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坪镇简介
都坪镇位于镇远县西北部,距县城55公里,东抵江古乡,南靠舞阳镇,西南与羊场相连,西北与尚寨土家族乡相邻,东北与岑巩县龙田镇、客楼乡接壤。
全镇总面积188.7平方公里,辖9个中心行政村,167个村民小组,有耕地面积18370.8亩,总户数5128户,总人口20576人。
都坪地处中亚热带地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水热同季,四季分明。
都坪森林资源丰富,覆盖率达60.3%,有丰富的铅锌矿等矿产资源。
都坪盛产水稻、玉米、茶叶、柑桔、板栗、金秋梨、中药材等,有“鱼米之乡”之美誉。
都坪历史悠久,古称都坪洞,思州府曾从思南迁驻过此地,夏商周属鬼方,战国时期属夜郎国,秦代隶属象郡,后设都坪峨异溪蛮苗长官司,元为台蓬若洞注溪等处蛮彝长官司,隶属思州宣抚司,明洪武六年改置都坪于都坪寨。
一、名胜古迹
都坪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这块宝地养育着勤劳、勇敢的人民,并写下流芳千古的篇章,也留下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名胜古迹。
有拱桥的“永兴寺”、左龙的“文昌阁”、大岩方的“显灵寺”;有地花的“坪西庵”、庞坪的“交椅山庵”、下屯的“金钟庵”、大坝的“上庵”、长坝的“下庵”、天印的“金顶庵”。
这些寺庙庵堂,大多修建于明清时期,修筑结构多为木质结构,修建时精工细琢,独具一别,如天印的“金顶庵”三面绝壁,山势险要,只有通道一条,加之古树长青融为一体,好似云中圣庙;大岩方“显灵寺”,现改名为“永兴寺”,寺内设施齐全,修建时前清文生国民教员何荣先为此题言写照:“大岩方地方陡峭,其间地势悬岩所在而建,真是天地幻境也。
”都坪的名胜大多因历史原因被毁,但信男善女,每年庙会节到故此崇拜求神保平安的人数甚多,深有灵感彼有信者。
二、土特产
1、茶叶:“龙江河畔金顶山,形似印章欲盖天”出自陆羽《茶经》,距今有1200多年历史。
今天印村杨柳塘生长有1棵胸径达0.4米的古茶树,经贵州省茶叶协会朱志业等专家于2010年6月到现场考察和论证,该地有2棵茶树已达千年以上。
唐朝时期,天印茶已成为全国名茶之一。
清朝时期,吴三桂曾在这里“以茶易马”扩充兵力,此时有了“贡茶”之称。
以“天印贡茶”为基地的天印村,土层深厚,多为黄沙土壤,气候适宜茶叶生长发育。
天印贡茶经检测,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茶多酚、抗氧化剂、类黄酮、无机盐矿物质、咖啡碱等,具有清热解毒、清脑、消除疲劳、利尿、助消化、护肤、搞衰老、遏制心脏病等功效,正所谓“常喝天印茶,幸福千万家”。
三、自然风光
都坪的山川河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都坪人民,秀美的田园风光胜似世外桃园,神韵的洞塘峡谷和高大的华口山,大落平,天子岭山脉具备了本身的幽雅和雄姿,还有独具一格的穿岩沟和响鼓营更是难得的自然景观。
1、龙江河
龙江河是都坪人民的富民河,上游是我县的高挂河,下面是龙王河,现已开发为省级旅游区,位于都坪西部上羊场、尚寨土家族乡相连,在洞塘河流上游是龙王河,落差200余米,峡谷幽深,水流湍急,两岸植被丰富。
山间森林密布,时见野生动物,河水清澈见底,就在出口便是洞塘小寨,现已修建了洞塘电站,往日欢腾的小河正式开始为人类造福,龙江河流过都坪境内5个村,浇灌大小十八个农业耕作坝区,灌溉面积占全镇的50%,全长34公里,已修有梯级电站3个。
2、穿岩沟
穿岩沟位于下屯村通村公路顶端,距镇政府所在地10余公里。
峡谷长4公里左右,是由37支溶洞组成的天然溶洞群。
溶洞群各分洞相对集中,且千姿百态,各有特色,很有旅游开发价值。
峡谷古底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两旁要么是悬崖峭壁,要么是斜坡。
峭壁上怪石嶙峋;斜坡上古木参天,植被良好,时而还可见溪流从树林中冒出来。
溶洞就分布在峭壁和斜坡上。
溶洞分为“穿岩洞”、“三神洞”、
“响水洞”及“一线天”等洞。
“穿岩洞”一年四季“下雨”不停,属一眼望穿的“穿山洞”,长30多米,高10多米,宽约6米,洞顶上有一道长30多米、宽数十厘米的裂缝,后洞口处堆砌着一道小门,形成了“大门包着小门”奇特景观。
“三神洞”中有天然的床铺、形如怪兽、仙桃等的钟乳石响水洞流水不大,但水声如潮……
3、响鼓营
响鼓营位于下屯村与新寨村、大坝村的交界地,由山凸起于山顶上面积约100余亩,呈现山顶平原景观,早年是周边村寨百姓集中抗匪这地,营四周,有防御工事。
东边有东门卡,西边有西门卡,南面是陡峭的山崖营中,分为内营和外营,据说古代住有3600户,是军屯和民屯这地,就在距西门卡约50米之处,人行到此就发出咚咚的响声,犹如鼓声,故名响鼓营,在内营最高处,有田,常年有水,水旱天犹,水从何处来,让人信感离奇。
响鼓营脚下,称之“串岩沟”,那里古树参天,藤树相连,动植物种类繁多,常有蟒蛇出入,凡进入此地都恐惧三分,现在已初步发现有37个溶洞,并相互连通,洞内溶岩千姿百态,串岩洞一年四季滴水不止,从岩顶60米垂直而下,下面形成各种溶岩状,洞顶长30米,宽60米的一道裂口,形成“一线天”景观,后洞有堆积石形成的小门,进入其间,又是大门包小门的形态,真是天生奇特景观,串岩沟的一切,纯属天然造化,2005年有关部门和专家到此考查,大量的动植物和独特的溶洞都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旅游价值,有待开发。
备注:
庵堂寺庙、凉亭凉桥详情
万寿宫
地址都坪老街中段,建造于康熙年间,是江西人籍迁往都坪驻地的民众建筑,当年有五户下,欧、部、邓、祝、阳姓,欧姓居对河下街,邓姓居寨光屯,祝姓居谢家边,郭姓居大桥龙,阳姓居寨光屯宫,这几姓人众建的会馆。
万寿宫内设大殿,客厅、花厅、戏台布局井然有序,大殿为上迁征服地域战死将士的灵牌供堂,每逢时节,均在此举行敬祖籍活动。
民国时期,都坪设乡,为乡公所用房,也为当时办学的学堂,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有学生23人,教师3人。
乡公所乡长姚伯兴(镇远人)、彭宗培(江古人)两届乡长曾在万寿宫内被杀,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乡公所搬至老街头,万寿宫遭损坏,万寿
宫内有正殿、文武官厅、文武朝房、辕门、午门牌坊、照壁规模宏敞,今亦不存。
显灵寺
“显灵寺”是新寨村大岩方佛教寺院,修建于清末民初,系木质结构,内有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如来佛主、观世音、燃灯姑佛、灵观大将等菩萨,修建时前清文生,何荣先为此题言写照:“大岩方地方陡峭,其间地势是岩所在而建,真是天地幻境也”。
由于历史原因被毁,现在又作了维修,取名“永星寺”,基本恢复了原貌,均有善男信女崇拜。
特别是每年的“六月六”和“六月十九”的庙会,赶来参加庙会的人甚多,多则上千人,少也有几百,远的上千里,近的百姓普遍到。
寺内有专职人员主持庙会活动,请先生、设法堂、请神、燃烛,另要前来寺上的崇拜者,准备香、纸、糖果、钱、烧上香、献上果品均能达到敬拜的目的,做保你平安,除邪扶正的事项,有的小孩不乖也来此寺上,拜敬观音菩萨,先生取一根红带上过供后为小孩系于腰间,去邪保易长成人。
拱桥的永兴寺
建于同治年间,修筑方式有四方天井、佛堂,内有三顶大佛,还有送子观音,十八罗汉,二十四位诸天菩萨,有灵观、有佛托、有山门土地,设备有大鼓大罄。
终年有和尚、尼姑侍侯,庵堂寺庙还有专用面积,有谷物耕地100余担。
左龙的文昌阁
也具齐全,仅大教高1米多,直径约1米,大罄1000余斤,高1.4米,需三人围抱,每逢阁上击鼓敲钟远离10余里的茶油山都能听到钟声,实属罕见。
天印的金顶庵
三面绝壁,只有通道一条,内设供殿齐全,最早建筑独具一格,加上长青古树融为一体,好似云中圣庙,甚称“金项”,站在金顶,四周村寨尽收眼底,而远看,好像一颗大印。
“天印”这个地名便源于此。
地花的坪西庵,庞坪交椅山庵,下屯的金钟庵大坝上的上庵,长坝的下庵,有大岩方的云岩山“显灵寺”。
都坪大建筑至今保存下来的较少,仅剩下树坪洪家族派祠堂,说是一个家庭集聚的公堂,内涵有族规,处罚行为都在祠堂审判,也作学堂之用,这是一个民族遗流下来的历史文化和具体写照。
都坪水巷子凉亭桥
下街凉亭桥、天印龙洞河凉亭桥,凉亭桥的桥体都是连在一起的,两头用石墩,上面以大横木为桥,桥面由方板铺成,桥上建有房子,凉亭横搭,四角花檐门窗,均有精工细琢,亭中两边有木搭、坐凳,是过往行人遮风避雨的好地方,也是盛夏避暑的好去处
天印龙洞河凉亭桥
在天印凉桥上,曾为赶集商品交易之场所,由于自然水灾的原因,都坪的几座凉亭桥都不存在,现仅有部分遗址为见证。
以上这些古建筑,仅存下来的有下屯庵的大刀一把120余斤,罗连庵的大钟一口300余斤,属文物之一。
这些民间活动,纯属地方百姓的宗教信仰,以积德作善为目的,而盛于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