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句式
被动句
有时候文言文表被动, 没有任何标志,靠语意 来判断。
戍卒叫,函谷举,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当堂训练
1、下列与“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句式相同的 D ) 一项是 ( A古之人不余欺也 B村中少年好事者
C掭以尖草 D故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
2、翻译 国胜君亡,非祸而何? 国家被战胜了,国君逃跑了, 不是祸又》“教材基础 回扣”中的判断句和被动句,理 解并掌握两种句式的基本特点与 翻译。
2、搜集《三维设计》“教材 基础回扣”中的倒装句与省 略句,从中找出其中规律。
考点解读
1、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意思
2、把古文翻译成现代汉语
3、综合考查文言实词、虚词、句式等
4、为高考必考题型,分值6分
当堂训练
1、“乃”表示判断的一项是 (
A、今君乃亡赵走燕 B
)
B、嬴乃夷门抱关者
C、旬乃还第
D、而陋者乃斧斤考击而求之
当堂训练
2、翻译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这不是曹孟德被周郎围困的地方吗?
环滁(滁州)皆山也。 环绕滁州的都是山。
请翻译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哀请命于 勾践。 (2005)
吴王被困在姑苏城上,当面向勾践 哀求饶他性命。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从 这则消息获得一个什么认识?
词汇是语言发展中最活跃的元素
今王出。
尸方(古氏族部落)不出。
王正(征)尸方。
帝受我又(佑)。
往逐豕,获。 ——甲骨爻辞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从 这几则甲骨爻辞能得出一个怎 样的结论?
语法是语言发展中最稳定的元素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和氏璧,是天下所共传的宝贝。 臣诚恐见欺于王 我确实担心被大王欺骗。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吴王困于姑苏之上,面求哀请命于勾践。 (2005)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 富之,是富桀也。 (2006)
2012年《现代汉 语词典》第6版问世, 最新的这版词典可说 得上是与时俱进,增 收了“给力”“雷 人”“被代表” “宅”“限行”“摇 号”“地沟油”、 “房奴”“团 计算”“北漂”“潜规则”“山寨” “PM2.5”“捷 购”“微博”“云 运”“寿司”“粉丝”等 3000多条新词,与此同时,又 拒收“剩男”“剩女”“神马”“有木有”等网络词汇。 词典一问世,就引发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与热议。中国 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中国辞书学会会长江蓝生说,新 词的出现,或者一些旧词产生的新义新用法体现了语言 的发展变化,从而反映了社会的变迁和人们对事物认识
五人者……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信而见疑。
近十年福建高考文言文考查
2004—05,在文言文阅读语段之外,另选 取一段简短的文言文进行考查。
2006—08,在文化经典阅读中进行考查
2009—13,在文言文阅读语 段中择取两个句子进行考查
近十年福建高考文言文考查
献子执(之)而纺于庭之槐。(2004) (汝)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04)
被动句
文言文表被动有固定的格式,最 典型的是: 为 …… 所 …… 见 …… 于 ……
不者,若属皆且为之所虏。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被动句
这两个固定的被动结构常可以拆 开单用:
皆为戮没。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不拘于时。
被动句
“被”字在文言文中, 偶尔也可以表被动:
周公之被逮。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为、乃、即、 则、亦、本、非 等虚词也可以构 成判断,但都不 能算是判断动词。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是亦走也。 臣本布衣。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判断句
“是” 在先秦时, 没有表示判断的情 况,它构成判断的 用法是从中古开始 的。 同行十二年, 不知木兰是女郎。 汝是大家子。 问今是何年,乃不 知有汉,无论魏晋。
请翻译
蚯蚓没有锋利的爪子和牙齿,强健的筋骨。 微斯人,吾谁与归?
如果没有这个人,我与谁一起呢?
竖子不足与谋。 小子不值得与他谋划。
从语言发展的角度来看,你从 这几句文言文翻译中发现什么 问题?
文言文存在一些特殊的句法
文言文翻译 文言特殊句式
判断句 被动句 倒装句 省略句
考点解读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句式翻译的基本 要求: 调(整语序)
替(换形式)
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语法 与规范
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2004)
想 连得它 要 词, 到 承 接 什 请句 么 求末 语 助 词
想要的东西得到了,又什么请求呢?
调整、替换
(你)想要的东西(已经)得 到了,又请求什么呢?
请翻译
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富 之,是富桀也。 (2006年)
君王不向往王道,不追求仁 政,(侍奉国君的人)却谋 求使他(国君)富有,这是 让像夏桀一样的暴君富有啊。
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
……者,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汉贼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判断句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吾乃燕人张翼德。
(项)梁父即楚将项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