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励志故事(一)【高三学生励志故事】即使是最后一名也别放弃高考考了三年,终上北大。
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的高考实战经历鼓励高三学子:大考在即,要学会自我鼓励。
俞敏洪坦言,从小学到大学,从未考过全班前20名,但凭借“自我鼓励”考上北大。
从33分到90分自我鼓励考上了北大很多人知道作为新东方创始人俞敏洪参加过三次高考,但曾拖后腿的竟是他现在的强项——英语。
俞敏洪说,第一次参加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
在复读班,英语基础差,从未得到老师的鼓励,凭强大的“自我鼓励功能”挺到最后。
第二年高考,英语成绩55分,虽比前一次有进步,但总分不高仍落榜。
在一片质疑声中,俞敏洪坚持再读一个高三。
当年暑假,俞敏洪报了一个英语补习班。
有了前两年的积累,加上最后一年的拼命用功,“高五生”俞敏洪英语得了90分,最终被北大录取。
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而言,俞敏洪说:只要自己不放弃自己,任何人都打不倒你。
“没有人鼓励,就自我鼓励。
”考上大学,来自全国各地的50名精英分子编成一班,俞敏洪是其中之一。
“大学期间,我从未进入全班前40名。
但我没有因此放弃自己,一天内背不下课文,我就花一周的时间天天背,到最后可以脱口秀。
”俞敏洪说,在与同学智商相当的情况下,惟一能胜出对方的是超常的努力加毅力。
他寄语即将参加高考的后进生:即使最后一名,也要保持一颗上进的心。
每天5分钟记单词学英语需要骆驼精神“新东方牛人多,他们中很多是海归。
论口语,我不如王强和周成刚(新东方另两位创始人),我的英语里有较明显的口音。
但我的英语词汇量是他们所不及的。
”俞敏洪说,每天不论多忙,都会抽出5分钟时间巩固词汇。
“我手机里装有英汉大词典软件。
”俞敏洪直言,自己不是天才,在脑海里库存的3万多个词汇,不是哪一天哪几个月积累下来的,而是这么多年每一天巩固的结果。
对于很多人头痛的词汇量问题,俞敏洪说没有丝毫的捷径可走。
只有和遗忘规律较劲,每天花一定量时间巩固记忆单词,让词汇在脑海里日久扎根。
俞敏洪说,很多家长在孩子的英语学习上,太注重结果,忽略了过程。
他认为,英语学习应具有骆驼精神,而不是骏马精神。
高三励志故事(二)时光飞逝,一年时光就这样悄悄从指尖溜走,或许除了自己没人能知道这一年我是怎么过来的,但现在的我所向披靡,战无不胜。
因为我有勇气和信念。
高二时是班里的末等生,高三毕业时在班中名列前茅,不是天才,没有过人天赋,就是努力和坚持,还有那星星点点微光,那个叫做信念的东西支撑着,一直向前,度过最难过的时段,走过最泥泞的路。
谁都有过不堪,都有过过去。
同样,也曾抽烟打架逃课,可是最终高考给了自己的结果。
高考以过了一本线四十多分的成绩,在班中成功逆袭,让老师同学刮目相看。
没有因为有过糟糕的曾经,就会想一辈子糟糕下去,没有选择在成功逆袭时想要抹掉过去的不堪。
还是那句话,因为那个叫做信念的东西,而给我信念的,是我亲爱的老猫。
毛毛,现在你可好,在那里有没有被欺负。
想你了,你听得到么。
你来到家里八年时光,可我陪你的日子却不足五年。
是我的失职,也是我的遗憾。
是对你,的亏欠。
你离开后,常常想起你,常常是满满的愧疚感。
没有人知道我莫名的看着天空发呆为了什么,因为在想你。
想你带给我的欢笑。
想着你刚刚来家,不熟悉环境,东躲西逃,到后来你心安理得的去和我枕着一个枕头安然入睡。
我曾经高傲的认为自己是天下的主人,直到去了城市上学,留你一个人在老家孤独的流浪。
你那么饿,去山里找不到能吃的东西,只好去偷人家养的鸡,再后来,你被人下耗子夹,夹坏了腿,再去偷东西吃……最后你离开了那个地方,去了深山老林,去了结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你最后去了哪里,只是你再也没回来过。
高二那年,知道了你的离开,哭着回到老家,却只看到了你流的血,都已经被风吹的凝干。
我那天呆呆地坐在一旁,好久好久,再后来,想哭都哭不出来了。
从那个时候起,才思考起自己活到现在所做一切的意义,被父母带到城市,去了那个陌生的地方,只为了接受良好的教育。
可我却因此失去了你,如果再没有一点点成绩,我怕自己会无言面对自己,面对你。
我一点都不是一个好主人,你最需要我的时候,我却不在你身边。
那时候,手上都是自己咬的伤痕,因不能原谅自己,花这么大代价,却总是一事无成,更不能原谅自己,无法保护自己想保护的它。
不知道自己从上高三开始努力是否还有意义,只是那个时候唯有努力才能让自己好过一点,因为于我而言,毛毛根本不只是一只宠物,更是多年的伙伴,挚爱的亲人。
我得让代价略微得到一点补偿,即使不能挽回所有,改变过去。
疯了一样地做题、背书,把黄发染成黑发,不再和男生一起逃课打游戏,不再混日子,不再课上一睡睡一天。
用力去让自己变好一点,就是用力去让自己好过一些。
我想让毛毛看看,我不是孬种,他曾是猫王,我也不再会是平凡世界中的平庸之辈。
即使现在做不到,但,我不会再停止努力。
那个时候倒计时的数字板就剩下三百多页,没有时间再去全面学习,分析考试大纲,专项做题,落的东西太多,不会的太多,计划做了几天,分条列项,一定要有强大的执行力。
语文:做题顺序是选择、仿写或填写、图文题、古诗文填写、小阅读、古文、诗歌鉴赏、大阅读,最后是作文。
循序渐进,由简到难。
先说选择,这并不像诗歌鉴赏需要天赋,而是简单的多做习题就可以提高准确率,成语需要多背多积累,改错需要多记错误点,至于排序,需要一定语言天赋,但是很多都是有技巧的,像看关联词搭配,因果顺序,都会有突破点。
选择题做多了你会发现并不太难,而且可以平复心态,这样会给你很好的心理暗示,让你接下来会有好的状态。
仿写出的几率感觉不会太高,你可以记住几个常用例子,别浪费太多时间在这上面就好了。
填写联系上下文,语感重要,抓住中心点也很重要。
图文题全看个人理解力,如果理解正确,加上分点,条理清楚,有鲜明个人观点就会得高分了。
小阅读要想做好就两个字,状态。
读进去,有了状态,多做标注,错误率一定不会很高。
古文真的要多积累实词和虚词的用法,把必备古诗文全部背下来,多翻译几遍。
诗歌鉴赏真的需要天赋,如果你没有,那就把格式和基础的那点知识记住,然后看考试时你是不是可以把会的发挥到极致。
大阅读每个老师都会讲解方法,课堂效率一定要高,争取在课上学会答题思路,回到家再用大量习题加以巩固。
至于作文,别指着高三你能成为一个作家,还是把开头结尾多背一点吧。
每一次平时的作文练习都当做高考,你一定会有收获。
英语:以前很讨厌英语,因为觉得背完一会就忘光了。
但后期自己学习时,因为把自己逼到绝境,不再想其他事情,精神专注,反倒效果不错,一点点的收获会给自己很大鼓励,逐渐就不那么憎恶了,又一点点到喜欢这些神奇的语言,所以效果就好很多。
因此,如果你不能逃避,不如就果断面对,说不定,没你想的糟糕。
多背多记多练习,这句话在哪里都是王道。
英语上同样会有健忘现象,那么就努力的让自己根据健忘曲线,反复记忆,这样记住后就很难忘记了。
语法也很重要的,如果你原来没好好学习,那花适当的时间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补习,同样会提高作文质量。
每天都做适当习题,增强语感。
效果会很好。
物理:物理其实并不是单单考你的勤奋程度,更需要你多理解,即使到了高三,我依然建议大家多跟着老师的思路,尽量多的记住知识点,遇到不能理解的就不要怕浪费时间去思考。
两种题型需要练习,一点也不会的和很熟练的。
一点也不会的你要看你是不是选择把这类题完全放弃,如果不是,那就多做一些让它熟练,一段时间后,没有成效直接果断放弃。
特别熟练的题,一定要保证准确率,别让自己在会的题上摔跟头。
物理大题有一点让人讨厌的地方,就是题干很多,容易让人分心,变得焦虑,从而失去状态,但并不是没办法解决,读题时在重要点划标记,做标注。
如果你题做对了,一定要答题步骤规范,避免不必要的扣分。
同样,回归教材很重要,有的同学直接把笔记记在教材上,我觉得效果很好,值得借鉴,在看笔记的同时,也浏览了教材,就不至于本末倒置。
化学:化学既需要动脑筋,还需要记忆背诵,有机推断题曾经让我为难了好一阵,不过后来就好了,在我背了大量方程式,死记硬背题型,多次题海战术,终于把它拿下了。
而且后期我会定期复习难点易错点,定期复习方程式。
虽然很耗费时间,但效果真的好。
生物:似乎是理科中的文科了,需要记忆的东西不亚于英语,我们可以找到一些规律,像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可以对比记忆。
上课好的状态,即使是复习,收获也是非常大的。
下课加上复习,记住基础,不间断复习笔记,记住知识点后分数自然不会低。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凭借一时的努力就踏上成功的巅峰,那是无数的汗水和付出铸造而成。
一年时光,我没有祈求上天给我多大回报。
但求无愧于心。
能让自己好过一点。
踏入考场那一刻,内心无比平静,没有任何激动或紧张,只是在心里默默的对自己说,这只是检验你是否在这一年中没有浪费青春,浪费人生。
我不知道自己以后的路是怎样,只是心里那份微小但永不熄灭的光,会一直亮下去,照亮前进的路。
别让自己花费了时间浪费了人生,换来的只是遗憾,你不得不做的,那就尽力让它完整。
每个人都有梦想,都有自己的追求,眼前你所做的一切,或许离你想要的还很遥远,但是一步一步走,总会到达。
只有你做好了你该做的,你才有资格去做你想做的事。
这一年,我仿佛突然长大,知道了自己应该好好把握自己的人生,或许那代价好大好大,但时光不可逆流,我们无法改变过去,但求过好当下,活好未来的每一天。
它曾是黑夜中的一束光,将会继续照亮我的前方。
我会带着无穷尽的力量,一路披荆斩棘,直达能够触碰阳光的地方。
朋友,努力吧,别让未来的自己看不起过去的自己,别让未来的自己悔恨曾经与过去。
高三励志故事(三)我不知道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那段成就我梦想的日子,语言总是会在某种程度上限制情感的表达,高三的生活同样夹杂着很多的味道,让每一个认真走过了的人无法在回首时说出其中的情感。
从初中开始,我的梦,就是复旦大学。
高三了,我似乎感觉伸出双手就可以碰触到我的梦想,每天无数次被灌输高考这个概念,除了背水一战,我别无选择。
我在床头的小柜子上刻了几个大字:杀进复旦!到现在我还记得那时的我“杀气腾腾信誓旦旦”的样子。
每天起床后我就默念一次。
我老老实实,安安静静地过着同样的生活,心如止水。
旅游,疯狂网上购物,八卦,恋爱问题……都被我忍痛抛弃了,长达7年的Q龄也戛然而止。
我真的不是一个能一边娱乐一边学习的人,厌倦总是有的,偶尔也为自己的小成功沾沾自喜。
我对梦想的疯狂在初入高三时达到了极限,所有的一切都在高考来临之际幻化成自己早已认定的那个大学之梦,梦想的动力强大得让我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从老师公布高考复习进度表开始,我就拿出全新的本子开始记录我的高三。
在第一页上,只有几个字:复旦,等着我!第二页,也只有一行字:我的高考目标——650分以上。
第三页,是一段话:“我知道,一切都会有的。
我会拥有大考小考的失败,但永远不会放弃努力与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