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劳动法知识点总结

劳动法知识点总结

工资是指用人单位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工资立法的基本原则:按劳分配、同工同酬、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逐步提高工资水平的原则
工资总额的部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工资的医疗补助费。后3项同1
劳动法最早产生于英国1802年《学徒健康与道德法
劳动者参加企业民主管理的形式:基本形式职工代表大会
劳动合同的作用:是劳动者实现劳动权的法律形式之一、是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的重要手段、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实现双向选择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劳动生产率、是巩固劳动纪律、减少和预防发生劳动争议的有力措施
劳动合同的种类:按用工形式分:合同制工人、农民轮换工作、临时工,季节工劳动合同。按照产生劳动合同的方式分:录用、聘任、借调合同。按照劳动期限分:有固定期限、无固定期限、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工作日的种类及概念:标准工作日是指由国家法律统一规定的,在一般情况下,劳动者从事工作或劳动的时间。缩短工作日是指法律规定的少于标准工作日时数的工作日,即劳动者每天工作的时数少于8小时或者每周工作的时数少于40小时。不定时工作日又称为无定时工作日,是指没有固定工作时间限制的工作日。综合计算工作日是指用人单位根据生产和工作的特点,分别采取以周、月、季、年登为周期综合计算劳动者工作时间的一种工时形式。计件工作时间是指以劳动者完成一定劳动定额为标准的工作时间。
劳动合同的内容:必备条款:劳动合同期限、工作内容、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劳动报酬、劳动纪律、劳动合同终止条件、违反劳动合同的责任;协商约定条款:法定的、补充的协商约定条款
影响企业工资分配方式和工资水平的因素:企业经济效益、劳动生产率、劳动就业供求状况
最低工资标准确定的影响因素:劳动者本人及平均赡养人口的最低生活费用、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劳动生产率、就业状况、地区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一般来说,最低工资标准应高于社会救济金和失业保险金标准,低于当地平均工资。
劳动安全卫生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和健康而制定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称
劳动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条件:法律事实
劳动法律关系的要素:主题、内容:劳动者的权利和义务,法人的权利和义务、客体
无效劳动合同的种类和确认机关:口头约定合同、一边倒性合同、违法性合同、生死型、假冒型、抵押型、保证型合同
我国劳动法最后颁布时间:1994年7月5日
劳动卫生规程是指国家为了保护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的健康,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危害和防止职业病发生所采取的各种防护措施的规章制度
伤亡事故的分类:按事故原因的不同分为因工伤亡和非因工伤亡、按伤害程度和伤亡人数可分为轻伤、重伤事故、死亡事故、重大伤害事故特大伤亡事故
伤亡事故的处理制度
职业培训是指根据社会职业的要求以及劳动者择业的意愿,对求职者和在职者的旨在提高其专业技术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的教育和训练。
职业培训的分类:以培训对象为标准,可分为就业前和就业后的职业培训、以培训的形式为标准可分为学徒培训、就业训练中心培训、用人单位举办的职工培训、学校的正规培训
劳动合同的解除:一、双方当事人协商解除。二、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者有下列四种情况之一者,允许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在试用期之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严重违反劳动纪律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对用人单位利益造成重大损害、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且不给予经济补偿;用人单位应提前通知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的,上述三种应提前30日通知并给予补偿;由于经济性裁员,用人单位按照法定程序与被裁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
劳动就业全也称为就业权或工作权,是指公民享有的使自己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实现职业劳动的权利。
劳动就业权的基本原则:国家促进就业、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照顾特殊就业群体就业、禁止16周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就业的原则
劳动法律关系的种类:全民所有制、劳动人民群众集体所有制、劳动者个体经营单位劳动法律关系、私营,中外合资/中外合作经营、外商独资经营企业劳动法律关系
劳动法的概念:劳动法是调整劳动关系以及与劳动关系有密切联系的一些关系的法律。劳动法的调整对象:劳动关系、与劳动关系有密切……
劳动者的基本劳动权利: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取得劳动报酬、享有休息休假、获得劳动安全卫士保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享有提请劳动争议处理、享有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劳动就业的概念:从劳动经济学的角度看,是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结合生产社会物质财富并进行社会分配的过程;从劳动者个人角度来看,劳动就业就是劳动者的谋生手段;从劳动法的角度来看,劳动就业是指具有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并有就业愿望的公民获得有报酬的职业。
计时工资是按照职工技术熟练程度、劳动繁重程度和工作时间长短支付工资的一种形式,是最基本的工资形式。
计件工资是按照劳动者生产合格产品的数量预先规定的计件工资标准来计算的工资。
特殊情况下工资的种类:履行国家和社会义务期间的工资、加班加点工资、年休假、探亲假、婚假、丧假工资、停工期间的工资、企业依法破产时劳动者的工资
劳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2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3女职工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4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三、劳动者提前解除劳动合同:1提前通知佣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2随时通知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况:在试用期内、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的、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劳动报酬或者提供劳动条件的。四、劳动合同自行解除。五、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1经劳动合同当事人协商一致,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最多不超过12个月。不满一年按一年发。2劳动者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每满一年发一个月,同时还多发不低于6个月的
下岗的条件与程序:条件:配偶一方已经下岗的、离异或丧偶抚养未成年子女者、省(部)级以上劳动模范、烈士遗属、现军人的配偶、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职工
工会的性质是职工自愿组合的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
劳动合同是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企业、事业、机关、团体等)之间关于确立、变更和终止劳动权利和义务的协议。
公民的劳动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是指公民依据劳动法规定,能够享有劳动的权利与义务并以自己的行为行使劳动权利和承担义务,从而使法律关系产生、变更或消灭的能力。
工会的职权:代表职工与企业签订集体合同、解除合同不适当,工会有权提出意见、用人单位裁员,应听取工会意见、用人单位延长劳动时间要与工会协商。
下岗指劳动力与劳动岗位相剥离的状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