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
学院:林学院班级:12旅游管理3班学号:201231060326 姓名:叶燕
前言:简述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历史,探讨保护与开发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出现的问题,从中提出一些解决措施与对策。
摘要:文化遗产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见证,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它既属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近年来文化遗产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
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不同的人往往看到遗产不同的价值,而人们更加关注于遗产的经济价值与经济效益,更加倾向于将文化遗产看作一种能够产生经济价值的资源,这就必然会对文化遗产造成不同程度上的损害,这也带来了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矛盾问题。
这也成为了人们发展的一大难题。
关键词: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措施与对策
中国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从盘古、上帝、女娲等神话时代算起约有5000年;自夏朝算起约有4200年;从三皇五帝算起约有4600年;从中国第一次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的秦朝开始算起约有2200年。
中国历经多次演变和朝代更迭,持续时间较长的朝代有夏、商、周、汉、唐、宋、元、明、清等。
中原王朝历史上不断与北方游牧民族交往、征战,众多民族融和而成为中华民族。
而由中国历史长河衍生出来的中华文化,不仅流传年代久远,地域甚广,而且从中涌现了不少世界文化遗产。
为了使物质文明的进步与环境保护相协调,为了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员国于1972年倡导并缔结了《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公约》。
中国1985年正式加入联合国《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该公约现有175个缔约国,已有730处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中国自1987年故宫、长城等第一批世界遗产入选以来,在短短的20多年时间里,现已拥有43处世界遗产,其中包括30处世界文化遗产、9处世界自然遗产、4处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重遗产。
此外还有非物质文化遗产4项。
首都北京
拥有6项世界遗产,是世界上拥有遗产项目数最多的城市。
而苏州是至今唯一承办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的中国城市(2004年,第28届)。
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仅次于意大利、西班牙两国,名列世界第三位。
此外,中国目前还有100多处遗产地,现已列入世界遗产预备清单。
世界遗产是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和自然遗产,是社会公共资源中最珍贵的一部分。
世界遗产的认识价值绝不是任何文献资料和用文字写成的历史书所能替代的。
所以,世界各国都将世界遗产列入“国家公益事业”。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觉得文化遗产的珍贵,近现代工业化过程以及其他人为和自然灾害对这世界遗产所造成的破坏,已经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一些稀有珍贵的东西也会和世界上的所有物种和文化一样慢慢消失。
地球上的东西是亿万年逐渐演变而来,保护世界遗产对“人类对历史的了解”与“人类的发展和保护自然环境”有着莫大的关系。
所以,合理开发与保护世界遗产刻不容缓!
世界遗产的的功能与性质决定了它必须有政府来实施管理,但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依靠政府的财力满足世界遗产公众利益的需求目前还做不到,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政府将世界遗产的经济功能强化到第一位,于是世界遗产的保护工作随之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一系列问题。
如敦煌莫高窟因旅游人数的倍增,旅游者呼出的二氧化碳增多加速了壁画氧化。
张家界景区因为滥建房屋,游人过多,导致植被和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泰山景区因增加观光缆车方面引起诸多争议等等。
由此可知,虽然中国的43处世界遗产,绝大多数已经成为旅游景点,为中国和世界所知,吸引着来自海内外的大量游人,这给国家和地方政府带来了可观的收入。
但是过分开发世界遗产的旅游潜力,给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本身和中国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可怕的后果。
早在1998年,中国社科院环境和发展研究中心就写过“国家风景名胜区不宜上市经营”的报告,有关部门和领导1999年作出了暂停国家风景名胜区上市的决定。
中国科学院地理所陶伟博士认为,世界遗产绝对不仅仅是来旅游的,是世界遗产的名声扩展了旅游资源,而不是本末倒置。
但是自90年代以来,人造景点的旅客大幅度减少,传统公园日渐衰弱,促使中国世界遗产为越来越多的中外
旅客所关注,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其中中国世界遗产便获得了极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这促进了政府对世界遗产的关注。
政府为了彰显政绩,也为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产生了许多盲目的世界遗产申请,本末倒置,但这股申请热却造成了原有遗产历史环境和风貌的破坏。
同时,另外一部分政府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回报和政绩,直接参与世界遗产的开发甚至推动过度开发,使世界遗产遭受破坏。
所以,我们要从长远发展的过程看待和实施对世界遗产地的开发与保护!我们既要考虑到社会发展的需要,但更要考虑到保护遗产以满足千秋万代发展的需要,切莫为了一时的蝇头小利而造成宝贵的遗产毁于一旦。
而从现在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的情况来看,世界遗产的保护与开发问题主要在于:
①开发利用过度,保护管理被动滞后;
②有法不依,执法不严;
③管理体制僵化和机制无序;
④各级政府财政经费投入严重不足;
⑤社会普遍缺乏对世界遗产保护的关注。
面对如此多问题,我们更应该加强对中国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意识,制定相应的措施与对策;解决对中国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问题。
主要的,我们应该在“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发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功能,推动旅游事业发展,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而在保护世界遗产的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加强立法和执法,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只有在市场化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力度,才能确保世界遗产资源按照遗产保护的有关要求,合理开发,永续利用。
同时,我们的政府要正确发挥政府的职能,挑起正确导向的重任,正确处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国家对世界遗产保护工作的管理力度,加强“中国世界遗产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工作的国际合作。
我们的人民政府要积极探索市场化保护与开发利用中国世界遗产资源的新路,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中国世界遗产资源保护工作的积极性。
而且,我们的新闻媒体要挑起负责任的监督和正确导向的重任。
在世界遗产地保护与开发的选择中,媒体必须以客观、科学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引导舆论,在对世界遗产地负责、对地方经济发展负责的前提下发挥媒体的监督和促进作用,成为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对于中国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世界是人与自然、人与文化和谐相处的世界。
人与文化,缺一不可。
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等于保护我们人类自己。
参考文献:
1、苏全有,韩洁《近十年来我国世界遗产研究综述》,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
年。
2、安定明,张锦《中国世界遗产保护与来发的战略思考》,《商场现代化》,2007年。
3、陈述彭《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考》,《地理研究》,2005年。
4、陈兴中,郑柳青《德国世界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经验与启迪》,《西南民
族大学学报》,200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