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个体心理现象与个体行为精品PPT课件
个体心理现象与个体行为精品PPT课件
第一节 个体心理现象
一、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亦称“心理科学”,就是通过研究心理现象,揭示 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用以指导人们实践活动 的科学。
二、个体心理
认知(知):人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过程,包括感 觉、知 觉、记忆、思维、想象
心理过程 情感(情):人对现实的态度体验,如情绪、情感
二、价值观与行为
价值观种类
1.罗克奇价值观调查
罗可奇设计了价值观调查问卷(RVS),包括两种价值观类型: 一种称为终极价值观,指的是期望存在的终极状态,是人一生 中希望实现的最根本的目标。诸如舒适的生活、成就感、世界 和平、平等、自由、快乐、自尊等。另一种称为工具价值观, 指的是人喜欢的行为方式或实现终极价值观的手段,如勤奋工 作、襟怀开阔、清洁、勇敢、宽容、富于想象力、顺从、负责 、自律等。
心理现象
意志活动(意):人在改造现实时不怕困难,去完成任 务的心理过程
个性心理
个性倾向性:指的是个体对客观事物的意识倾向性,包 括需要、动机、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指的是心理过程的特征,如能力、气质、 性格
第二节 个性倾向性与行为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行为是人类有意识的活动,它既是人的有机体对外界刺激 做出的反应,又是人通过一连串动作实现其预定目标的 过程。 产生的原因——卢因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环境与个体
坚持己见型 对模棱两可的意见不能容忍,难于接受不同的价值观, 希望别人接受他们的价值观。
玩弄权术型 通过摆弄别人,篡改事实,以达到个人目的,非常现 实,积极争取地位和社会影响。
分类
1.目标导向行为: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的行为。代表寻求、到达目标的过程
2.目标行为:直接满足需要的行为,也就是完成目标达到满足的过程. 3.间接行为:与当前目标暂无关系,为将来满足需要作准备的行为
行为与动机关系
同一动机
导致
不同行为
不同动机
导致 同一行为
多种动机
导致 同一行为
合理动机
导致 不合理行为
相互作用的结果
B=f(P·E) B——行为,P——个人,E——环境,f——函数 根据卢因的观点,人的行为是由动机决定的,而动机是由需要支配的。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红旗轿车承载了国人的很多回忆,上世纪60年代,它以典雅的造型、 精心的手工工艺、宽敞的车身,代表着一种极高的社会身份,并作为中 国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的礼仪用车,成为人人皆知的名牌,不仅中国人 尊尚红旗,连外国人也仰慕红旗。到上世纪80年代,由于因为红旗车所 谓的耗油量大、成本高、产量低而停产。至此中国完全停止了本国自产 轿车的生产。接近30年的停息之后,2013年外交部公共外交办公室的微 博提到,王毅外长的公务用车是红旗H7轿车,国产红旗再次昂首挺胸登 上了历史舞台。经济学家认为,人的消费动机决定了人的消费行为。红 旗车为何受到青睐?
二、价值观与行为
对于阿里巴巴这个企业,相信大家都有一定了解。作为一 个迅速发展的互联网企业,从1999年成立至今,经历了初 步成长期、快速发展期、业务整合期。它的发展轨迹与我 们九州通道有不少相似之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阿里巴 巴成为全球最大的B2B网络交易平台,中国最大的网络公司, 整体市值超过3000亿美元。到2013年,阿里巴巴又宣布联 合顺丰速运、“三通一达”,也就是申通、圆通、中通和 韵达等民营快递巨头以及银泰集团、复星集团、富春集团 等投资财团,共同启动“中国智能骨干网”项目,组建了 一家新公司——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什么支持阿里 巴巴获得如此迅速的发展?马云的一句话揭示了答案,他 说,外界看我们时阿里巴巴网站,是淘宝,只有我们自己 知道,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是价值观。对此,我们该有何反 思呢?
价值观。
二、价值观与行为
3.格雷福斯价值观分类
级别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第五级 第六级
类型
价值观特点
反应型
这种人非常少见,实际等于婴儿。并不意识自己和周 围的人类是作为人类而存在的。他们可是照着自己 基本的生理需要做出反应,而不顾其他任何条件。
部落型
依赖成性,服从于传统习惯和权势。
自我中心型 信仰冷酷的个人主义,自私和爱挑衅,主要服从于权 力。
实证研究表明,不同的人群的RVS价值观有较大差异。
二、价值观与行为
2.奥尔波特价值观分类
类型
价值观特点
经济型
强调有效和使用
理论型 重视以理性和批判的方法寻求 真理
审美型 重视外形与和谐匀称的价值
社会型
强调对人的热爱
政治型 重视拥有权力和影响力
宗教型 关心对整个宇宙的理解和体验 根据奥尔波特对价值的观融的合分类方法可以知道,不同的工作群体具有不同的
二、价值观与行为
(一)价值观概念
概念
个人(或群体或组织)对客观事物重要性和有用性的评价和看法,是 他们衡量自己行为与目标时的参照点与选择标准,它代表了一系列 基本的信念。
属性
, 1.内容属性:告诉人们某种方式的行为和状态是重要的 如集体利益
,金钱至上 2.强度属性:表明其重要的程度,如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 由故,两者皆可抛”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一)需要
概念
个体在某种重要而有用或必不可少的事物缺、
丧失或被剥夺时内心的一种主观感受。
分类
1.生理性需要:天然性的、生物性的、原始性的需要如饥、渴、睡、眠、 性、对痛苦的躲避 2.社会性需要:社会性的、后天学来的需要,如成长的需要、成就的需要 3.一般性需要:介于生理和社会需要之间的中间性需要 ,好奇、喜动、探索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二)动机
概念
引起个人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此行为导向满足某种需要的心理因素。
分类
动机
生理性动机:起源于生理性需要,比较低级的动机,如饥饿、 干渴、性、睡眠
社会性动机:起源于社会性需要,如亲合、爱情、归属、成就等 又可分为成就动机和亲和动机。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三)行为
概念
指人受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 的活动。
不合理动机
导致
合理行为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
(四)需要与动机关系
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基础和始发点。 在适当的外部条件下显现为外在的可见行为。 需要一经满足,便失去作为动机源泉的功能,动机活力 既失,行为也就终止了。
一、需要、动机与行为(五)需要、动机与Fra bibliotek为关系需要
心理紧张
新 需 要
需要 满足
动机 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