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方案(2013-2015年)一、建设背景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应用水平的提高,使得各行业都迫切需要建网、管网和用网的高素质技能型网络技术人才。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是面向高速发展的IT行业,面对技术性强、操作性强且技术更新速度快的岗位,对人才的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它要求从业人员不仅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还应熟练掌握操作技术与技能,具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是一种计算机领域新型的技能型人才。
为适应市场对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高职院校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建设已刻不容缓。
要根据市场不断变化需求及技术的发展,加强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教师队伍、专业教学资源和教学方法手段的建设,形成一个科学而规范的体系。
(一)目标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建设,必将使本专业特色和优势将更加明显,教学基础能力加强,办学水平提高,管理水平提升。
通过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模式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建设,在全省高职院校同类专业具有示范作用,更好地发挥服务行业、企业、跨区域的职业教育基地的重要作用。
1、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构建“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和“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制定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IT型人才培养方案,形成一支以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为中坚,专兼一体的“双师”结构的教学团队。
通过对本专业职业岗位需求分析,以项目任务和工作流程为引领、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对接计算机网络技术企业岗位群实际优化专业,实现专业课程设计与项目工作过程紧密结合的工学结合模式,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工作任务驱动为导向”,以职场典型的真实任务为主要教学内容,功能相对独立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
使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到课率很高,校内考核合格率98%以上,专业技能合格率95%以上,当年就业率达到95%,专业对口率在80%以上,用人单位对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生的满意率达到100%以上。
2、通过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建成网络建设与管理1个院级精品课程群,完成1门核心课程的教材编写出版工作。
在此基础上,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开放的形式逐步丰富各种教学资源。
3、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一个校内网络建设、管理与维护综合性实训基地,一个网站设计与开发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对社会人员的职业技能培训,形成本地区一流示范性实训实习基地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培训鉴定机构,从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从业人员的工作能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
4、实现师资队伍职称的稳步提高,保证三年内晋升3个副高级职称,晋升5个讲师职称,实现高、中、初合理的职称结构,通过校企合作,优化教师挂职锻炼模式,实现100%的教师能够在三年内挂职锻炼半年,利用行业企业一线的优质工程师队伍建立校内稳定的兼职教师师资库,保证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师资力量的提升。
(二)建设现状(1)专业基本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从2006年9月开始招生,目前已招生7届,招生总人数276人,其中毕业生4届,已毕业人数为119,在校生157人。
主要培养的是掌握网络技术理论知识和建网、管网、用网的专业技能,具备网络工程实施、网络管理与维护、网站设计与开发能力,能从事网络工程师、网络管理员、网站设计制作员、相关软硬件推广及营销等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近三年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都在95%以上,就业率均在90%以上。
(2)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专业必修课设置是基于“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核心课程—支撑课程”的基本思路进行的。
通过到相关的企业、高职高专院校进行调研,了解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在对职业岗位做出认真细致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网络技术人才培养的两个核心是网站设计与开发和网络系统建设、管理和维护,核心课程紧紧围绕这两个方面,涵盖了“建网、管网和用网”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课程设置在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同时也体现了以下思想:1、充分考虑了专业之间的相关性,实现了“专业群”共建;2、深化“课证融通、赛考结合”建设;3、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关联式教学方法,重视技能考核;4、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学生顶岗实践的力度。
(3)师资队伍建设情况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塑造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结构相对合理,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目前校内专任教师总数为12,其中,副高级以上职称专业相关师资4人,占总人数的33%,讲师4人,占总人数的33%,初级4人,占总人数的34%。
另外,为了满足教学的需要,聘请了企事业单位一线的工程师及周边高校的优秀教师做兼职教师,充实教学队伍的同时,加强与企业、社会和其他学校的联系,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姓名单位承担工作职业资格证书(4)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设了网络工程实训室,并与锐捷网络合作建立了网络学院,实行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合作过程中共同开发了实践教学指导书,并进行了对人才的共同考核,另外共享了信息管理、软件和动漫等多个实训室进行网站开发与设计等方面的教学,同时,借助网络中心的优势资源建设了校内实习基地,与日照及周边企业建设了多个企业顶岗实习基地,包括日照至强科贸有限公司、日照陋室科技公司、日照讯博科技公司、青岛网联电子科技公司等。
(三)存在问题1、设备问题我们专业教学所使用设备是锐捷系列的,由于社会上使用的网络设备标准并不完全统一,所以有些网络竞赛用的设备是华为的。
2、师资队伍双师型教师占83%不足90%,兼职教师数量不多,达不到与专任教师1:1的比例。
3、课程建设精品课程建设力度不够,教材编写较少。
二、下一步建设目标(2013-2015年)及具体措施(一)总规划依据我院专业建设方案的总体思路,遵循职业教育规律,立足日照,面向全省,突出计算机网络技术行业特色和优势,服务日照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社会评价、单位满意率和毕业生就业率、就业竞争力作为衡量专业办学条件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进一步通过“企业+专业”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搭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教学平台,大胆创新教育教学改革,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市场需求为依据,以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以突出职业技能教育为重点、以加强技能考核为手段、以打破学科性教育为突破口,不断从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方面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建设,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和技术服务能力,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二)具体规划1、创新“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提升校企共同确定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方案。
在校企一体化机制下,构建对接工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力争在校内构建一个设备先进,功能齐全的综合性实训基地,校外建立三个相对稳定的校企合作基地,供学生顶岗实习和就业,提升学生培养质量与就业率。
2、创新“课证融通、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制定人才培养模式各环节的标准,建立教学质量提升机制和保障机制。
到2015年,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的过硬的专业技能,就业率达到96%,对口就业率达到90%,用人单位满意率达到100%,学生参加山东省高职高专英语应用能力考试累积通过率不低于75%,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达到100%。
3、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按照职业岗位和职业能力培养的要求,选用近3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不少于70%。
针对网络建设和网站开发两大培养方向进行课程模块化设计,根据实际工作任务确定基于工作过程或学习领域的课程教学内容,课程模块以职业岗位作业流程、工作任务、项目为导向,实现由行动领域构成学习领域,由学习领域构成学习情境及课程项目,由课程模块承担和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
形成网络建设与管理和网站设计与开发两个精品课程群。
4、探索形成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行动导向的“教、学、做”合一的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方法,根据课程特点,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讨论式教学等教学方法。
5、在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方面构建优秀教师的引进机制,教师培训培养提高机制,建立一支具有现代高职教育理念、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师德师风优、双师结构好、专兼结合、相对稳定、充满活力、符合专业建设的师资队伍。
(三)专业建设方案(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校企合作是实现产学结合的重要途径。
建立和完善“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依托企业办专业,构建校企一体情境教学基地,工学结合,经过三年努力,把计算机网络专业建成省级特色专业。
“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具体包含以下内容:2、校企合作共建共享专业教学资源在“企业+专业”的校企共建专业模式中,既要服从专业建设发展和培养合格人才的需要,也要考虑对企业有利,利于形成企业运作中的生产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为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从校企合作互利双赢的角度,专业共享教学资源建设有以下三个内容:①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在基地硬件资源上,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理论实践一体情境教学实训基地;依托企业生产型的真实任务和情境,校企合作共建拓展学生职业能力的校外顶岗实习就业基地。
在基地软件资源建设上,建立和完善便于在基地展开情境教学和实训实习活动的各种管理制度和开放软件教学资源,实现校企互惠互利的工作安排、方案举措和制度约束,在建立比较完备而有效的校企一体的专业实训体系、形成和拓展学生职业技能,为企业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②科目课程开发。
专业科目课程作为专项职业能力培养的载体,要与学科式章节课程相区别,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
以就业岗位(群)所需职业能力为框架、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工作实践任务为起点,把本专业所涉及到的职场中的工作任务分解成为若干相对独立的工作项目,将学习性的工作任务融合到情境教学工学结合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中去,网络技术专业核心的培养方向是网络建设与管理、网站设计与开发,将这两大模块进行精品课程群建设,打破原有课程间的壁垒,实现基于工作流的课程内容设计,以全新的模式组织教学。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课程标准制订安排(完成时间:2013年1月-2013年7月)③“双师”教学团队建设。
要保证承载基于工作过程所需的知识传授和职业技能训练的顺利和高质量展开,专业教学团队建设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培养既有高校教师资格和专业职称又有职业资格和技能等级证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校企合作和实现人员双向交流的基础上,为教师到企业见习锻炼、挂职实践、参与员工培训提供平台,也为聘请企业经验丰富的实践专家来学院兼职任课、当好实训实习指导教师、参与监控教学过程和教学质量创造条件,真正形成出得去、来得了、可干事、能作为“双师”教学团队的3、校企合作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通过校企合作,本专业建立稳定的合作企业,除了能提供专业工学结合和产学结合的企业优势资源外,也在企业对合格人力资源需求的基础上,为学生毕业后就业提供了稳定的专业人才输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