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诊管理办法
为了进一步规范院内会诊工作,更好地为患者服务,根据我院医疗工作需要,经院内专家讨论,特制定本规定。
一、会诊范围
(一)疑难病例;
(二)需其他科室协助检查、诊断、治疗者。
二、会诊种类
(一)院内会诊:
1、普通会诊:患者病情尚平稳,需其它科室协助诊断、检查、治疗者。
2、急会诊:住院患者病情危急、生命已受到严重威胁,急需相关科室提出诊治意见者。
3、急诊科会诊:经急诊科医师诊治,认为该急诊患者需要专业科室协助诊治者。
(二)院外会诊:
经院内会诊仍不能确诊或需院外专家协助治疗的疑难病例。
(三)多学科联合会诊:
病情涉及多系统且本科室难以明确诊断或需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的疑难病例以及其他特殊患者。
三、会诊医师资格
(一)院内会诊由各科住院总医师或具有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的本院医师担任,进修医师不具备独立会诊资格。
(二)临床药师可担任院内会诊。
(三)多学科联合会诊原则上由副高或副高以上职称人员承担。
四、会诊程序
(一)院内会诊
1、由病房主治医师决定、主管医师开具会诊医嘱,发出会诊申请并填写《会诊申请单》中的相应部分;急诊科会诊、病房急会诊可先电话邀请,会诊时补齐手续。
2、科室负责会诊医师应及时登录电子病历系统查看本科会诊申请信息。
3、会诊医师接到通知后,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前往。
急诊科会诊不超过10分钟;病房急会诊不超过30分钟;普通会诊不应超过48小时。
4、申请会诊科室主管医师(或值班医师)应事先将有关资料备齐,介绍病情,并陪同会诊医师查看患者。
5、会诊完毕后,由会诊医师认真填写《会诊申请单》,并将其放入病案内,妥善保存。
同时,主管医师应将会诊医师的意见记入病程中。
6、大内科以外的科室(包括中医科室)如需请大内科会诊,先请大内科住院总医师会诊,住院总医师需现场查看患者,填写会诊意见。
如住院总医师难以解决,可再请专科医师会诊。
7、内科系统各专业科室之间会诊,可直接请主治或以上专科医师会诊。
(二)院外会诊:
1、由科主任提出,主管医师填写《院外会诊商请单》,科主任签字,报医务处。
2、由医务处与应邀医院联系,确定会诊医师、会诊时间。
3、会诊时须有科主任或主管医师陪同,主管医师介绍病情,并由主管医师做好会诊记录。
4、如遇紧急情况,可由医务处或院总值班先行电话邀请,其余手续可待会诊后补齐。
(三)多学科联合会诊
1、由病房专业组长提出多学科联合会诊的要求,经全科讨论,科主任同意后,方可申请多学科联合会诊。
2、申请多学科联合会诊之前科室应完善相关检查。
3、主管医师按要求填写《多学科会诊申请单》,并将《多学科会诊申请单》送到应邀科室护士站,主班护士签收后及时通知会诊医师,并将相关资料交会诊医师。
4、主管医师同时将有科主任签字的《多学科会诊申请单》报医务处,医务处负责电话通知会诊医师,必要时派人参加会诊。
5、进行多学科联合会诊时,由申请科室的科主任(科副主任)主持。
6、主管医师应将讨论内容统一记入《疑难病例讨论记录本》,并将各专家主要意见及结论记入病历。
7、如病情紧急,需紧急多学科联合会诊,可电话报医务处,由医务处电话通知会诊医师。
会诊后,补齐相关手续。
8、如需请院外专家参加,按院外会诊程序邀请。
五、注意事项
(一)会诊目的要明确。
(二)各科室须认真安排每日会诊值班医师,制定相应制度,并将每月会诊值班医师安排表于前一个月底报医务处备案。
(三)如应邀科室负责会诊的医师不在,或忙于其他公务(如参加手术),科主任应及时指定临时会诊医师;手术科室如遇值班人员参加手术,会诊安排由各手术科室自行制定相应办法,特殊情况可报告医务处或总值班。
(四)急诊留观患者会诊与住院患者相同。
(五)住院患者约请口腔科、眼科、耳鼻喉科等科室会诊时,如需在受邀科室门诊或病房诊疗,可由申请会诊科室派专人与患者同往。
六、管理办法
凡没有按本规定及时会诊的,申请会诊科室可电话报医务处,经医务处核实后,反馈给被邀请科室主任。
每出现1例会诊不及时、不到位者,将对责任人给予相应处罚;如1个月内连续发生3例(含)以上,除处罚责任人外,将予以科室主任、副主任相应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