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南京

—— ·
江 宁 图 主 词
(7)明建应天府,筑城在洪武
•1368年,朱元璋称帝,国号明,是为明太祖。下令以应天府为“南京”, 南京的名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明初建都南京,历洪武、建文、永乐三帝,前后53年。 •13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仍保留着皇宫,设 五府、六部、都察院等中央机构。
•周显王三十六年(前333年), 楚国灭越,楚威王熊商于石 头山(今清凉山)筑金陵邑。 •南京遂有“金陵”之称。 •南京地区出土的金爰、蚊鼻 钱、铜砝码等,反映了楚国 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南京清凉山
(4)秦改金陵为秣陵
•公元前223年秦灭楚。 •始皇三十七年(前210),秦始皇 东巡,以金陵有天子之气,遂改金 陵邑为秣陵县,属鄣郡,以贬斥之。
1925年3月12日上午9点30分,孙中山先生因胆囊癌在北平(今北京)铁狮子胡 同行辕与世长辞,举国悲痛。逝世前一天,孙中山提出效仿列宁保留遗体,并要求 葬于南京。临终前对宋庆龄、汪精卫等人说:“吾死之后,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 因南京为临时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 孙中山逝世后,遵照孙中山的遗愿,遗体在协和医院进行防腐处理后,暂厝在 北平香山碧云寺,待陵寝建成后再安葬南京。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 中山陵孙中山生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 容。可当孙中山逝世时,苏联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厝在西式玻 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1925年3月30日,苏联政府送来 玻璃钢棺材时,孙中山先生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由于当时技术原因防腐措施不 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南朝四帝
问雕小春 君栏楼花 能玉昨秋 (5)南唐李后主,悲赋《虞美人》 有砌夜月 几应又何 •唐末五代十国期间,金陵再次被作为南唐国都,部分地恢 多犹东时 复了昔日东南重镇的地位。 愁在风了 ,,,, •南唐统治年限仅39年(937-975),但对于文化艺术事业 恰只故往 特别重视,李璟和李煜父子本身就是著名的词家。 似是国事 一朱不知 江颜堪多 春改回少 南水 。 首 。 唐向 月 东 明 李流 中 煜。 。 《 虞 美 南 南 人 唐 唐 》 二
南 京 石 头 山 石 头 城 遗 址
南京孙权墓
(3)东晋偏安都建康,乌衣巷口斜夕阳
•东晋在吴建业的基础上扩城定都南京,改名建康。
乌衣巷王导谢安纪念馆
东晋都建康图
(4)南朝四代轮番坐,无愁天子井中躲
•南朝宋、齐、梁、陈皆都南京。 •东晋至南朝时,农业、手工业有了重要进步,主要表现在开垦良田、炼 钢术、造纸术和制瓷术,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带来商业繁荣。都城内外 的大小商市有100多个,商品的范围相当广泛。与海外诸国的经济文化来 往,也比东吴时更为频繁。
从公元前1147年泰伯到这一带传礼授农算起,雨花台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自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筑“越城”起,雨花台一带就成为江南登高揽胜之佳 地。三国时,因岗上遍布五彩斑澜的石子,又称石子岗、玛瑙岗、
南 京 太 平 天 国 历 史 纪 念 馆
江 宁 织 造 部 公 文
4.勿忘南京大屠杀
1937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华民国在南 京保卫战中失利,首都南京于1937年12月13 日沦陷后,日军在南京及附近地区进行长达 数月的大规模屠杀。死亡人数超过30万。
电 影 《 南 京 》 海 报
南 京 大 屠 杀 遇 难 者 纪 念 碑 南京大屠杀万人坑遗址
明太祖朱元璋自明洪武五 年(1366年)开始修筑京 师应天府(今南京)内城 城墙,据《明史》记载, 应天府城墙最南端的南门, 因为根基不牢,屡次建造、 屡次坍塌, 反复几次后,有谋士建议把明代初年吴县富翁沈 万三的宝物聚宝盆埋压在城门基础土层下面,这 样城门基础就不会下陷了,城门就能建造完成; 朱元璋下诏强行征收了沈万三的聚宝盆,并将聚 宝盆埋压在城门的建筑基址下面,有了聚宝门的 扶助,城墙根基不再下陷,所以这座城门被明代 朝廷命名为“聚宝门”。
南京大屠杀是日本侵华战争初期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首都南京犯下的大规模 屠杀、强奸以及纵火、抢劫等战争罪行与反人类罪行。暴行的高潮从1937年12月 13日攻占南京开始持续6周,直到1938年2月南京的秩序才开始好转。据二战后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南京军事法庭的有关判决和调查,在大屠杀中有30万以上中 国平民和战俘被日军杀害,财产损失不计其数
明 南 京 城 皇 城 西 安 门
(8)太平天国都天京,清设“江宁织造署”
•1645年,清兵攻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 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并设立“江宁织造署”。 •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 •太平天国建都天京期间,曾经在此颁布了以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为核 心的“天朝田亩制度”,推行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二、名胜解读
1.宏伟壮观南京城—— 世界上最大的一座古代砖城
缓广高 称积筑 王粮城 明。,, 朱 升
•1366年,明太祖朱元璋听取朱升“高 筑墙”的建议,始筑都城垣,至1368 年竣工,前后达21年之久。 •明南京城墙,东傍钟山,西据石头, 南凭秦淮,北控后湖,周长96里,实 测33.61公里,规模宏大,气势雄伟, 不仅是我国现存古代第一座大城,在 世界城垣建筑史上也是首屈一指。 •现存的20多公里城墙,用巨砖筑成, 十分坚固。虽已历经600多年风雨,仍 巍然无恙。
虎踞龙盘——
南京
一 、历史的足迹
南京博物院
1.天然造就龙虎地
(1)三面环山,虎踞龙盘
诸葛亮与孙权曰: 钟阜龙蟠, 石头虎踞, 真乃帝王之居也。 ——北宋· 《太平御览》
南京东南郊有紫金山、钟 山等山脉,形似龙蟠。 西郊有石头城,形似虎踞。 故有“虎踞龙盘”之势。
南京钟山和玄武湖
1.天然造就龙虎地
南 京 冶 山 朝 天 宫
(3)吴头楚尾范蠡城
吴王冶城雌雄剑,岂知霸业不在戈。 范蠡筑城堪称始,城存蠡去却为何?
•周元王四年(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派大臣范蠡在今南京 中华门外的秦淮河南岸筑越城,又名范蠡城。 •这是南京最早的古城。
秦淮河畔范蠡浮雕
(4)楚国灭越建金陵
蚁鼻钱(南京博物馆藏)
福州——老苍山洋房
城门九九八 十一颗钉, 只有帝皇家 才能享有的 特权。
明代初年,建造聚宝门 的时候,朝廷为了保证 城墙砖的质量,采取了 严密的检验制度,每块 砖上都在侧面印有制砖 工匠和监造官员的姓名, 一旦发现不合格制品, 立即追究责任,这是世 界上首次采用的质量追 踪制度,
瓮城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各城门原 有双扇木 门和可上 下启动的 千斤闸, 大跃进时 期被毁。
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瓮城东西两侧筑有宽11.5米、长86.1米的马 道,马道陡峻壮阔,是战时运送军需物资登 城的快道,将领亦可策马直登城头。
城外为护城河,河上的桥名长干桥。
秦淮河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而内秦淮河从东水头至西水关全长4.2公 里的沿河两岸,从六朝起便是望族聚居之地,商贾云集,文人荟萃,儒学鼎盛,素 有"六朝金粉"之誉。 位于南京秦淮河畔的夫子庙,始建于东晋成帝司马衍咸康三年(337年),根据 王导提议"治国以培育人材为重",立太学于秦淮河南岸。当年只有学宫,并未建孔 庙。
明孝陵
•明孝陵位于南京紫金山南麓独龙 阜玩珠峰下。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 璋和皇后马氏的合葬墓。因皇后谥 “孝慈”,故名孝陵。 •作为明陵之首,明孝陵壮观宏伟, 代表了明初建筑和石刻艺术的最高 成就,是我国现存古代最大的皇家 陵寝之一。
明 孝 陵 地 宫 明太祖朱元璋孝陵
中山陵
中山陵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 筑群,面积8万余平方米。 中山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区内,前临平川,背拥青嶂,东 毗灵谷寺,西邻明孝陵,整个建筑群依山势而建,由南往北沿中轴线逐渐升高, 主要建筑有博爱坊、墓道、陵门、石阶、碑亭、祭堂和墓室等,排列在一条中轴 线上,体现了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从空中往下看,像一座平卧在绿绒毯上的 “自由钟”。融汇中国古代与西方建筑之精华,庄严简朴,别创新格。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此宣誓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辟为大总统府, 后来又为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南京总统府自近代以来,多次成为中国政治军事的中枢、重大事件的策源 地,中国一系列重大事件或在这里发生,或与这里密切相关,一些重要人物都 在此活动过,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江河环绕,湖水相连
秦淮河经南京入长江,入江处有白鹭洲。 市区湖泊众多,有玄武湖、琵琶湖、紫 霞湖和莫愁湖等。
南京秦淮河
南京白鹭洲及秦淮河示意图
(2)春秋吴国筑冶城
周敬王二十五年(前495),吴王夫差在今南 京朝天宫筑冶城,开办了官营冶铸铜器的手 工业作坊。此地遂被称为冶城山或冶山。
吴 王 夫 差 剑
后来疑心病很重的明 太祖朱元璋,怕富可 敌国的沈万三造反, 陆陆续续以各种理由 给沈万三添加了几条 罪名,发配沈万三到 云南边疆充军,直到 沈万三病死尸体才从 云南运回了吴县。
朱元璋朱元璋听从谋 士朱升“广积粮、高 筑墙”的建议 。后来 朱升成了朱元璋身边 的一位谋士。
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当时的首都南京市 国民政府因为认为“聚宝门”封建意味太过强烈, 所以将城门的名称改为“中华门”,并由蒋介石 题写城门的牌匾题字《中华门》三字。
江南贡院又称南京贡院、建康贡院。位于南京城东南隅,南京夫子庙学宫东侧, 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组成部分,夫子庙地区三大古建筑群之一。 江南贡院始建于1168年(宋乾道四年),清同治年间,江南贡院达到鼎盛。仅考试 号舍就有20644间,加上附属建筑数百间,占地超过30余万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占 地之广居全国各省贡院之冠,创中国古代科举考场之最。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3],座落在中国南京江东门街418号。该馆 的所在地,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 和遇难者丛葬地。为悼念遇难者,南京人民政府于1985年建成这座纪念馆,1995 年又进行了扩建。纪念馆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5千平方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