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主题生成课

主题生成课


二、课型教学设计:
(一)如何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发散思维 2、研讨铺垫,诱发动机 3、社会实践,寻找问题 4、抓住契机,发现问题 5、问卷调查,收集问题 6、热爱阅读,捕捉问题
(二)、从何生成主题 1、立足学生生活与社会热点 2、拓展延伸学科知识 3、关注环境地域特色 4、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特色 5、充分利用人力资源
(二)方法指导课的教学内容:
就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需要来看,主要涉及 如何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如何设计活动方案、 如何搜集与处理资料、如何撰写活动总结与报告、 表达与交流、如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怎样进行 调查、怎样进行访谈、怎样进行实验、怎样进行 手工设计与制作、怎样利用网络与计算机开展活 动等。让学生用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去解决 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也是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的目的之一。
(三)如何分解主题群 1、知识体系式 2、领域整合式 3、横向分类式 4、多元展开式
知识体系式
手机的种类研究 手机与通信发展 手机的功能研究
手机的变化
手机的品牌对比 手机的外观变化研究 手机的价格调查
横向分类式
关注户外活动安全 关注饮食卫生 关注消防安全
关注自身安全
关注居家安全 关注校园活动安全 关注交通安全
方案设计课
教学任务:
解决如何制订活动方案的“设计问题”
课型结构:
案 回顾导入——分组讨论——全班交流——完善方
XXXX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小组活动方案
XXX学年度第X学期
小组成员 活动时间 活动领域 活动主题 小组主题 活动的目的及意义 活动方法及途径 活动实施步骤与进度 成员分工 预期成果 备注
X年级(X)班
3、练习巩固 分小组互相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对自己所定的活动主题选 择调查方法,练习设计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等。 4、认知建构 小组间相互评定,对其各小组设计练习进行评定和评价。
二、课型教学设计:
(一)方法指导课的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学会科学研究方法 3、发展实践能力 4、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组长 活动地点
指导教师:
开题报告课
一、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1、课题论证:研究的背景、意义和目 的。 2、实施计划:研究进度、成员分工。 二、开题报告的课型结构: 1、任务导入 2、分组报告 3、提问答辩 4、完善方案
三、教学内容的设计
• • • • • • • • (一)教学内容: 1、开题报告的制订 2、开题报告的展示 3、开题报告的评价和完善 (二)教学重点: 如何制订正确的开题报告 (三)教学难点: 如何制订正确的开题报告、如何分析与评价课 题方案
方法指导课
教学任务:
解决怎样开展活动主题的“方 法问题”
一、课型结构:
1、案例导入 指导教师导入“调查方法”案例,让学生分组讨 论:调查的类型、方式、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方法指导 针对学生回答过程中的情况,指导教师进行总结 归纳。本环节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合理 的建议,提出解决的对策,让学生对调查方法有一个 科学、系统的认识体系。
综合实践主题活动的“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第二单元:实践活动 第三单元:交流评价活动 第四单元:成果展示活动
第一单元:开题活动
主题生成课
教学任务:
解决为什么研究、研究什么的问题。
一、课型结构:
1、问题导入 通过创设情境、搜集与分析材料、讨论与交 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自己感兴趣或关注 的问题,导入新的学习实践活动。 2、生成主题 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围绕提出的问题进行讨 论、分析与论证,形成合理的、可行的活动主题。 3、分解话题 引导学生把班级共同生成的主题,通过列举、 分类、归纳、整理,分解成多个话题,也就是小 组活动主题。 4、初订方案 按兴趣分组,明确活动任务,初步讨论具体 的活动方案(课内外完成都行)
(三)方法指导课教学过程 1、指导教师导入相关研究方法案例, 让学生分组讨论:调查的类型、方式、操 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针对学生回答过程中的情况,指导 教师进行总结归纳。 3、分小组互助学习和讨论,让学生对 自己所定的活动主题选择研究方法,练习 设计。 4、小组间相互评定,对其各小组设计 练习进行评定和评价,学生完善构建认识 体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