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和雷达》评课稿四年级组杜云霞今日听了本组刘颖老师执教的蝙蝠和雷达一颗,对语文课堂教学产生很大启发。
总体来分析本课教师教学目标为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大自然对人类的启示,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也紧紧围绕目标,一步步实施达到本节课目标。
对于教材为科普知识类课文,教师有的放矢以教材重点内容为语言训练阵地。
挖掘语言训练点设计了“填表格”“填空”“比较句子”等等形式多样的训练习题。
整节课教学思路清晰,教学设计环节衔接紧凑不拖拉,由开始的复习到课文(重点段4-8自然段)学习期间穿插着语言训练,最后拓展及作业布置,过程完整流畅。
教学中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并分发表格帮助学生学习训练,因本课教学采用学生自主选择读书方法、学习方法、汇报方法,所以教师充分给予学法指导,每一环节都有精心设计。
教师十分注重讲练结合、学以致用,这也是本课最成功、突出之处。
学生全员参与学习活动,精神饱满、兴趣浓厚,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总体来说本课达到教学目标并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
很大程度上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重视学生个人能力的培养,语言训练点较多,是本节课的突出闪光点。
但也有几点我认为做的还不够完善:如,本节课没有进行生字指导书写,课前词语复习形式化,课文没有设计一个统领全文学习的大问题而只是在开始提出了关于主要内容的提问思考,另外都是一些分散的学习要求,使得本堂课没有一个中心,可以以课后题第二题为大问题。
没有设计课文重点语段的品析朗读与感悟批注展示朗读环节这也是本节课的遗憾之处。
另外还有一些课件出示材料的语法错误如一篇《蝙蝠的自述》前面是我而后面变成蝙蝠,人称不统一。
以上也是我针对本课在改进方面的几点建议。
篇二:11.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公开课教案《蝙蝠和雷达》说课稿时间:2012年04月12日周次:第七周星期:四地点:学校电教室执授师:代雨鹏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人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本单元都是围绕有关科学内容来选编的课文。
《蝙蝠和雷达》这篇课文介绍了科学家通过对蝙蝠情况的研究,找出蝙蝠为什么能在夜间顺利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保证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从而激发学生了解科学常识兴趣的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
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以及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在教学中,我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和本课的特征,确定了本课第二课时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知识目标:1.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飞机能在夜间安全飞生是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知道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
2.教会学生学习方法。
能力目标:1.正确流利的读课文2.培养学生的乐于读书查阅搜集资料的的能力。
思想目标: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科学,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1.了解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抓住重点词句,弄懂科学家是怎样发现蝙蝠飞行的奥秘的。
教学难点:1.弄清飞机夜间安全飞行和蝙蝠之间的关系。
2.设计这样的教学目标、重难点是建立在本单元训练重点的基础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
三.说教法、学法:在教学中我以读、听、说训练为主,使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阅读能力。
为了让学生更清楚,更直观的了解蝙蝠是怎样飞行的,飞机又是怎样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我利用电脑制作了课件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内容了解,起到了学习突出重点分散难点。
在学法中采用小组互助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主动地参与学习,在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同时充分调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爱学、乐学。
四.说教学程序:一.游戏引入,激发兴趣1.再度组织游戏“蒙眼捉人”的游戏展示自己的想出的高效办法。
2.引导学生谈体会和发现。
(1)在眼睛无法发挥作用的情况下,耳朵与其他东西配合起来,可以发挥目标。
(2)要发现目标并不一定需要眼睛。
3.(出示课件图片简单)回顾上节课内容,进入新课(1)(出示蝙蝠图片)认识它吗?关于它你们知道些什么? (我知道蝙蝠吃蚊子和飞蛾;我知道蝙蝠住在潮湿的洞里,是哺乳动物;我知道蝙蝠是靠嘴和耳朵探路的??) (2)(出示雷达图片)这是什么?知道雷达有什么作用吗? (雷达可以使飞机安全航行;雷达可以搜索敌机;雷达可以观测天气情况??) 过渡:同学们,蝙蝠是一种动物,(贴蝙蝠图片)而雷达则是人类发明的一种探测仪器(贴雷达图片)。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事物,课题中为什么用“和”(板书“和”)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今天就让我们来继续有趣的发现之旅。
(板书课题)课文那个部分是揭示了蝙蝠夜行的奥秘呢?科学家又是怎样揭开这一生物之谜的呢?二.自主阅读,填表说图助学(学习4、5、6自然段)内容浅显我以小组合作学习看表填空1.快速阅读4、5两个自然段,看看需做几次试验(三次)2.附试验报告:试验方法结果证明的问题:第一次把蝙蝠的眼睛蒙上铃铛没响夜间飞行不靠眼睛第二次把蝙蝠的耳朵塞上铃铛响个不停夜间飞行靠的是嘴和耳朵第三次把蝙蝠的嘴封住铃铛响个不停3.学生读书、讨论、填写报告。
4.请一名学生说,教师播放课件5.每组选一个代表介绍试验情况,教师同时播放电脑软件。
6.在请同学回答试验报告所要填写的内容。
7.屏示、齐读。
三次不同的试验证明,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它是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理解“配合”)。
那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起来探路的呢?三.合作阅读,突破重难点(学习第七、第八自然段)1.学习第7、8自然段,小组合作探究:蝙蝠是怎样探路的,雷达是怎样探测障碍物的。
2.师生反馈,相机展示课件。
(一)理解蝙蝠如何利用超声波探路1.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探路的?(学生默读思考)2.读懂了吗?拿出与蝙蝠有关的卡片边摆边说。
3.谁能把这四张卡片:嘴巴、耳朵、超声波、反射”贴在相应的位置上?4.指名贴卡片。
5.能看着这个示意图讲述蝙蝠是怎样探路的吗?6.多媒体演示蝙蝠利用超声波探路。
7.让我们一起用赞赏的语气再读第七自然段。
过渡:科学家根据蝙蝠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的原理给飞机装上了什么?雷达竟是怎样工作的,它与蝙蝠之间又有哪些相似之处呢?(二)理解飞机如何利用雷达探路1.飞机是怎样用雷达探路的?2.多媒体演示飞机利用雷达探路的特点。
3.仿照前面把四张卡片“天线、荧光屏、无线电波,反射”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4.比较雷达的工作原理和蝙蝠探路的方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①指名进行比较。
②师生评议、补充。
多媒体显示:(以反馈教学收获)飞机上的雷达就像是蝙蝠的()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雷达的荧光屏就像蝙蝠的()四.扩展练习过渡句:播放课件飞机能在夜间安全的飞行是从动物身上的到的启示,人类许多发明创造都是从动物身上得到的启示,你们通过自己阅读查找,还了解哪些创造发明也是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的?(学生汇报展示自己查找的资料。
)教师播放有关仿生学的资料五.总结本节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掌握或了解了什么知识?希望以后有时间多读课外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学生汇报)五.布置作业:观察身边的动物,想想能从它身上得到什么启示,设计成小发明。
六.板书设计:我采用了图文结合的板书,这样的板书使学生可以直观的了解课文内容,突破了重难点。
11.蝙蝠和雷达嘴超声波蝙蝠障碍物耳朵反射启示天线无线电波雷达障碍物荧光屏反射篇三:《蝙蝠和雷达》说课稿《蝙蝠和雷达》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是来自华龙区实验小学的滑玉民,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蝙蝠和雷达》。
一、说教材:《蝙蝠和雷达》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三组课文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科普知识短文,课文主要讲科学家通过反复试验,揭开了蝙蝠能在夜间飞行的原因,并从中受到启发,给飞机装上雷达,解决了飞机在夜间安全飞行的问题。
文中叙述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能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并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和探究的兴趣。
本课我设计两个课时,第二课时我要指导学生写字,仿写课文,今天我来详细说一说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二说教学目标根据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情趣盎然的情节、生动活泼的语言,在阅读中增长科学知识,培植科学兴趣和科技意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认识7个生字,会写蝙蝠一词,正确认读新词。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理解飞机夜间安全飞行与蝙蝠探路之间的联系,激发学生热爱科学乐于观察与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点:理解科学家做试验的初衷及经过。
教学难点:让学生弄清楚科学家是怎样从蝙蝠身上得到启示,发明雷达为飞机导航的。
三、说教法教为学服务,在本课的教学中,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减缓学生掌握本文科学知识的坡度,我运用自读自悟,探究合作,图文再现,表演展示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阅读实践中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而提高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说学法对于科学知识掌握还不多的小学生来说,在理解抽象的原理讲述上有一定的困难。
因为教为学服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不越俎代庖,放手让学生运用读读、问问、议议、演演等学习方法。
这样通过动脑、动口、动手等方式,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提高自学能力。
五、说教学流程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设计了以下八个教学环节:一、激趣导入,引入新课疑问是最好的老师,产生疑问才能促使学生更加自主地去学习。
出示蝙蝠和雷达的图片,学生汇报对他们的了解,师顺势导入课题,让学生说说对他们的了解,说完后追问学生蝙蝠是一种哺乳动物,而雷达是人类发明的探测仪器,那课题用“和”字把它们连起来,它们之间究竟有什么联系呢?将学生的学习思维置于一定的情景中,学生乐于参与、兴趣浓厚板书课题,指导蝙蝠的书写,齐读课题。
二熟读课文,了解大意1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不好的地方多读几遍。
2检查生词预习情况,自读,指读,齐读,师正字音。
3指读课文,思考:课文中哪句话直接表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生读师正字音,指出“系”“模”两个多音字,并组词。
通过自读,检查预习,指读课文,教师及时正音,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结构,为精读打下基础。
4谁找出了那句直接表明蝙蝠和雷达有联系的句子。
生汇报师出示:齐读这个句子。
三走进课文,认识蝙蝠要想知道他们之间有什么密切联系,我们就来认识认识蝙蝠。
出示:第三自然段的前两句话,指读,引导学生感知蝙蝠的飞行技术一流。
从哪里可以看出来?顺势指出关联词,即使??也??用即使??也??说一句话。
生说师纠正。
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生提出:为什么蝙蝠能飞行的这么好呢?是不是它的眼睛特别敏锐?出示整个第三小节,生齐读,从读到疑,训练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