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主体)

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主体)

特点
法律被赋予民事主体以 自己的行为独立参与民 事活动,取得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义务的能力资 格。
普遍平等性
不得让与性
二者的关系
民事权利能力是首先条件。

民事行为能力是行使的自身条件和获权的必备条件。
民法人格的概念
• 1.人格指具有法律地位的权利主体。人格= 主体,即强调了人的自我存在仪式。
• 2.人格是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的权利主体的民 事权利能力。人格=权利能力
• 例:董红系儿童影星,年满9周岁,片酬颇丰。其父董军的亲 弟董强,家居山区,生活较为困难。董军征得董红口头同意 后,将董红的片酬3000元以董红的名义赠与董强。对董军这 一民事行为的效力的下列表述,哪一个是正确的?D
• A.有效。理由是董军为其法定代理人,有权处理其财产 • B.有效。理由是董军已征得董红的同意 • C.无效。理由是董军未征得董红母亲的同意 • D.无效。理由是董军处分董红的财产不是为了董红的利益
• 3.人格为一种受法律保护的利益,如自然人 的生命、身体、健康、自由、尊严、名誉 等。人格=人格利益,强调了贴近生活现实 的利益。
二、权利主体制度的演进
主体主体
《德国民法典》 1896年
(1900年施行)
暧昧地徘徊在个人主义与超个人 主义之间
主体二元结构
商业精神中的个人主义观念
《法国民法典》
1804年
• B.贾宝石的监护人顺序是外祖父、姐姐,前者有监护能力 的,可以排除后者
• C.贾宝石的外祖父、姐姐是同一顺序监护人,二者有争议, 可以直接请求法院进行指定
• D.贾宝石的外祖父、姐姐对此争议,只能先由住所地的居 民委员会在他们中指定,不能直接请求法院进行指定
监护的性质
1.“监护人”是一种法律地位——以“职责”为内容 2.监护与亲权
五、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主体)
一、权利主体概说 二、权利主体制度的演进 三、自然人 四、法人 五、非法人组织(合伙、个体工商户、农
村承包经营户)
一、民事主体概述
概念
法律人格依据
参加民事法律关 系,享有民事权 利,承担民事义 务的人。
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
法律按照社会生活的客观 规律,普遍赋予民事主体 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 义务的资格。
法律
法律规定的权利
法律事实
行为
行为能力不足
民事法律关系
特定人需要享有的权利 权利能力无法实现
监护人的确定
■ 当当当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 当当当当
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当 当 当 当 1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2当 当 当 当 当 当 3当 当 当 当 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 当当当当
当当当当当当当 a.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b.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 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当
● 当当当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30当 当 当 当 当 当 当
的 2.生命法益保护说(胎儿利益虽非权利,但属于生命法益)
法 理
3.法益说(利益的全部) 4.权利能力说
5.利益关联说(胎儿的利益既是胎儿的法益客体,也是父母生育权等有关权利 的客体)
立 总括性保护主义(出生即溯及)瑞士 法 个别保护主义(原则无权利,例外有权利)德、法、日、意 例 绝对主义(否认胎儿权利能力)中、俄
宣告失踪 宣告死亡
权利 民事法律关系
主体
义务
法律关系不稳定
主体
权利的行使、义务的履行, 限于停滞
缺位
宣告失踪
“财产代管人”
依据
失踪宣告
解决财产法律关系 的不稳定
继承人
婚姻终止 宣告死亡
依据
死亡宣告
解决人身法律关系 的不稳定
宣告失踪
• 【要点1】法律要件 • ①下落不明满2年 • ②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 ③法院判决
效(如遗嘱) 1.纯获利益行为有效; 2.定型化、小型化民事行为有效; 3.合同行为无效 4.单方行为无效
√练习:
• 小刘从小就显示出很高的文学天赋,九岁时写了 小说《隐形翅膀》,并将该小说的网络传播权转 让给某网站。小刘的父母反对该转让行为。下列 哪一说法是正确的?(单选)C
• A.小刘父母享有该小说的著作权,因为小刘是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自然人行为能力制度
判断标准
类型
年龄
精神状 态
完全行为能力人 (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之
间是并列关系,即二 者必须同时具备)
18周岁以上 (劳动成年制为16
周岁以上)
精神正常
限制行为能力人 (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之
间是选择关系,即二 者具备其一即为限制 行为能力人)
年龄在10周岁以上 不满18周岁 (劳动成年则不满
8条:一切法国人均享有民事权利
罗马法阶段 前5-后10世纪
团体人格制度萌芽
个人主义观念形成(原因:战争、 奴隶解放)
宗法理论(人的资格:生物人、 市民、家族地位)
简短的总结
• 早期罗马法是原始家族观念起主导作用的产物
• 中晚期罗马法糅合了正在瓦解中的原始家族思想和正在形成中的个人主义思 想
• 晚期的罗马法传统展现了个人主义和法律结盟历史
胎儿继承应得份归纳总结
一个原则,三种归宿 • 一个原则:保护胎儿利益 • 三种归宿: • ——归宿之一:出生时是活体的→ • ——归宿之二:出生时是死体的→ • ——归宿之三:出生时是活体,但旋即又死的→
➢ 【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单选)D • A.胎儿不是民事主体,不享有民事权利能力 • B.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出生时开始 • C.未出生的胎儿不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但受法律保护 • D.基于法律对胎儿的特殊保护,胎儿享有继承权
权利能力的终止
(一)死亡的法律性质 • 法律事实中的事件。 (二)死亡的判断 • 心脏停止跳动说、呼吸停止说与脑死亡说等。 (三)死亡时间的推定 • “继承法意见”第2条:“相互有继承关系的几个人在
同一事件中死亡,如不能确定死亡先后时间的,推定 没有继承人的人先死亡。死亡人各自都有继承人的, 如几个死亡人辈份不同,推定长辈先死亡;几个死亡 人辈份相同,推定同时死亡,彼此不发生继承,由他 们各自的继承人分别继承。”
16周岁)
不能完全 辨认自己
行为
无行为能力人 (年龄和认识判断能力之
间是选择关系,即二 者具备其一即为无行 为能力人)
年龄不满10周岁
完全不能 辨认自己
行为
效力
有效
1.纯获利益行为有效; 2.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范围内的行
为有效; 3.行为能力范围之外的合同行为效
力待定; 4.行为能力范围之外的单方行为无
导言:民法中的拟制
• 英国:梅因《古代法》法律的发展手段:“法律拟 制”“衡平”“立法”。
• 法律拟制:依据某种事实或实施表象的存在,在法律上 “制造”出某种特定的法律后果。
• 现代法律上常见的两种拟制技术:推定、视为。 • 推定:推定的事实一般都是案件真实幽暗不明,难以查清。 • 视为:法律将不符合法律规范的事项,适用法律规范的效
• (三)非法利用、损害遗体、遗骨,或者以违反社会公共 利益、社会公德的其他方式侵害遗体、遗骨。
• 第七条 自然人因侵权行为致死,或者自然人死亡后其人 格或者遗体遭受侵害,死者的配偶、父母和子女向人民法 院起诉请求赔偿精神损害的,列其配偶、父母和子女为原 告;没有配偶、父母和子女的,可以由其他近亲属提起诉 讼,列其他近亲属为原告。
果。 • 宣告失踪:解决失踪人的财产代管问题,防止失踪人的财
产利益因其失踪而遭受损失,也避免其他利害关系人的财 产利益受到损失。所以,宣告失踪并不彻底解决与失踪人 相关的民事法律关系,只发生财产关系上的后果,不发生 身份关系上的效果。 • 宣告死亡:为了稳定民事关系,保障生存者的利益。 • 宣告死亡优先原则(彻底保护生存者的利益,宣告死亡的 效力可以满足宣告失踪的要求)
• B.小刘及其父母均不享有著作权,因为该小说未 发表
• C.小刘对该小说享有著作权,但网络传播权转 让合同无效
• D.小刘对该小说享有著作权,网络传播权转让 合同有效
监护制度
监护的概念、目的
(一)概念 为未成年人、精神病人设置监督、保护人的制度
(二)目的
1.监督、保护 2.法定代理
以监护人完整的行为能力,补足之
胎 概念:

胎儿者,乃母体内之儿也。即自受胎之时起,至出生完成之时止,谓之胎儿 (胡长清)
的 理解:
界 1.法律保护的胎儿必须是人的精子和卵子的结合
定 2.法律保护的胎儿必须是通过母体子宫受孕
1.伦理基础
(1)生命神圣观(生命无价、生命至高无上)
保 (2)“准生命”主义伦理观

(人的生命现象其一般状态是人的生命过程的主要部分;特殊状态不具有 人的本质属性,可以称之为准生命)
• 《法国民法典》开创了近代民法,标榜了个人主义,但民法在主体上并没有 完全个人化。我们的社会价值观念还非常复杂,婚姻、家庭、民族主义、国 家共同体观念、宗教观念等超个人主义观念影响着人类的思想体系。
• 《德国民法典》代表了现代民法。暧昧地徘徊在个人主义与超个人主义之间, 采取了一种复杂的中间立场。基于个人主义,确立了个人为法律主体;基于 社会共同体思想,又迫使个人让出一定法律主体领域,又有限制的团体主 体——法人来接管。
三、自然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