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

北师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5章第5节《运输作用》教学设计(第2课时)

第5章绿色开花植物的生活方式
第5节运输作用(第2课时)
安徽龙湖中学民生校区曹娟
一、教学目标
1.识别植物茎的结构特点。

2.辨认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征。

3.认同植物体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教学重点
导管和筛管的结构特点。

(二)教学难点
观察导管和筛管。

三、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导入
运输水分、无机盐与运输有机物
的管道形态、结构相同吗?
学生猜测。

导管和筛管构成植物体的运输通道
图片展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

1.识别导管、筛管的不同位置。

2.辨认图片中不同的导管、筛
管。

学生阅读并自学教材97页内容,
多媒体展示比较导管、筛管不同的表
格。

(板书:
二、导管和筛管结构特点)
所在
部位
运输
物质
运输
方向
组成
细胞
阅读教材,完成
表格。

培养学生的自学
能力。

导管
筛管
展示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图。

观察木本植物的茎,由外向内依次是树皮、形成层、木质部、髓。

总结各部分的功能。

树皮:保护作用,内侧韧皮部具有运输作用的筛管。

形成层:具有分裂能力,使茎逐年加粗。

木质部:内有运输水分的导管。

髓:贮藏营养。

展示年轮的图片,讲解年轮的形成。

提问:
1.由于重力,水和无机盐的运输方向应该是自上而下,那么在植物的运输作用中,水和无机盐自下而上的动力是什么?
2.能量来自哪里?
总结:植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板书:
三、植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了解了茎的结构,结合之前学过的知识,尝试用一段话说明水分由土壤经过植物到达大气的路线。

观察图片,思考
年轮形成的原
因。

思考、归纳、总
结。

一方面是知识的
拓展,另一方面对
木本植物的茎进
行全面了解。

拓展知识。

将各章节知识相
联系,总结形成核
心概念:植物体是
一个有机整体。

联系生活
展示树木输液和剥去树皮树木
的图片。

观察、思考。

学以致用。

提问:看到此情此景,你有何感想?
学以致用彩虹玫瑰,橡胶的采集。

解释彩虹玫瑰
运用了水和无
机盐的运输机
理;橡胶的采集
运用了有机物
的运输机理。

课堂小结
1.有机物的运输:
筛管,位于韧皮部,由上向下运
输;枝瘤的形成原因。

2.水和无机物运输:
导管,位于木质部,由下向上运
输;彩虹玫瑰形成原因。

3.导管和筛管的比较。

总结本节内容。

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绿色植物的代谢活动,包括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吸收作用、蒸腾作用和运输作用。

要形成的重要概念有:植物的生存需要阳光、水、空气、无机盐等条件;绿色植物能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同时释放氧气;在生物体内,细胞能通过分解糖类等获得能量,同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绿色植物通过它们的生命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为其他生物提供栖息空间、食物和能量,并对维护生物圈的碳-氧平衡和水循环发挥重要作用。

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如:应用
光合作用的原理,采取立体种植等措
施,提高光能利用率,实现农作物的
高产量、高质量;储藏粮食时要科学
地控制粮仓内的温度、湿度和通气,
等等。

课堂练习展示课堂练习题。

完成课堂练习。

四、板书设计
二、导管和筛管结构特点
所在位置运输物质运输方向组成细胞
导管木质部水、无机盐下→上死细胞
筛管韧皮部有机物上→下活细胞
三、植物体是一个有机整体
五、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倡导“探究性学习”,这也是本节教学设计的主旨思路。

因此教学设计中通过3个活动逐步建立起有关植物运输作用的重要概念。

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亲历一系列的学习活动,如小组讨论设计实施方案、选择对照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各小组进行阐述点评等。

在个人智慧与集体智慧的相互交流、讨论中,使“观察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实验方案的设计得以完善。

在探究过程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中去感受和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

经历探究过程后,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在此过程中,学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了探究的技能,领悟了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再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彩虹攻瑰”“橡胶采集”等现象,学以致用,强化概念,同时也达到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

本节课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在思维的碰撞中,更增强了对生物科学探究的兴趣。

另外,在课程的最后从结构上和功能上均对整章内容进行了整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植物体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这一重要概念的理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