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二)财产性收入在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中的地位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将财产性收入列
示在城镇居民人均总收入或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
人项下,与工资性收人、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人
并列。由于我国仍处于明显的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下,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人结构差异明显,因
此统计部f-Jx~两者进行分类统计。本文整理了城镇
与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的结构,见表2所列。
表2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
项目1995年2000芷2005笠2010芷2012芷2013笠
城镇居民人均总6959 29 547
入(元)
工薪收入(,) 79(23 71(17 68(88 65(17 64(30 64(O7财产性收入(, 2(11 2(04 1(70 2(47 2(62 2(74
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60(34 65(15 4(81
劳动者报酬48(46 52(75 4 28
财产性收入4(6O 12(40 7(81
利息3(87 7(7><49 3(62
红利0(32 4(92 4(59
居民储蓄24(71 3(63 -21(08
居民消费36(17 68(<49 32(32
注:1(数据来源于Wind资讯、中国资金流量表、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国民收入账户;2(本文仅计算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若加上税收及转移支付将等于居民消费与储蓄之和。
的消费弹性分别高于年轻家庭和农村家庭]。与他们的研究结果大致相同,张五六和赵昕东(2012)也认为金融资产对消费支出存在较弱的抑制作用,而实物资产虽然长期看对消费的促进作用有限,但是短期内有较强的促进作用随]。
Modigliani和Brumberg(1954)的生命周期假说认为,消费者在其整个生命周期中规划其收人与财产,财产带来的收人作为影响消费的可变因素。消费者通过积累或消耗其财富来平滑生命期内的消费,当前消费线性地依赖于当前收人生命期内的平均收入预期和当前的资产持有量。将家庭收入划分为劳动收人和财产收入,得到如下所示的家庭消费函数: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1 578 2 253 3 255 5 919 7 917 8 896
入(元)
经营性收入(,: 71(36 63(34 56(67 47(86 44(63 42(64工资性收入(,: 22(42 31(17 36(08 41(07 43(55 45 25财产性收入(,) 2(6O 2(OO 2(72 3(42 3(15 3(29
一7一
(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Mar(,2015 (Vo1(29,No(3)
,从城镇家庭人均收入结构来1995—2013年
看,工薪性收入占比最大但逐年降低,以年均0(9个百分点的比例下降;财产性收入占比稳定且很低,占比总体上处于上升趋势。从农村家庭看,长期以来,经营性收入(从事农作物生产获得的收入)始终是其纯收入的主要部分,但占比以年均1(8,的速度下降至2013年的42(64,;与此同时,工资性收入占比大幅上升至2013年的45(25,,年均提高1(3,,主要源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所获取的劳动报酬。值得注意的是,2013年,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首次超过经营性收入,成为农村居民的第一收入来源。同样,财产性收入占比长期处于较低水
住户部门财产性收2 971 3 065 4481 12 95724 337
入(亿元)
利息(,) 98(89 93(61 83(31 79(08 84(13
红利(,) 1(04 4(14 9(83 8(22 7(03其他(,) O(07 2(26 6(86 12(70 8(84
数据来源:Wind资讯、各年度《中国统计年鉴》,财产性收入来源于我国资金流量表的实物部分(2013年度该数据不可得)。
根据国民收人核算恒等式,消费主要取决于收人与储蓄,这一规律同样适用于居民消费。为了说
明财产性收人对促进我国居民消费的作用,本文对比了中美两国在居民收入、消费以及储蓄占GDP比重上的差异,其中,两国居民收入与储蓄占GDP比重的差异一定程度导致了两国居民消费率的较大差异,结果见表1所列。
表1中美居民收入、消费、储蓄占GDP比重(2013年) ,项目中国美国差异
由表1可以看出,中美两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差异为32(32个百分点。首先,我国居民储蓄占GDP比重为24(71,大幅高于美国的3(63,,储蓄与消费的此消彼长使得我国居民消费率处于较低水平。其次,我国居民初次分配总收入占GDP比例低于美国,而对这种差异贡献最大的是两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占GDP比重上的差异。因此,要提升中国居民消费,一方面要降低居民储蓄率,另一方面要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
Paiella等(2009)指出消费对不同类型资产变动的反应也是不同的,通过将家庭资产进行分类,国内学者分别研究了不同类型资产变动对家庭消费的影响。解垩(2012)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的微观数据,分析了住房资产和金融资产对消费的影响,结果发现金融资产的消费弹性远低于住房资产的消费弹性,而且老年家庭、城镇家庭住房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
( )中国居民家庭收入结构、金融资产配置与消费Mai;(,2015
(Vo1(29。No(3)
支出增加n]。资产的变化与消费之间有着较强的相关性乜,而且不可预期的资产变动冲击会使得家庭持久收入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其在生命周期内的消费与储蓄行为b]。国内学者主要从房地产和股票市场两个方面研究了资产价格对消费的影响,如田青(201 1)认为收入与习惯是决定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资产的增加对消费有正向的促进作用。然而,易宪容(2009)提出了高房价对扩大内需已经产生了挤出效应,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会使其对消费的作用降低。
二、中国居民收入结构及其与消费的关系现阶段,我国居民消费占GDP的比例较低,通
过对居民收人结构进行剖析来分析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同时,对我国财产性收入在居民家庭收人中的地位进行刻画,进而将家庭资产分为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资产,得到家庭资产配置概况,为后文实证分析和政策建议提供数据支持。
(一)提高我国居民财产性收入对促进消费的重要性
C=aWR+fYL
其中,WR为财产性收人;YL为劳动收入;参数a、f分别表示财产收入和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国内外学者主要从资产价格(房地产价格与股票价格)的角度研究其对消费需求的影响,而关于财产性收入对消费影响的研究并不多。本文将根据以上理论模型,并在测算财产性收人与非财产性收入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我国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是否对消费形成了促进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