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地貌类型》提高练习
第2课时
一、选择题
读图,图中等高线表示一种风力堆积的地表形态。
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是( )
A.东北
B.西北
C.东南
D.西南
2.该类地形在我国可能广泛分布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东南地区
C.西北地区
D.西南地区
3.读某大陆海岸变迁示意图,图中海岸地带不能见到的地貌是( )
A.三角洲
B.海滩
C.沙丘
D.沙堤
读江苏省海岸示意图,完成4~5题。
4.江苏省海岸类型主要是( )
A.基岩海岸
B.砂质海岸
C.淤泥质海岸
D.生物海岸
5.关于连云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春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②实施海水淡化工程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
③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
④适宜大规模开发利用潮汐能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完成6~7题。
6.该地区的地貌有( )
①沙丘②海蚀崖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7.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
①风力堆积作用②海浪侵蚀作用③流水堆积作用
④冰川作用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019课标全国Ⅱ卷)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
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
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
据此完成8题。
8.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
A.地面沉降
B.流水侵蚀
C.风力侵蚀
D.冻融塌陷
二、综合题
9.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某区域等高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图1
(1)图1中甲、乙、丙三处最可能见到图2景观的是。
图2
(2)某人打算在图1甲、乙、丙三处选一处发展滩涂养殖,你认为最好,为什么?
(3)某同学计划到图1所示区域的海边游泳,你认为最好选择甲、乙、丙三处中的处。
10.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青海湖四周高山环抱,湖滨地带分布有大量沙丘,集中分布于青海湖东部,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分布着以布哈河为代表的几条大河形成的河口三角洲沉积物。
青海湖区大风日数较多,全年多在西北风控制之下,冬春风速最大,夏秋季较小,布哈河口最大风力为9~10级。
沙岛位于湖东部,曾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后来沙岛东北端与陆地相连而成为半岛,并围成33平方千米沙岛湖,表面均由沙砾覆盖。
青海湖流域内人口主要从事农业生产。
(1)分析形成青海湖湖滨地带沙丘的沙源。
(2)分析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沙尘堆积较多的原因。
(3)简述青海湖东部沙岛湖的形成过程。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解析】
从图中等高线和指向标分析,该沙丘的西北坡为缓坡——迎风坡,所以盛行风是西北风。
2.C
【解析】风力沉积地貌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区,所以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
3.C
【解析】图示为海岸地带,三角洲不断扩大,说明区域以流水作用为主,因河流入海、受海水顶托作用等,在此地带可能会见到三角洲、沙滩、沙堤等地貌;沙丘是干旱、半干旱区由风力沉积作用形成的,在图示地区很难见到。
故选C。
4.C
【解析】根据图示信息,江苏省海岸线附近多渔业分布,反映海岸地带多淤泥、滩涂,属于淤泥质海岸。
5.C
【解析】连云港降水集中于夏季,春秋季多大风天气,蒸发旺盛,有利于晒盐;海水淡化工程需要强大的资金及技术支持,目前不是解决当前用水紧张的主要途径;海洋空间利用的主要方式是港口建设和海洋运输;连云港不适合大规模开发潮汐能。
本题选C。
6.D
【解析】读图,图中沙丘位于海滩和陆地之间,应是长期露出海面的陆地边缘部分受盛行风的影响,可能形成新月形沙丘,①对。
海蚀崖是海浪侵蚀地貌,图中主要是堆积地貌,②错。
图示区域位于河流入海口处,可能有三角洲平原,③对。
风蚀蘑菇是西北干旱区的风蚀地貌,④错。
故选D。
7.D
【解析】结合上题可知,该地区最可能的地貌是沙丘、三角洲平原,而形成沙丘、三角洲平原两种地貌的主要外力是风力作用和流水沉积作用,故选D。
8.C
【解析】考查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该地区主要为半干旱区,风力作用强烈,断流期间山前平原失去了水的来源,土壤干燥,受风蚀作用形成洼地,C正确。
二、综合题
9.
(1)乙
(2)甲此处等高线稀疏,地形平坦;位于河流入海口,有大量泥沙淤积,土质肥沃,适宜发展滩涂养殖
(3)丙
【解析】根据图中等高线的疏密程度、河流及各种海岸地形的形成过程和特征,可推断甲、乙、丙三处的海岸类型:甲是淤泥质海岸,乙是基岩海岸,丙是砂质海岸。
因此发展滩涂应当选甲,在乙处会见到基岩海岸,游泳则选择丙处。
甲处有滩涂,地形平坦;同时还位于河流入海口处,有大量泥沙淤积,并且土质肥沃,适宜发展滩涂养殖。
10.
(1)青海湖西岸和北岸多条河流注入青海湖,携带泥沙沉积;枯水期河流和湖泊水位低,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形成沙丘的沙源;加之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土地退化,进一步增加沙源。
(2)青海湖区冬春季河滩和湖滩泥沙裸露较多;气候干燥(降水少),地表缺乏植被(草)的保护;大风多,湖面较宽阔,西北风经湖面无阻挡;东部受高山阻挡,风力减弱,沙尘堆积。
(3)西北风携带沙尘沉积在湖底和湖东;西北风驱动湖水向东运动,在湖水搬运作用下,湖底泥沙向东推移堆积;水下沙堤不断增高,沙堤出露水面,最终与陆地相连围成沙岛湖。
【解析】第(1)题,主要从沙丘的物质来源、动力条件以及河流的水文状况进行分析。
第(2)题,青海湖东部沙丘冬春季堆积多的原因主要从风速、河流水位及地表植被覆盖等方面分析。
第(3)题,青海湖东部沙岛湖形成的过程主要从沙岛的沙尘来源、湖水的搬运及堆积等方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