匆匆随文练笔教学案例分析
师:(板书课题)今天咱们学习一篇文章,题目叫《匆匆》,注意写的时候不要匆匆忙忙而忘记了中间这个长点,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什么匆匆呢?
生:讲的是时间在匆匆流逝。
师:你说得真好,小时候你们就知道,时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哪一个作者能够把它定格在文字中?
师:还有哪些同学能从别的段落里感受出来?
生:我从第四自然段。
生:我从第五自然段。
生:我从第二自然段。
师:共有五个自然段,段段有感觉。
还从哪些字和词感受出来?
生: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这里的“头涔涔”和“泪潸潸”给我这样的感觉。
师:新遇到的词就能让你有感受,厉害。
生:我想说的第一自然段三个“再”,能看出大自然万物的死而复生。
师:抓住细节处啦,也抓住关键处了。
不过建议你把“死而复生”改成“失而复得”好不好?掌声鼓励,真不简单。
生:我想说第三自然段的“跨过、飞去”等词语,可以看出时间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可以感觉出作者对时间的无奈。
生:我想说第一自然段的“逃去如飞”这个词可以看出时间流逝的飞快。
师:好孩子。
同学们非常了不起,善于倾听,能听出这么多道道来。
老师发现你们听出了散文的特点。
能够让你有感受的地方遍布全文,但又集中地表达一个意思,就是时间匆匆而过,瞧,这就是散文非常明显的特点:形散神聚。
大家听出来了,把掌声送给自己。
(鼓掌)
静心涵咏,切己体察,品味感悟
现,作者在和你对话了,你能听懂作者要说的话了,这就是一种品读散文的方法,咱们就来品一品这篇《匆匆》。
再给你一分钟,每个人找准一个点先试着品一品,一分钟以后咱们再交流。
开始
生自由读课文。
师:你想品哪段就说那段。
生:我要品的是第二自然段,我想先读再谈感受。
生读:我不知道他给了我多少日子……作者把八千多日子比作一滴水,这个比喻很夸张也很形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没有声音没有影子,人不可能做所有事情,所以很惆怅。
师:你姓周,我应该叫你周老师,因为你把我要说的全说啦。
周老师,你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一滴水有什么特点?
生:很渺小。
师:可在作者看来,这一滴水大得让他害怕,让他心痛,周老师,你能读出来吗?
生:读“八千多日子……”
师:八千多日子就是二十多年,人生有多少个二十多年?所以这滴水非常大。
可是尽管再大,也只能怎么滴呢?请读出相关部分。
生:读“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
师:不管是谁,感受到时间这样流逝,都会害怕,怕得冷汗直冒,热泪直流,请为我们读读作者的描写。
生:在我们看书的时候,时间也过去了。
师:看书可不是浪费时间。
让我们再看看,朱自清笔下的时间可不是这样的过去,过去,相反,是逃去如飞的,找几个词来说说。
生:跨过。
生:闪过。
生:伶伶俐俐。
师:是啊,用词多么准确,多么形象啊。
孩子们,请带着自己的感受,好好读读这段话吧,特别关注那些给你留下感受的词语。
学生自由读文。
(三)延伸拓展,引发思考
师:一篇文章永远不是一节课能品得完的,当你走到人生不同阶段,同一篇文章会留给你不同的感受,对话也好,倾听也好,思考也罢,你觉得读得越是深入,品读文章的落脚点应该在哪?
生:应该是思考
师:提出你的思考和疑问。
生:为什么要徘徊呢?
生:作者为什么说他赤裸裸的来到这世界,转眼间又赤裸裸回去呢?
生:现在又到了那里呢?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
师:这个问题贯穿始终,这是大家第二节课思考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