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采煤工作面防灭火措施

浅谈采煤工作面防灭火措施孙涛,周厚超,沈贵新(山东省滕州曹庄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山东滕州277519)摘要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技术措施,贯彻预测、预报、预防和有效灭火的原则,才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加强现场管理是防灭火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自然发火防灭火措施中图分类号TD75+2.2文献标识码B根据曹庄矿各煤层的自燃倾向鉴定结果,3下煤为二类自燃煤层,自然发火等级Ⅱ级,煤层的自然发火期为123d。

煤尘具有爆炸性,爆炸指数为44.79%。

曹庄矿为低瓦斯矿井,瓦斯相对涌出量0.77m3/t,绝对涌出量0.68m3/min,采面参考值0.076m3/min。

低CO2矿井,CO2相对涌出量3.64m3/t,绝对涌出量3.02m3/min,采面参考值0.87m3/min。

自投产以来,井下从未出现过自然发火现象,但出现过高温异常区域,由于采取措施得力,及时消除了隐患。

322①工作面回采的煤层为山西组3下煤层,属稳定可采煤层。

工作面煤层厚度3.5 8.5m,煤层结构较简单实行分层开采,该工作面两道都是沿空掘巷,工作面按走向布置,走向长为105m,倾向长度为460m。

局部含夹矸0 3层,厚度一般为0 0.6m,岩性多为泥岩或炭质泥岩。

该工作面位于Ⅱ采区的南翼,西南侧是321工作面(已采毕),东北侧是323工作面(已采毕)。

开采过程中的防灭火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出发,实施积极有效的综合技术措施,贯彻预测、预报、预防和有效灭火的原则,才能确保工作面的安全生产,加强现场管理是防灭火的重要保证。

1工作面防灭火措施1.1综合防灭火措施(1)采用后退式开采。

按正规循环组织生产,以确保工作面的推进速度。

(2)在322①溜子道联络巷上平巷设置了防火门,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的材料。

(3)322①溜子道和材料道内各设置一条供水管路(选用Φ19mm的钢编胶管),每隔50m设一个消防阀门和支管。

溜子道和材料道各设置一道隔爆水槽,排距1.6m,共12排,每排两个水槽,规格为40L,储水量为960L。

(4)在322①材料道距东总回8m处设置防灭火人工监测点,同时充分利用安全监测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加强对CO及烯(烷)烃类气体的监测。

*收稿日期:2011-06-30作者简介:孙涛(1974-),男,大专,山东科技大学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助理工程师,注册安全工程师。

(5)工作面生产时,每硐回柱前,在两道均匀铺撒黄土(3000ˑ110ˑ100mm)。

每硐靠老塘侧及两道回柱前按0.4kg/m2抛撒阻化剂;推至距工作面停采线20m时,老塘侧按0.8kg/m2抛撒阻化剂;工作面扫塘后,在停采线以上至密闭位置残留巷道内按0.8kg/m2抛撒阻化剂,并喷水湿润。

(6)严禁携带点火物品及可燃物品下井。

(7)严禁在浮煤上架设支架(8)工作面使用过的润滑油、棉纱、布头和纸等可燃物品,必须放在带盖的铁桶内,并由专人定期送到地面处理,不准乱丢乱放。

(9)在带式输送机机头悬挂两台灭火器,并设置灭火沙箱,沙箱体积不小于0.2m3,并装满沙,配备2把消防铲。

(10)在回采过程中严禁留顶煤,并将工作面浮煤清理干净。

(11)炮眼用水炮泥定炮,封泥长度必须符合煤矿安全规程规定,严禁用煤泥等可燃性材料封堵炮眼。

(13)工作面推采过程中通过两道向采空区注水,同时采取措施使顶板冒落严实。

(14)停采后,在回风巷用压管向采空区定期灌浆,工作面要定期灌浆,达到散热防火的目的。

1.2通风方面(1)322①工作面必须具有独立、完整的通风系统。

(2)加强通风管理确保322①工作面的风量达到354m3/min,风速满足要求。

因巷道冒顶或巷道积水等原因达不到上述要求时应立即停产进行整改,整改完毕后风量达到要求时再恢复生产。

(3)确保工作区域内空气成分满足要求,正常情况下O2≮20%,CO2≯0.5%,CO≯0.0024%,其他气体浓度符合规程要求。

(4)严格按要求调配风量,风量不足时不得放炮,杜绝微风、无风作业。

(5)在采煤工作面进风巷按要求设置测风站,悬挂测风牌板,并严格执行旬测风制度。

(6)工作面设瓦斯检查员巡回检查,每隔3 5h检查一次,瓦斯检查地点分别设在工作面、上隅角及材料道距工作面煤壁不大于10m处。

瓦斯检查牌板设在材料道距工作面30m附近,检查结果及时填写,发现有害气体超限,应立即下达撤人命令,及时向调度室汇报,并查明原因,采取措施进行处理。

(7)停采后,工作面要控制有效风量。

1.3爆破方面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最后一段的延期时间不得超过130ms ,放炮母线采用绝缘铜芯线,长度不少于50m 。

煤电钻必须使用设有检漏、漏电闭锁、短路、过负荷、断相、远距离启动和停止煤电钻的综合保护装置。

每班使用煤电钻前,必须对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进行1次跳闸试验。

每班打眼工作结束后,应切断煤电钻的电源,并将煤电钻综合保护装置闭锁。

实行“一炮三检”制度是指在工作面装药前、爆破前、爆破后,都必须检查爆破地点附近20m 以内风流中瓦斯浓度;若瓦斯浓度达到1.0%时,不准装药、爆破。

爆破后瓦斯浓度达到1.0%时,必须立即汇报并处理,否则不准继续装药爆破或电钻打眼等工作。

爆破工、班组长、瓦斯检查员要认真及时填写“一炮三检”瓦斯检查记录。

炸药、雷管必须分别放在各自的专用箱里,并加锁,两箱相距不少于20m ,严禁乱扔乱放,并挂牌管理。

1.4监测监控方面在工作面回风隅角悬挂1台便携式甲烷检测报警仪,报警浓度为≥0.8%。

在材料道内距采煤工作面不大于10m 处,安装1台KGJ7型甲烷传感器(T1)。

在材料道内距东总回10 15m 处,安装1台KGJ7型甲烷传感器(T2)、1台KGA21型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KJFW02型温度传感器、1台GCG1000型粉尘浓度传感器。

在煤仓上口下风侧安装1台KGA21型一氧化碳传感器、1台KGN2型烟雾传感器。

在322①溜子道联络巷上平巷内安装KJFT -2型瓦斯智能监测基本分站。

监测系统由专人按规定进行维护、校验,确保系统灵敏可靠。

当瓦斯超限或监控系统报警时,必须按规定安排撤人,并及时查明原因,进行处理。

充分利用安全监控系统和束管监测系统,进行预测预报工作。

工作面生产过程中始终在工作面两道隅角安装束管。

推采结束后,及时对老空区进行密闭,并在密闭内安装束管进行监测,同时安排专人坚持每周一次的密闭观测工作,达到综合监控。

利用调度微机(上接第177页)了三个月,测得的钻孔瓦斯浓度变化范围为10 16%。

表2工业试验数据表孔号类型孔间距(m )装药量(kg )孔深(m )封孔长度(m )1控制孔669.82控制孔67251.8183控制孔6704控制孔67251.2115控制孔8696控制孔8905097控制孔851.88控制孔88451139控制孔1050.210控制孔1076501311控制孔1054.512爆破孔107847.214.513控制孔51.53预裂爆破试验效果分析3.1百米钻孔流量的对比预裂爆破钻孔与普通钻孔抽放瓦斯时,百米钻孔流量的对比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看出,在抽放初期,特别是前10d ,预裂爆破的瓦斯流量很大,而后逐渐降下来;而普通抽放,其流量很小,变化也不明显。

3.2抽放率的对比分析抽放率是衡量抽放瓦斯效果的一个重要指标。

现将预裂抽放6m 孔间距时的抽放率与普通抽放1.5m 孔间距的抽放率进行对比。

经计算,两种抽放方法的抽放率分别为13.6%和9.4%,二者之比是1.45。

可知预裂爆破抽放比常规抽放方法效果好。

表3两种抽放方法的百米钻孔流量及其对比抽放时间(d)293347536170778391预裂抽放(m 3·min -1)0.1210.0880.0440.0370.0310.0590.1050.0750.0700.035普通抽放(m 3·min -1)0.00940.0080.0120.0130.01210.0170.01310.01240.0090.067比值12.9113.72.92.55.18.06.07.85.23.3预裂爆破合理孔间距的确定试验中,孔间距为8m 与6m 时的抽放效果基本相同,均明显好于10m 孔间距,因而选择8m 孔间距为最优。

3.4预裂爆破抽放的经济分析这次预裂爆破试验的总成本为7352元,而在同样走向长度的普通抽放方法的成本为25372元,是预裂爆破的3.45倍。

整个工作面应用预裂爆破技术进行抽放,则可节约资金8.8万元。

该项技术能提高抽放率,缩短预抽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可缓解采掘接替紧张的局面,并为安全生产提供更为有效的保障。

振兴矿地面回填矸石自然发火防灭火技术研究王国金(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黑龙江鹤岗154100)摘要振兴煤矿矿井井头因回填煤矸石自燃,威胁矿井安全生产。

针对发火火点及发火特征,采用了井下喷碹堵漏,井上打钻注灰的处理方法处理矿井井头火患。

关键词喷碹打钻注灰排查回填矸石中图分类号TD75+2.2文献标识码B1发火地点概述2011年1月6日,振兴矿大五层老风井井头、皮带井井头、皮带井回风井塔三处地点均发现明火,矿井风硐与老风井联络巷相继出现4处高温点,并发现一氧化碳。

经初步排查火患点分布在皮带井井头和老风井井头,高温点在老风井与矿井风硐联络巷内。

皮带井是矿主提升井,担负着全矿的煤炭运输任务,全矿井总入风量7440m3/m,老风井入风量为2500m3/m,为全矿井入风总量的33%,所以皮带井井头、老风井井头和老风井与矿井风硐联络巷的火患已严重威胁矿井入井人员安全和矿井正常生产。

根据地面和井下可见的火点和高温点,初步判断地面老风井井头+280m标高处、皮带井井头+280m标高处,皮带井回风井塔+280m标高处,为回填的煤矸石发火,井下矿井风硐与老风井联络巷的4处高温点为地表火点通过裂隙传导的温度和一氧化碳。

明火、高温点见图1。

2火点排查为快速解除火患对矿井的威胁,矿防灭火指挥部决定对入风副井井头、皮带井井头、回风风塔及矿井风洞与入风副井联络巷内范围300m2范围内进行钻探,以便确定火患的准确位置和范围,井上共设计探火注浆孔32个,井下设计探火注浆孔39个。

具体钻孔布置、钻孔剖面见图2、图3、图4。

*收稿日期:2011-08-16作者简介:王国金,年龄45岁,工程师,1989年毕业于抚顺煤炭工业学校,现工作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振兴煤矿抽放消火区。

探火孔观测数据如下:(1)老风井井头一号火点施工钻孔11个,CO最大1500ppm。

监控系统进行气体监测,对监测系统的数据要及时进行分析,发现有烯烃类碳氢化合物、CO浓度超过0.0024%或增加较快等情况时,要立即撤人,按照《曹煤公司重大灾害事故救援预案》进行处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