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讲与口才复习题2

演讲与口才复习题2

演讲与口才复习题2一、填空题1.口语交际是人与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感情的(言语活动)。

2.口才是(口语交际能力)的体现,是运用说话的方式达到交际目的的(个人综合才能)。

3.作为言语活动,口语通过口耳相传,转瞬即逝,具有(即时性)特征。

4.(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口才艺术发展的黄金期,人们思想十分活跃,出现了(晏子)使楚、(烛之武)退秦师、(邹忌)讽齐王纳谏等后人传颂的口才故事。

5.封建社会,皇权至上,我国进入了(重写轻说)的时期,口才艺术基本停滞不前。

6.我国演讲理论的奠基之作是(《演讲学大纲》),作者是(杨炳乾)。

7.(五四时期)是我国演讲学的起步期。

8.演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演讲者)、(听众)、特定的时空环境以及(信息传达手段)。

9.交谈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围绕共同感兴趣的话题(交替发言),互相承接,双向反馈,交流看法,达到(沟通信息)或愉悦心情为目的的(口语表达)活动。

10.赞美是主动诚恳地肯定他人的(优点和长处),向对方表达(善意和友好)的言语活动。

13.方言是同一种语言在时间和空间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域变体)。

15.汉语七大方言区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粤方言)、(闽方言)和(客家方言)。

16.七大方言中使用人口最多的是(官话方言)。

17.吴方言区的代表方言是(上海话),赣方言区的代表方言是(南昌话)。

19.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20.我国第一部语言文字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时间上从(2001年1月1日)起开始施行。

22.声音的个性特色叫(音质),也叫(音色),声音的大小强弱叫(音强),声音的高低叫(音高)。

23.人体参与发音的器官可分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共鸣器官)三部分。

肺和气管属于其中的(呼吸器官),喉头声带属于(发声器官),口腔鼻腔属于(共鸣器官)。

1.演讲中引发共鸣的方法主要有(投其所好)、(以情动人)。

2.激发听众参与的方法有:(启发互动)、(引导关注)、(请观众参与)。

3.演讲时辅助工具的作用为(吸引听众的注意力)、(帮助传递信息)、(增添趣味)、(演讲提示)。

4.利用辅助工具时应注意:(契合主题)、(适时出示)。

5.忘词可采用的补救方法为(插话补救)、(重复补救)、(跳跃衔接)。

6.口误可采用的补救方法为(将错就错)、(重复纠正)、(自圆其说)。

7.冷场可采用的补救方法为(及时刹车)、(变换话题)。

8.演讲者取得全面知识的主要途径为(博览群书)、(感受生活)。

9.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亦即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10.通过朗诵不但可以陶冶性情、开阔胸怀、文明言行、增强理解,还可以有效地培养对(语言词汇)细致入微的体味能力,以及确立(口语)表述最佳形式的自我鉴别能力。

11.绝大多数的朗诵都是面对广大(受众)进行的。

12.朗诵能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13.朗诵能最大限度的将作者的(意图)和文章的(主题)表现出来,从而使学生领悟到做人的道理。

而这也正是朗诵的最高境界和最终目地。

14.朗诵的对象主要是(文学性)的作品,如诗歌、小说,散文、寓言以及话剧和影视剧中的大段台词等。

15.朗诵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清楚地表达(朗诵材料)的内容。

16.感受的作用在于把朗诵者的思维引向(情感),它只是(情感)的诱发因素。

17.语句的重音分作“(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18.语句停顿是指词语或句子之间的语音停歇现象,可以分为语法停顿和(强调停顿)两种。

19.戏剧是集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多种艺术为一身的综合体。

20.即兴演讲的特点有临场发挥性、(反应敏捷性)和短小简练性。

21.在人际交往和演讲活动中,(自我介绍)常常被使用。

它是经过自己主动沟通,使双方相互认识、增进了解、建立联系的一种最基本、最常用的方式。

22.即兴演讲是由思维语言直接转化成为(口头语言),即思维和口头表达几乎同步进行,对演讲者思维和表达的敏捷性的要求是很高的。

23.自我介绍场合上,最先给人印象的,不是言辞,而是(外观)。

24.论辩,也叫辩论,是人们针对某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以(公开对立)的立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和否定,同时确立和强化本方观点的一种(对白体)说话形式。

25.论辩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学术论辩)、法庭辩论、专题辩论、(赛场论辩)和(日常论辩)。

26.20世纪初,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先生将辩论赛介绍到国内,我国大学里开始有了现代意义上的辩论赛。

27.在论辩中,对方如果举出一些公众皆知的常理作为理论依据,可运用(先承后转)法,首先承认常理的正确性,然后指出常理与所论辩的实际事例之间的差异,即肯定对方论点,否定对方(论据)。

28.在论辩过程中,如果能迅速抓住对方观点中并不明显的漏洞,并运用(归谬法)扩大对方的防守阵地缺口,将对方的荒谬论点赤裸裸的暴露出来,往往能收到很好的现场效果。

29.论辩中的防守可分为(消极)和积极防守两类。

当一方在进攻中出现逻辑矛盾、论据虚假、言行不一等错误时,另一方可采取积极防守即“以攻为守”法,迅速抓住进攻方的致命弱点,乘虚而入,打乱对方的阵脚,瓦解对方攻势。

1、演讲是一种具有现实性和艺术性的社会实践活动。

2、演讲的全过程包括信息源、传播者、媒介、受播者、效果五个环节。

3、公元前54、我国历史上一次有记载的演讲是《尚书》中的《甘誓》。

5、根据演讲者在演讲时采有的表现手法,可以将演讲分为以叙事为主的叙述性演讲,以逻辑论证为主的论辩性演讲,以解说注释为主的说明性演讲,以感情传达为主的传情演讲几类。

6、演讲的信息主要是指演讲的内容和材料。

演讲活动的实质就是传递和接爱信息过程。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朗诵的基本要求,是能够清楚地表达朗诵材料的内容。

2.语句的重音分作“语法重音”和“强调重音”两种。

3.即兴演讲的特点有临场发挥性、反应敏捷性和短小简练性。

4.自我介绍场合上,最先给人印象的,不是言辞,而是外观。

5.论辩,也叫辩论,是人们针对某一个有争议的话题,以公开对立的立场对对方的观点进行驳斥和否定,同时确立和强化本方观点的一种对白体说话形式。

6.论辩可以分为五大类,即学术论辩、法庭辩论、专题辩论、赛场辩论和日常辩论。

7.面试中虚实都要运用得当,实要实得主旨鲜明突出,虚要虚的合理得体,否则便会弄巧成拙。

8.社交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

9.社交语言,就是指人与人之间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语言艺术或才能。

10.语言、文字、图表是现代社会信息交流的基本方式。

而口头语言是最常用、最方便的传递方式。

11.能够娴熟地运用社交语言艺术,是社交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12.语言生动形象就能将抽象的化为具体、深奥的讲得浅显、枯燥的变成风趣。

13.朗诵就是用清晰、响亮的声音,结合各种语言手段来完善地表达作品思想感情的一种语言艺术,亦即把文学作品转化为有声语言的创作活动。

14.绝大多数的朗诵都是面对广大受众进行的。

15.朗诵能将语言文字创设的意境美展示出来,而造成人们身临其境感觉的就是借助合乎情理的联想和想象。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1.朗诵的(A)比朗读的要多。

A.表达手段B.文体范围C.表现形式D.表达场合2.向导惊讶的问:“原来你懂马来语?”——这句话用的语调是(A)A.曲折调B.平直调C.高升调D.降抑调3.自己的事都管不好,他还想管别人——这句话用的语调是(B)A.曲折调B.平直调C.高升调D.降抑调4.朗诵作品中的发人深省的警句和庄严号召的语言描写时,采用的语速是(D)A.匀速B.快速C.中速D.慢速5.(B)把握每一个语句的走向、态势、色彩、分量,是朗读技巧的核心。

A.快慢B.语调C.停顿D.重音6.(A)是最适合朗诵的体裁。

A.诗歌B.散文C.小说D.故事7.论辩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是(A)A.学术论辩B.法庭辩论C.专题辩论D.赛场辩论8.(D)是基于比较和联想而形成的一种辩驳方法。

A.例证法B.类比法C.智辩法D.归谬法9.社交语言只有以(B)的姿态出现,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心理相容,出现和谐的人际关系。

A.民主B.平等C.诚实D.礼貌10.运用跟本意相反的语词来表达本意,从而使语言具有幽默情趣,这种表达手法叫(B)A.寓庄于谐B.反语C.曲解D.夸张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论辩语言的特征有哪些?(1)论辩语言的征服性(2)论辩语言的逻辑性(3)论辩语言的目的性(4)论辩语言的健康性2.课堂教学导入语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什么?(1)目标意识。

设计的这段话要达到什么目标,采取的是什么讲话策略。

(2)吸引意识。

怎样讲才能吸引学生?运用什么样的语调、语气、表情、手势,才能引发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

(3)效率意识。

讲得要简明、精要、恰到好处。

克服开讲语的盲目性与随意性,不能讲得冗长、啰嗦、不得要领3、求职面试中应当掌握的应答方法与技巧是什么?1.把紧自己的嘴巴,三思而后答2.留足进退的余地,随机应变 3.稳定自己的情绪,沉着理智4.不置可否地应答,模棱两可5.圆好自己的说词,滴水不漏6.不拘一格地思维,“歪打”“正着”7.摆平自己的心气,委婉机敏8.放飞想像的翅膀,言之有物9.守好自己的人格,含蓄大度10.面对“刁难”巧“较量”,针锋相对。

2.作为主人,应如何做到谈话“因人而异”?了解来访者的意图,然后“看人说话”,既可以迅速确定话题,又可以顺应对方的心愿,给人以愉快的感受。

相反,不了解来访者的意图,谈话就可能出现“话不投机半句多”的情境。

主人要在语速、音量、遣词用句等方面因人而异。

(1)语速、音量因来访者年龄而异。

来访者可能是年逾古稀的前辈,也可能是几岁的孩童。

不同年龄的人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征,主人与其交谈,就应采用不同的语速和音量。

对老年人,用较慢的语速、较大的音量与他交谈,能使对方产生被人尊敬的愉悦感;而与小客人交谈则宜轻言慢语、语调柔和,这样能使小朋友产生安全感、亲切感、信任感。

(2)遣词用句依来访者文化水平而别。

(3)说话语气依来访者的不同目的而变化。

前来拜访的客人,往往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主人要善于采用不同的语气与他们交谈。

对于前来求助的客人,主人应以体谅对方的心情,站在客人立场说话,语气要平和,给对方一种亲切感、信任感。

即使你无能为力,也要给客人留一线希望,可以对他说:“这个问题我可以去了解一下,只要有可能,我会尽力帮忙的。

”“你先别着急,一旦有了门路我就打电话告诉你。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