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自由港集团(Freeport-McMoRan):全球铜行业最具实力的企业

自由港集团(Freeport-McMoRan):全球铜行业最具实力的企业

自由港集团(Freeport-McMoRan):全球铜行业最具实力的企业王之泉五矿经济研究院摘要:2017年第一季度,自由港录得利润(税前)4.38亿美元,而2016年同期为-40.27亿美元。

这一巨大转变的背后,是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商、第一大钼生产商,进行了持续的运营与管理变革。

2012年激进地油气业务扩张及随后大宗商品价格持续回落,致2014-2016年自由港经营异常惨淡,累计亏损超过180亿美元,资金链几近中断,市值缩水更是超过90%。

此后,油气业务战略剥离、核心资产权益出售及大刀阔斧的举措,方才避免了巨人倒下。

随着业务经营进一步聚焦以及行业形势逐步好转,凭借优质的矿资产储备和积淀百年的矿山运营管理能力,自由港将会逐步恢复昔日的光彩。

一、屹立百年的跨国巨头,位居全球矿业第二阵营自由港*麦克莫兰(Freeport-McMoRan Inc.,FCX)是目前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商、第一大钼生产商,并曾经是全球最重要的金、钴生产商之一。

该公司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1912年在德克萨斯州成立Freeport Sulphur(FSC)。

成立之初,FSC主要从事硫化矿的开发业务。

三十年代后,该公司逐步走上多元化经营道路,先后进入锰、镍矿石开发以及镍钴精炼等领域,并于1956年进军石油领域。

1967年,FSC设立Freeport Indonesia,专门负责开发印尼境内的矿产资源开发。

为展示其多元化矿产资源开发商的身份,FSC于1971年更名为Freeport Minerals(FMC),并于1981年与McMoRan Oil & Gas合并组建Freeport-McMoRan。

新公司业务涉及石油&天然气生产、硫和磷矿石开发以及金银、铜、铀矿开发。

随着业务重要性的持续凸显,1995年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被从其控股母公司Freeport-McMoRan中分拆独立出来。

此后不久(1997年),原Freeport-McMoRan被当时的化肥生产商IMC(该公司之后被Mosaic公司合并)收购,其下属涉足油气业务的McMoRan Oil & Gas和Freeport-McMoRan Sulphur两家公司被整合成为McMoRan Exploration(1998年)并独立上市,专注于油气资源开发。

2004年之后,国际铜价开始跳涨,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在铜资源开发领域的扩大加快。

2007年,该公司斥巨资收购Phelps Dodge(当时美国最大的铜资产开发商),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铜生产商之一。

此后,国际原油价格也开启暴涨模式,激起了该公司重返油气资源开发领域的欲望。

2012年,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先后宣布收购Plains Exploration & Production和 McMoRan Exploration。

两项交易完成后,自由港重新挤进美国重要的能源生产商队列,并顺利进入全球矿业第二阵营的前列。

随着业务的多元化发展,2014年公司决定将名称由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 Inc.简化为Freeport-McMoRan Inc.由于国际油价及金属矿产品价格暴跌,2014年下半年后自由港经营愈发困难,债务压力急增,资金链几近中断。

为了确保生存,此后两年自由港先后出售了在智利Salado铜矿和刚果的Tenke铜钴矿两项优质资产中的全部权益,并出售了美国Morenci铜矿中的部分权益,同时大规模剥离出售油气资产。

截止2016年底,自由港总资产较2013年最高时缩水超过40%,净资产缩水更是超过60%,公司综合实力也随之大幅消弱。

图1:2008年至今自由港资产规模变化(百万美元)数据来源:历年年报,五矿经济研究院不过,即便经历了大规模的“瘦身”运动和油气业务上的重创,但得益于其在北美、印尼和南美地区优质的铜金钼等矿资产储备,以及积淀百年的矿山运营管理和成本控制能力,目前自由港综合实力仍位居全球矿业第二阵营的队列。

二、全球第二大铜生产商,行业综合实力较为突出铜矿资源开发一直是自由港业务的核心,特别是2007年并购美国本土企业Phelps Dodge之后,行业影响力大幅跳升。

2016年,该公司旗下矿山的铜金属产量达到210万吨的历史最高,规模超过智利国家铜业公司。

不过,按照权益量计算,2016年自由港铜金属产量为169.5万吨,略低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183万吨),位居全球第二。

此外,目前自由港控制着全球在产前20大铜矿中的三个,数量上仅次于智利国家铜业公司,但合计产能规模(超过160万吨)与后者相当。

表1:全球前20大铜矿基本情况数据来源:ICSG,五矿经济研究院目前,自由港旗下共有12个在产矿山(矿区),其中10个涉及铜资源生产。

相对于大型跨国铜企业主要注重于资源开发环节,自由港的铜产业链较为完整,其旗下不仅拥有多个直接产出铜金属的矿山,还分别在美国、西班牙控制两家和在印尼参股一家冶炼厂,合计产能超过70万吨/年。

此外,该公司在美国本土还拥有三家铜杆生产厂,产能规模在40万吨左右。

2016年,自由港近170万吨铜产量中,58%的比例以铜精矿的形式出售,21%以阴极铜的形式出售,21%以连铸铜杆的形式出售。

表2:截止2016年年自由港拥有的主要矿山及相关资产数据来源:历年年报,五矿经济研究院截至2016年底,自由港旗下在产矿山已探明剩余可采铜金属储量超过4700万,而包括美国本土未开发的5座矿山在内,自由港还控制了超过120亿吨的矿石远景储量,其中铜金属含量预计超过5000万吨,资源储备位居全球同类企业前列。

此外,得益于优质的资源储备,特别是大量的金、钼等伴生资源, 2016年自由港旗下单位铜生产现金成本仅为1.26美元/磅,在行业中的优势较为明显。

2017年,该公司计划通过进一步的降本和提效,将铜生产现金成本降至1.06美元/磅附近。

如果这一目标能够实现,届时自由港在全球铜资源开发领域的竞争力将更加凸显。

图2:2016年全球前十大铜生产商现金成本及产量一览数据来源:AME、各公司年报,五矿经济研究院三、困境之下被迫断臂,非洲核心资产低价出售2013年激进地油气业务扩张,给自由港带来了沉重的债务压力,使得当年总负债较前一年增加超过200亿美元,总资产负债率一下抬升20个百分点。

此后,随着国际油价及金属矿产品价格暴跌,自由港经营快速恶化,资产负债率继续攀升,持有现金(包括等价物)急剧减少,2015年一度降至1.77亿美元,债务危机一触即发,公司游走于破产的边缘。

图3:2010年至今自由港净债务及持有现金变化(百万美元)数据来源:历年年报,五矿经济研究院为了能够生存,2014年自由港通过出售智利Salado铜矿和美国Eagle Ford页岩气等资产,回收资金46亿美元的现金。

此后,由于市场形势未见好转,2015年后自由港扩大资产出售范围,先后出售了在刚果Tenke铜钴矿中的全部权益及在美国Morenci铜矿中的部分权益,同时大规模剥离出售油气资产。

这些操作,使得自由港在2016年收回64亿美元的现金。

同时,伴随油价、铜价的企稳回升,该公司经营现金流显著改善。

至2016年年末,自由港持有的现金规模回升至42.45亿美元,净债务也较前一年回落40%以上至117亿美元。

表3:过去三年自由港出售的主要矿产及相关资产资产数据来源:历年年报,五矿经济研究院在众多被出售的资产中,位于非洲刚果(金)的TenkeFungurume铜钴矿,曾是自由港旗下最优质和最赚钱的资产之一。

截止2016年底,该矿山已探明可开采矿石储量5亿吨左右,其中含铜品位3.5%,含钴品位0.39%;潜在矿石储量4亿吨左右,其中含铜品位2.85%,含钴品位0.35%,是世界级少有的优质资源。

该矿一期于2009年建成,2013年完成扩产,矿山寿命为30年。

投产至出售完成之前,Tenke矿累计产铜121万吨、产钴8.8万吨,累计为自由港贡献收入、毛利分别为93.3亿美元、31.8亿美元。

图4:2010年至今自由港非洲业务收入及毛利变化(百万美元)数据来源:历年年报,五矿经济研究院2016年5月,自由港宣布以26.5亿美元及不超过1.2 亿美元的或有对价(取决于2018-19年的铜钴市场价格)与洛阳钼业达成出售Tenke矿(56%权益)的协议,并于2016年11月完成交割。

该矿过去三年平均年产铜20万吨、产钴1.5万吨,年均铜生产现金成本不足1.2美元/磅,年均单位毛利超过0.7美元/磅,每年能够贡献3-4亿美元的毛利。

另外,Tenke 矿资源储量还可开采超过20年,将持续产生稳定的现金流。

可以看出,自由港实际上是以较低的价格转让了优质资产,这主要源于其当时面临的巨大经营压力及对现金的急切渴望。

四、印尼业务曾经显著,权益逐步减少或将难免在自由港的发展历史上,印尼一直是该公司的核心业务之一。

而1995年Freeport-McMoRan Copper & Gold独立之后,印尼业务则几乎成为新公司的全部。

直到2006年,印尼资产在自由港集团总资产的占比仍在80%左右(目前不到30%),利润贡献更是超过90%。

垂涎于巴布亚地区Erstberg铜金矿资源,20世纪50年代后期自由港便试图介入印尼矿产资源开发领域。

经过多年的等待,特别是印尼政府态度的转变,1967年自由港终于获得了巴布亚(Papua)地区1011平方公里矿区30年的开采权。

1970年,Erstberg铜金矿开发及配套工程建设同步启动,并于1973年年中建成投产。

为开发Erstberg铜金矿,自由港累计投入超过20亿美元,并将Freeport Indonesia公司8.9%的股权无偿转让给印尼政府。

不过,自由港也在该项目上得到了丰厚的回报。

在之后的十余年间,该项目年均为自由港贡献超过3亿美元的收入,累计产铜超过3000万吨,对自由港发展提供了巨大支撑。

Erstberg矿闭坑不久,距离其数公里之外Grasberg矿被发现,并于1990年建成投产。

新矿山的资源储量和产能规模远超过Erstberg矿,成为自由港发展的支柱。

不过,进入90年代之后,印尼政府对外国企业在该国矿业领域的投资政策开始收紧,自由港被迫同意将在Freeport Indonesia的股权低价转让给政府以及印尼公民,以确保股权比例符合新法规要求。

作为回报,1991年印尼政府同意将自由港在巴布亚矿区的采矿区延长30年。

此后,跟随印尼国内政局及政策的变化,自由港在合资公司中的股权几经变更,多年后持股比例最终锁定在90.64%(直接控制81.28%+间接控制9.36%)。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