路上遇到张三李四王五三个人,于是便向他们问路,谁知三个人各有各的说法,而且他们都叮嘱小明不要相信别人的话。
张三说:李四在说谎。
李四说:王五在说谎。
王五说:张三李四都在说谎。
请问三个人中谁在说真话,谁在说假话?(答案:张三、王五说假话,而李四是说真话。
)9.鸡蛋的数量【简单逆向思维的运用】往一个篮子里放鸡蛋,假定篮子里的鸡蛋数目每分钟增加1倍,这样下去,12分钟后,篮子满了。
那么,你知道在什么时候是半篮子鸡蛋吗?答案:11分钟时候是半篮子鸡蛋。
(分析:简单逆向思维的运用)10.王菲、李娜、刘蓉都穿着新的连衣裙去参加游园会。
她们穿的裙子一个是花的,一个是白的,一个是蓝的。
只知道刘蓉没有穿蓝裙子,王菲既不穿蓝裙子,也不穿花裙子。
请你开动脑筋,回答:穿白裙子的名叫。
穿蓝裙子的名叫穿花裙子的名叫。
11.【细节】同学们上体育课,有10个男生排成一排,相邻两个男生相隔1米。
问这排男生排列的长度有多少米?(答案:9米)12. 【有趣的数学游戏】这是一个小小的数学游戏,挺有意思的:任意写一个数字,乘以2,再加上5,再乘以50,再加上1764,然后,减去你出生那一年的年份,会得到一个三位数。
不可思议的事儿出现了,这个三位数的后两位数竟然是你的年龄!下面是这个游戏的小秘密。
不过,能不看就别看,自己想明白了,会增加一份乐趣的。
假设你手机号的最后一个数字是a,你出生的年份是b。
按照上面的计算就会得到:(2a+5)×50+1764-b=100a+250+1764-b=100a+2014-b这里的2014-b不就得你的年龄吗!至于那个100a,它的作用是把a推到百位上。
其实,a无论用一个什么数字都行,用你手机号的最后一个数字,无非是故弄玄虚罢了。
如果这个小游戏能带给你一点儿快乐的话,那就把它传递给你的家人、同事、朋友吧,让他们也快乐一下!要是让你的孩子或者学生玩,在他们感到惊奇之后,最好让他们想想为什么,这样还可以增加一点儿学数学的兴趣呢!最后,提醒你一句:“再加上1764”这个条件,可是要随着年份走的哟!比如到了2015年就要改成“再加上1765”了。
13.【打破惯性,收获:提高做事效率】小强准备用奶粉为自己冲一杯牛奶,打水用了1分钟,洗杯子和汤匙各用了1分钟,烧开水用7分钟,取奶粉用2分钟,冲牛奶用了1分钟。
小强要花多长时间,才能使自己尽快喝上牛奶?(答案:9)14. 同学们进行队列练习,向前走时,小明数了数,他前面有4人,老师喊“向后转走”的口令后,小明数了数,他前面有5人。
这行同学有多少人?答案:10。
15:苹果树、梨树和桃树共80棵,其中苹果树和梨树一共有60棵,梨树和桃树共50棵。
三种树各有多少棵?答案:苹果树30棵、梨树30棵和桃树20棵。
16.【空间想象能力】体育课学生做操,正好排成一个正方形队伍,从前、后、左、右数,小娟都站在队伍的第3位,请问这个队伍共有多少学生?答案:25人.空间想象能力17.一天有个年轻人来到王老板的店里买了一件礼物这件礼物成本是18元,标价是21元。
结果是这个年轻人掏出100元要买这件礼物。
王老板当时没有零钱,用那100元向街坊换了100元的零钱,找给年轻人79元。
但是街坊後来发现那100元是假钞,王老板无奈还了街坊100元。
现在问题是:王老板在这次交易中到底损失了多少钱?18:有若干只鸡兔同在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有35个头;从下面数,有94只脚。
求笼中各有几只鸡和兔?假设法:解:假设全是鸡:2×35=70(只)比总脚数少的:94-70=24 (只) 它们腿的差:4—2=2(条)24÷2=12 (只) ------ 兔 35-12=23(只) ------鸡方程:解:设兔有x只,则鸡有35-x只。
4x+2(35-x)=94 4x+70-2x=94 2x=24 x=12 35-x=35-12=23 答:兔有12只,鸡有23只。
19. 大油瓶一瓶装4千克,小油瓶2瓶装1千克,现有100千克油装了共60个瓶子。
问大小油瓶各多少个? 1/2=0.5(千克)4×60=240(千克)240-100=140(千克)140/(4-0.5)=40(个)60-40=20(个)答:大瓶20个,小瓶40个。
20. 有一杯牛奶,小强喝了半杯后,将它加满水,然后他又喝了半杯后,再加满水,最后全部喝完。
问:小强喝的牛奶多,还是喝的水多?分析与解原来有一杯牛奶,喝了半杯,加上半杯水,又喝半杯,又加了半杯水,前后两次共加了一杯水,最后全喝了,就是说李小明喝了一杯牛奶,也喝了一杯水。
因此他喝的牛奶和喝的水一样多。
21. 蜗牛何时爬上井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哭起来,一只癞蛤蟆过来,翁声翁气的对蜗牛说:“别哭了,小兄弟,哭也没用,这井壁又高又滑,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
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了。
蜗牛望着又老又丑的癞蛤蟆,心里想:“井外的世界多美呀!我决不能像它那样生活在又黑又冷的井底里。
”蜗牛对癞蛤蟆说:“癞大叔,我不能生活在这里,我一定要爬出去,请问这口井有多深?”“哈哈哈……,真是笑话,这井有10米深,你小小年纪。
又背负着这么重的壳,怎么能爬出去呢?”“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第二天,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了,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蜗牛特别高兴,心想:“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我就可以爬出去了。
”想着想着不知不觉睡着了,早上,蜗牛被一阵呼噜声吵醒了,一看,原来是癞大叔还以睡觉,他心里一惊:“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原来,蜗牛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一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就这样,爬呀爬,滑呀滑,最后坚强的蜗牛终于爬上了井台。
聪明的小朋友你能猜出来蜗牛用了多少天才爬上井台的吗?22.【趣味数学事迹】一元钱哪里去了:三人住旅店,每人每天的价格是十元,每人付了十元钱,总共给了老板三十元,后来老板优惠了五元,让服务员退给他们,结果服务员贪污了两元,剩下三元每人退了一元钱,也就是说每人消费了9元钱。
三个人总共花了27元,加上服务员贪污的2元总共29元,那一元钱到哪去了?23.分苹果问题:小咪家里来了5位同学。
小咪的爸爸想用苹果来招待这6位小朋友,可是家里只有5个苹果。
怎么办呢?只好把苹果切开了,可是又不能切成碎块,小咪的爸爸希望每个苹果最多切成3块。
这就成了又一道题目:给6个孩子平均分配5个苹果,每个苹果都不许切成3块以上。
小咪的爸爸是怎样做的呢?24. 聪明的小男孩:从前,一个国王经常给身边的大臣出难题来取乐,如果大臣答对了,他将用小恩小惠赏赐,如果答不出来,那将受罚,甚至被砍头。
一,天国王指着宫里的一个池塘说:“谁能说出池塘里多少桶水,我将会奖励给他珠宝,如果说不出来,每个人就要被打50鞭。
”大臣们都被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了,正当大臣们心慌意乱之时,走过来一个小男孩,他问清了情况之后说我愿意见见这个国王。
大臣们把小男孩带到了国王身边。
国王眼见小男孩又黑又小又瘦,便怀疑说:“这个问题答上来有奖,答不上来可要被砍头的,你知道吗?”在场的人都替这个小男孩捏了一把汗,可小男孩却不慌不忙的回答出了国王的问题,国王无奈之下,拿出珠宝奖励给了小男孩,小朋友们,你知道他是怎么回答的吗?其实,国王出的是一到条件不足的题。
在正常的思维模式下是无法找出正确答案的。
小男孩正好抓住这一关键。
听说,“这就要看桶有多大,如果桶和池塘一样大,就一桶水。
如果桶只有池塘一半大,就是有两桶水,如果桶是池塘的三分之一大,就是三捅水。
以此类推”小男孩实际上打破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具体的分析。
(考虑问题全面,打破常规思维,敢于质疑)25.小猴子从300米远的地方往回抬一个大西瓜,需要2个小猴子一起抬,现在由3个小猴子轮流参加抬,请你算一下,每个小猴子抬西瓜平均走了多少米?答案:每个小猴子抬西瓜平均走了200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