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培训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试题答案

培训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试题答案

**中心培训管理人员应知应会试题答案一、基础题1.职业道德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为:(1)促进职业培训事业的发展。

(2)调节人际关系和行为。

(3)赢得职业声誉。

2.职业态度对职业培训工作的影响为:(1)端正职业态度是做好职业培训工作的前提。

(2)端正职业态度可以促进职业培训工作能力的提高。

3.职业态度的形成与培养为:(1)加强自我修养意识,提高思想境界。

(2)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增强创新能力。

(3)树立团队精神,增强合作意识。

4. 培训师职业道德守则的基本内容为:“爱岗敬业、恪尽职守,遵纪守法、为人师表,勤于钻研、精益求精,以人为本、开拓创新,提高素质、促进发展”。

5. 职业道德守则对实际工作的作用为:(1)可以提高培训师的职业道德觉悟和修养,从而形成良好、稳定的职业道德品质,自觉按照职业道德行为准则办事。

(2)可以有效地提高培训师以法律和职业纪律对自身的约束力,工作中以身作则,遵纪守法。

(3)可以增强培训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其对工作一丝不苟,尽职尽责。

(4)可以增派培训师的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不断提高管理和教学水平。

二、理论题1.答:培训就是企业实施的有计划的、连续的、系统的学习行为或过程,以改变或调整受训人员的知识、技能、态度、思维、观念、心理,从而提高其思想水平及行为能力,使其有适当的能力去处理担任的工作,甚至是准备迎接将来工作上的挑战。

2.答:培训的最终目标是要实现企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和谐统一。

3.答:(1)在制造产品之前,要先制造人。

(2)先制造优秀的人才能生产出优秀的产品。

(3)培训很贵,但是不培训更贵。

(4)大凡从培训中省下的钱,肯定会从废品中流出去。

4.答:明确、清晰的组织目标既对组织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也对培训规划的设计与执行起决定性作用,组织目标决定培训目标。

5.答:如果没有确定可被利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就难以确立培训目标。

组织资源分析包括对组织的金钱、时间、人力等资源的描述。

6.答:组织特质与环境对培训的成功与否也起重要的影响作用。

因为,当培训规划和组织的价值不一致时,培训的效果则很难保证。

组织特质与环境分析主要是对组织的系统结构、文化、资讯传播情况的了解。

7.答:主要是通过分析工作人员个体现有状况与应有状况之间的差距,来确定谁需要和应该接受培训以及培训的内容。

分析的重点是评价工作人员实际工作绩效以及工作能力。

8.答:培训组织前应注意如下事项:(1)管理者的支持(2)培训课程的确立(3)培训老师的选择(4)受训者的管理(5)培训场所的设置(6)培训后勤保障工作9.答:培训中存在的缺席和误区主要有:(1)翅膀硬了就要飞,培训是一项赔本买卖。

(2)效益好时无需培训,效益差时无钱培训。

(3)培训只是走过场,重形式,轻效果,企业培训评估少有章法 。

(4)流行什么,就培训什么,缺乏针对性。

(5)培训重知识,轻技能,忽视态度。

(6)培训只考虑组织需求,忽视员工个人发展需求,培训“统一供给”不符合员工的“差异需求”。

(7)领导自己不亲自做培训,尤其是管理培训。

(8)企业培训组织者的非专业化 ,“外教”主导下的教学失控(9)理论和企业的实际不能很好结合(10)培训的奖励意义不足。

10. 答:这八种培训方式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为:(1)讲授法:优点:经济方便易控制。

缺点:单向传递,反馈性差。

适用范围:概念性学习。

(2)视听法:直观形象鲜明。

缺点:反馈实践视听法:优点:直观形象鲜明。

差,易过时。

适用范围:介绍企业市场信息,产品差,易过时。

等。

依赖教员。

适用(3)讨论法:多向传递。

缺点:依赖教员。

讨论法:优点:多向传递。

范围:理论知识交流。

费用低,简便易行。

缺点:对学员(4)案例法:案例法:优点:费用低,简便易行。

的依赖性强。

适用范围:管理技能培训。

的依赖性强。

角色扮演:优点:费用低,反馈性好,实践性(5)角色扮演:强。

对培训师的要求高。

适用范围:提高人际关系缺点:对培训师的要求高。

能力的训练。

符合分散学习。

缺点:初始投(6)网上培训:网上培训:优点:符合分散学习。

入大适用范围:产品信息,知识类培训。

入大实践性强效果较好。

缺点:对小组培训:优点:实践性强效果较好。

(7)小组培训:培训师的要求高。

适用范围:管理人员人际敏感程度培训师的要求高训练。

参与性好趣味性强。

缺点:影响力训练:优点:参与性好趣味性强。

(8)影响力训练:费用较高。

适用范围:锻炼意志,提升团队精神。

费用较高11. 答:成人学习的特点为:(1)逻辑记忆能力较强,机械记忆能力较弱。

(2)有学习欲望时才能学习,没有学习欲望时几乎不能学习。

(3)联系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实践以及将来的发展,学习欲望较强。

(4)通过参与式实践活动较易学习。

(5)在一种非正式的、无威胁的环境中学习效果较佳。

12. 答:培训方式选取的限制条件主要有:(1)理论学习还是技能传授(2)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员的构成因素分析(4)培训资源供给条件(5)培训所需的人际沟通和团队合作(6)学员工作岗位的可离度(7)学员的工作压力13. 答:**中心上岗培训流程为:(1)对新进员工进行中心级安全防火教育和融入培训。

(2)对新进员工进行车间级安全防火教育并分配班组和岗位。

(3) 对新进员工进行班组级安全防火教育,并按员工分配的岗位,组织员工进行工艺文件、质量文件和行为规范等的学习和背诵。

(4) 对员工进行本岗位的理论培训并组织理论考试。

(5) 对理论考试合格者,由单位指定实作师傅进行为期不少于3个月的师带徒培训。

(6) 由受培人员所在班组根据员工培训期间的表现,对符合上岗要求的员工,出具《员工上岗能力认证单》。

(7) 组织进行实做考试。

(8)对合格人员颁发上岗证。

(9)以“师带徒”形式进行岗位操作技能熟练培训。

(10)对岗位操作技能熟练培训达到要求的人员,由单位出具《岗位操作技能熟练认证单》。

14.答:《**中心的上岗证管理办法》中对离开**中心人员的上岗证规定如下:(1)对调走、借出、售后服务、退休、退养或短期离开等人员的上岗证,要在人员离开中心前,将上岗证予以收回,离开人员要主动将上岗证上交,待人员返回后,符合上岗证发放条件的再重新予以发放。

(2)对于离开中心且上岗证没有上交的员工,经通知本人后仍不交回的人员,上岗证予以作废,对本人予以100元处罚。

15.答:上岗证共分为三类(1)第一类为实习证或实习袖标:持有实习证或实习袖标的员工不得进行生产操作,只能在师傅或培训人员的带领下观看生产操作。

(2)第二类为准上岗证:持有准上岗证的人员必须在有上岗证人员的指挥、监督下进行生产操作,不得进行独立的生产操作。

(3)第三类为上岗证:持有上岗证的员工可以独立进行上岗证上所允许的生产操作。

16.答:上岗证发放程序为:(1)岗前培训:各单位培训管理人员负责根据员工岗位(资质)要求按照《**动车组制造中心生产工序员工培训管理办法》,对参加**动车组项目的生产员工进行岗前培训。

(2)考核:参加**动车组生产的员工必须通过本工种本岗位(本资质)的上岗证理论和实做考试并且考核合格。

(3)制证:对符合上岗资质要求的员工,由各单位填写《**动车组员工培训后制作上岗证报表》,并报送**中心综合部,由综合部联系人力资源部培训中心制证。

(4)发证、备案:中心综合部对于培训合格、通过资质审核、具备上岗资质的员工,建立专项培训档案并颁发上岗证。

17.答:上岗证的发放原则为:(1)上岗证的有效期为三年,期满后需重新办证或换证。

(2)获得上岗证的人员必须经过岗前师带徒的培训并且师徒合同期不能少于3个月,徒弟培训期间出勤率不能低于95%。

(3)获得上岗证的人员必须经过系统的岗前培训并经理论和实做考试合格,并且考核合格。

18. 答:**中心内部调岗的程序为:(1)员工本人提出调岗的,由员工本人填写《调岗申请表》,经员工的班组长、工段长签字认可后,由员工本人将《调岗申请表》上交到本车间人事员,由车间人事员上报车间主任签字同意后,再由车间人事员通知车间培训管理人员进行新岗位的岗前培训,培训合格并发上岗证后方可上岗,《调岗申请表》的原件由车间培训管理人员存档。

(2)车间提出调岗的,由车间管理人员填写《调岗申请表》,经由员工本人、班组长、工段长、车间主任签字同意后,由车间人事员通知车间培训管理人员进行培训,《调岗申请表》的原件由车间培训管理人员存档。

(3)各车间培训管理人员应将本车间当月《内部调岗人员汇总表》于次月10日前以纸介形式上报中心领导批准后,再将《内部调岗人员汇总表》的电子版和原件转给中心培训干事作为调岗、培训和作证的依据并存档。

19.答:**中心内部调岗的处罚政策为:(1)对于不履行调岗程序任意调岗的车间,中心将对该车间主管领导予以500-1000元的处罚。

(2)对于不按时上报《调岗汇总表》的车间,中心将对该车间相关负责人员予以300-500元的处罚。

(3)对于调岗后未进行岗前培训或培训不合格即上岗的,对车间相关负责人予以300-500元的处罚。

20.答:内部调岗应坚持的原则为:(1)坚持员工本人同意的原则。

(2)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3)坚持有利于员工本人工作能力发挥的原则。

(4)坚持不跨越工种的原则。

(5)坚持有利于车间生产的原则。

(6)坚持符合员工自身发展意愿的原则。

21. 答:培训档案ID号的编写规则为:(1)ID号的首位代表年份。

(2)ID号的第二位代表培训班类型,(3) ID号的第三位至第六位是本单位的编码代号。

(4)ID号的第七位和第八位为培训班顺序编号。

22. 答:填写培训档案封面时的具体要求为:(1)培训班ID号:第一位数字代表年份,第二位数字代表培训班的类型,第三位至第六位数字是代表本单位的编码,第七位和第八位为培训班的顺序号。

(2)培训班名称:员工岗位技能培训班的命名规则为项目名称+工种名称+工序名称(工序名称以资质表为准)+人员培训+班,在命名时应尽量精确,能精确到工序就不能用工种来描述,能精确到工种就不能用项目名称来描述,其它培训班的命名应根据培训班的特点和类型来命名。

(3)申请单位:应填写申请培训单位的简称并加盖公章。

(4)填报日期:必须在开班日期前10天以内。

(5)归档日期:培训档案的归档日期要在培训班结束后的15个工作日内,归档日期由培训中心填写。

23. 答:项目说明书填写的具体要求为:(1)组织需求:分为公司需求和单位需求。

基层单位提报的培训一般为单位需求。

(2)培训对象:培训对象为工人的,统一填写“工人”,培训对象为管理人员的统一填写“管理人员”,培训对象为工艺人员的统一填写“工艺员”,培训对象为质量人员的统一填写“质量员”,以此类推。

(3)评估方式:分为考试和考核两种,除特殊要求外,针对工人的培训,评估方式必须为考试,不能用考核。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