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与口才题库【篇一: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复习题及答案】《演讲与口才》期末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11.人的道理,而这也正是朗诵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的。
12.大段台词13.20现代意义上的辩论赛。
14.要想面试考官展示一个与众不同的形象,求职者必须突出自己的优势时,不要用单15.面试官提出一个意料之外的问题,求职者往往措手不及陷入尴尬,在这种情况下,采用16、面试中的随意性提问通常包括生活类、17. 们哪方面的素质能力。
18.便会弄巧成拙。
19.20.二、选择题1.口才是人在说话中体现的()a.个人才能b.集体意识c.合作能力d.沟通技巧2.与一般口语表达相比,演讲的主要特点是()a.需要有表达者b.需要有听话者c.需要用有声语言d.需要针对特定问题3.口才是( ab )a.交际能力的体现b.人在说话中体现的个人才能c.个人综合才能d.人类有别于其他动物的特质e.与生俱来的能力4.对口才的正确认识是( abcde )a.口才是现代人的成功要素b.口才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重要能力c.口才可以反映人的学识修养d.口才可以反映人的能力水平e.口才可以影响人的事业成功5.演讲活动的要素有( abc )a.演讲者b.听众c.特定的时空环境d.善于倾听的能力e.较好的自然条件6.现代语言学家把现代汉语方言分为()a.五大方言区b.六大方言区c.七大方言区d.八大方言区7.普通话有四个声调,“阴平调”的调值是()a.214b.51c.35d.558.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9.下列选项,哪一项不属于态势语言?()a.眼神b.手势c.表情d.口语10.在演讲即将结束时,演讲者总结概括演讲的主要观点,进一步强调、突出演讲的重点,帮助听众回顾演讲内容,进而更好地理解演讲者的观点,给听众留下一个清晰、完整、深刻的印象。
这种结尾方式是()a.抒情式结尾b.感召式结尾c.总结式结尾d.引申式结尾11.演讲稿一般是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构成,在开头部分,演讲者一般是()a.分析问题b.提出问题c.解决问题d.讨论问题a.手势b.姿态c.面部表情d.口语13.下列有关演讲内涵的理解,正确的是( abcde)a.演讲活动在特定的现实情境中进行b.演讲者是演讲活动的唯一主体c.演讲活动在特定主体之间展开d.演讲的最终目的是强迫听众接受演讲者的观点 e.演讲的主要信息传达手段包括有声语言、态势语言、演讲者主体形象等14.态势语言包括( abcde )a.眼神b.手势c.表情d.动作e.体态15.下列有关演讲与口才关系的论述,正确的是:( abcde )a.演讲是口才的集中体现b.口才是演讲的基础c.演讲训练有利于提高个人的口才d.一个人只要有良好的口才就一定能取得演讲的成功 e.演讲与口才是可以相互促进的16.演讲者的主体形象是影响演讲成效的重要因素,主体形象包括演讲者的( abcde )a.衣着打扮b.气质修养c.人格魅力d.仪态仪表e.长相面貌17.态势语言主要包括( abcde )。
a.面部表情b.体态c.手势d.仪表e.风度18.()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
a.诗歌b.散文c.小说d.故事19.即兴演讲的成功取决于演讲者平时知识、经验的积累,以及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特别是()的能力。
a.理解沟通b.驾驭语言c.表演d.学习20.()是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
a.双关b.岔断c.曲解d.夸张21.在对话中故意地歪曲对方话语的本义,或故意装聋听不清而回答就是()a.双关b.岔断c.曲解d.借题发挥22.()这种幽默语言的表达形式,就是人的言行模式与思维模式的逆反性,是通过反逻辑的方式造成幽默的语言方法。
a.双关b.岔断c.曲解d.夸张23.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语词来表达本意,从而使语言具有幽默情趣,这种表达手法叫()a.寓庄于谐b.反语c.曲解d.夸张三、简答题1.什么是批评的“三明治法”?就是像三明治一样“面包、火腿、再面包”的包裹法,具体做法是:先表扬、再委婉批评、再表扬,将批评夹在表扬中间,这样的批评方式,突出了表扬的效果,弱化了批评的目的,使人更容易接受。
2.能不能说,“道歉”等于“对不起”?“对不起”是一种最简单常用的道歉方式,用这三个道歉,只可以针对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比如你购物时不小心把别人的东西撞到了地上,或者在社交场合临时忘记了对方的名字等等。
如果是比较严肃郑重的道歉,是对复杂问题的化解,需要让对方理解你的诚意,这三个字很难到目的,可能要经过多次、反复沟通才能奏效。
3. 简述普通话的标准。
普通话的标准有三个:语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词汇,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语法,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4. 什么是“怯场”?简单说,怯场指的是当众说话时害怕和不自然的状态。
怯场现象十分普遍,具体表现为担心恐惧、肌肉紧绷、心跳加快等等5.演讲中使用辅助工具时应注意什么?演讲中使用辅助工具的注意事项一是契合主题,即使用的道具要与演讲内容恰到好处的配套。
二是适时出示,即辅助工具应先藏好,使用时再拿出来。
使用完后,尽快收起来,不要分散听众的注意力。
6. 演讲时激发听众参与热情的方式有哪些?演讲中激发听众参与热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启发互动,二是引导关注,三是请观众参与。
7.论辩语言的特征有哪些?(1)论辩语言的征服性(2)论辩语言的逻辑性(3)论辩语言的目的性(4)论辩语言的健康性8. 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目标意识。
设计的这段话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的是什么讲话策略。
(2)吸引意识。
怎样讲才能吸引学生?运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表情、手势,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3)效率意识。
讲得要简明、精要、恰到好处。
克服开讲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能讲得冗长、啰嗦、不得要领。
四、论述题答案1. 举例谈谈你所在学校师生的口才水平状况。
要求能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全面分析,有理有据。
2. 为什么提问时要多用开放式问题、少用封闭式问题?封闭式问题只需要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能提供的信息也很简单,如果一味用封闭式问题提问,会导致谈话枯燥,甚至出现令人尴尬的沉默。
有人说过,如果不停地回答封闭式问题,就会觉得自己在接受警察讯问。
所以要想让谈话继续下去,并且有一定的深度和趣味,就要提些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就像问答题一样,不是一两个词就可以回答的,需要解释和说明,同时向对方表示你对他们说的话很感兴趣,还想了解更多的内容。
(例略)3. 谈谈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意义。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大力推广、积极普及全国通用的普通话,有利于克服语言隔阂,促进社会交往,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增进各民族各地区的交流,维护国家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
第二,有利于经济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对普通话的需求日益迫切,推广普及普通话,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有利于促进人员交流、商品流通和建立统一的市场。
第三,有利于提高信息技术水平信息技术水平是衡量国家科技水平的标志之一。
语言是最主要的信息载体,语言文字规范化是提高中文信息处理水平的先决条件。
推广普及普通话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有利于推动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第四,符合素质教育要求语言文字是思维表达的工具、文化知识的载体和交际能力的依托,因而是素质构成与发展的基础,是文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推广普通话是各级各类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语言文明是人的素质最直接的体现。
努力提高人们的语言道德意识,进行语言行为的道德规范,加强语言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4. 为什么说“紧张也是积极因素”?对于当众讲话来说,适度紧张会让我们重视听众,不敢懈怠。
只要你在乎听众,想给听众留下好印象,就会重视自己的讲话,不会放任随意。
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演讲家终身没有消除演讲的紧张也是这个道理,紧张反而提高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增强了演说的表达效果。
适度紧张时,你也可能感到脉搏加快、呼吸急促,但这只是你身体对外来的刺激保持警觉的反应,这时,它为即将到来的行动做准备,你会因此而想得更快,说得更流畅,常常会比普通情况之下说得更为精辟有力。
5. 面试时,如何进行自我介绍?掌握下列要点作答:1、介绍内容要与个人简历相一致。
2、表述方式上尽量口语化。
3、要切中要害,不谈无关、无用的内容。
4、条理要清晰,层次要分明。
五、案例分析答案苏东坡在杭州时,佛印看他,并把自己的新诗拿出来,津津乐道地大声朗诵一遍。
佛印对苏东坡说:“你看我的这首诗能打几分?”“十分。
” 苏东坡回答。
“凭什么打十分?”佛印高兴地追问。
苏东坡缓缓回答:“七分是读,三分是诗”,加起来不就是十分吗?试分析这一言语交际过程。
分析:就本质而言,批评是令对方不快,感到心理压力的事情。
没有人喜欢受到批评,涵养再高的人在内心里也是讨厌被批评的。
正因为如此,如果批评方式不当,就很容易给双方关系和工作带来消极影响。
真正做到恰到好处地批评无疑是一门学问。
在这里,苏东坡不是简单地说好说坏,他深知朋友的心理——希望得到赞赏,于是迅速做出判断——“十分”。
按照常规思维,朋友自然欢天喜地。
如果仅到此为止,也就不见其高明。
可苏东坡接过朋友的话题,打破常规,巧妙解说,“十分”原来是这样的呀,批评的目的也达到了。
【篇二:2014电大《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题及答案】 2014电大《演讲与口才》期末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口才:就是口语表达的才能。
2.语流音变:人们在说话或朗读的过程中,由于相连音节的相互影响或表情达意的需要,有些音节的发音会发生程度不同的变化,这种现象叫语流音变。
3.并列法:议论式演讲的结构方法。
并列结构就是将演讲中心所涉及的几个或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排列起来,逐一展开,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来阐明主题。
4.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是求职面试时的一项重要的内容,它一方面可以让面试主考官比较全面地了解求职者的工作经历、经验、特长、成绩及优缺点等,另一方面可以了解求职者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评价能力、认识问题与分析问题的能力等。
5.抒情型演讲稿:通过抒发自己的感情和发表其见解,影响听众的演讲稿。
其结构方式两种:或直抒胸臆,即直截了当,毫不隐晦地抒发自己的感情;或间接抒情,即借助于叙事、议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