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绿地规划设计000
(6)市区小公园,
(7)风景眺望公园, (8)水滨公园,
(9)综合公园,
(10)林荫大道与花园道路, (11)保留地。
(1)郊外森林公园, (2)国民公园, (3)运动场及游戏场, (4)各种广场, (5)花园路(有行道树的装饰道路), (6)郊外绿地, (7)分区园, (8)运动公园。
(1)儿童公园, (2)邻里公园, (3)地区公园, (4)综合公园, (5)运动公园, (6)风景公园, (7)动、植物园, (8)历史公园, (9)区域公园, (10)游想观光城市, (11)中央公园。
* 上海世纪公园 *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 * 北京植物园 * 成都活水公园 * 广州越秀公园
*
上海世纪公园,位于浦东新区花木行政文化区,东邻 芳甸路,南临花木路,北靠锦绣路,占地面积140.3公顷, 是上海市中心区域内最大的最大的城市生态公园。 “世纪公园”原名“浦东中央公园”。“九五”总体 规划期间,浦东新区领导在考察美国纽约中央公园时,希 望上海浦东也能建造这样一座公园,意在优化浦东生态和 社会环境的同时,改善浦东的投资环境,更体现浦东发展 建设的方向,故将规划中的公园命名为“浦东中央公园”。 公园总体规划方案由英国LUC公司设计,设计思想体 现了中西方文化、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理念,公园建设总 投资10亿元人民币。公园以大面积的草坪、森林、湖泊为 主体,建有七大景区,分别是乡土田园区、观景区、湖滨 区、疏林草坪区、鸟类保护区、异国园区和迷你高尔夫球 场区;并建有景点53处,分别是世纪花钟、镜天湖、大喷 泉、绿色世界浮雕、音乐喷泉、音乐广场、缘池、鸟岛、 奥尔梅加头像和蒙特利尔园等。世纪公园绿地面积86万平 方米,水体面积27万平方米,道路总长度为16公里,道路 面积7.3万平方米,广场面积8.5万平方米,其他均为建筑 面积及停车场。公园内共有乔木8万株,灌木74万株,草 坪71万平方米。公园犹如一枚绿色的翡翠镶接于壮观的世 纪大道终点,充分体现了“人、自然、和谐”的主题。
*
* 颐和园,北京市古代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
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十五公里,占地约二百九十 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 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设计手法 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 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 是国家重点景点。 清朝乾隆皇帝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 建 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乾隆十五年(1750年),乾 隆皇帝将其改建为清漪园,咸丰十年(1860年),清 漪园被英法联军焚毁。光绪十四年(1888年)重建, 改称颐和园,作消夏游乐地。光绪二十六年(1900 年),颐和园又遭“八国联军”的破坏,珍宝被劫掠 一空。 1914年,颐和园曾作为溥仪私产对外开放。 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 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正式接收管理,成为 国家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第二节
公园绿地规划的基本理论
1公园绿地的系统配置 2城市公园的规模容量的确定 3城市公园绿地的服务半径与级配模式 4公园规划设计的程序
1.公园绿地的系统配置(p159)
中国城市公园的发展
* (1)中国公园的起源 * (2)清末时期的公园 * (3)1949年前的公园 * (4)1949年后的公园
* 周文王的囿 * “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往焉,雉兔者往焉,与民同之。”
<孟子 卷二 梁惠王章句 >
* 1868年上海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 * 1885年上海张园的开放 * 1890年上海的华人公园的开放 * 1905年 :无锡的“公花园”
摄 政 公 园 平 面 图
1838年开 放的摄政公园 (Regent’s park)的成功 导致了英国建 造城市公园的 热潮。
伯 肯 黑 德 公 园 平 面 图
1847年开 放使用的 伯肯黑德 公园,面 向社会各 个阶层开 放,标志 了城市公 园的正式 诞生。
美国城市公园的发展
* “公园墓地”运动
*
1868年上海的公花园(现黄浦公园)
*
1885年上海张园的开放
*
1905年 :无锡的“公花园”(城中公园 )
* 1905年,由一些名流士绅倡议并集资,在无锡城中心原有几个私
家小花园的基础上,无锡人建立了自己的第一个公园。
* 占地3.3公顷,具备现代“公园”意义和功能特征的公园,故称
“华夏第一公园”。
* 1914年北京中山公园、北海公园、颐和园的开放
*
* 北京中山公园位于北京市中心紫禁城(故宫)南面,
天安门西侧,与故宫一墙之隔。它原是明清两代的 社稷坛,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一起沿袭周 代以来“左祖右社”的礼制建造。中山公园现占地 23万平方米,是—座纪念性的古典坛庙园林。
* 1913年民国政府接管了社稷坛,开始募集捐款,准
4.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1)公园的起源
* 起始于西元前二千多年的幼发拉底河下游的一個名为Sumer的民族
开始设立经营。
* 中国与波斯的宮廷中皆有苑囿供王公贵族使用。
英国城市公园的发展
*
19世纪之前的公园 从18世纪开始,英国王室所拥有的林苑,狩猎场向市民开放, 这些绿地与已经开放的公园成为英国城市早期开放空间的雏形。
*
北京植物园是国家级AAAA旅游景区、全国林 业科普基地、全国野生植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中央国家机关思想教 育基地、北京市科普教育基地、北京市首批精品 公园。隶属于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 北京植物园 位于京西香山脚下。距市中心23公里。
*
活水公园位于中国四川成都,占地24000多平方 米。取自府河水,依次流经厌氧池、流水雕塑、兼 氧池、植物塘、植物床、养鱼塘等水净化系统,向 人们演示了水与自然界由“浊”变“清”、由“死” 变“活”的生命过程。位于成都市内的府河边,是 世界上第一座城市的综合性环境教育公园。活水公 园自始至终所受到国内外的关注是超乎寻常的。成 都活水园,占地24000多平方米,坐落于成都市中心 府南河畔,是一个具国际知名度的环境治理的成功 案例。园中庞大的水处理工程,大大改善了府南河 的水质,也因此让市民亲眼目睹水由污变清的自然 进程并为之骄傲。每天有200立方水从河中抽出除去 细菌、重金属后再回到河中。
*
对于西溪湿地的历史,概括地说,可归纳为远古雏 形、汉唐形成、宋元发展、明清昌盛、民国萎缩与现今 新生的六个阶段。 在四五千年前,西溪的低湿之地,如受天目山春夏洪水 的冲流,此处被淹没便成了湖泊,而干旱之时,湿地也 就出现。湿地随隐随现的现象,因此可以把它称为雏形 阶段。从东汉熹平元年(172年)建造南湖算起,到唐 末五代为止,大约有一千多年时间,是西溪湿地形成期。 到了宋元时期,在宋太宗端拱元年(988年),朝廷正 式在此建置西溪镇,这是西溪进入新阶段的开始,这也 说明了西溪是个千年古镇。明清时期,西溪两岸的社会 经济与文化,得到了多方面的进展,养鱼育蚕、种竹培 笋与茶叶果蔬等农副业得到发展,成为郊区农业的特色。 但是民国后,湿地日渐萎缩。到了上世纪五十年代,西 溪地域多个乡镇的建立,工厂企业的发展,使西溪湿地 范围逐渐缩小。而如今杭州市对西溪湿地实施的综合保 护工程,终于让西溪湿地迎来了新生。
时间 地点
1851年 纽约
事迹
倡导修建纽约市第一个公园, 即后来的中央公园。
景观建筑师 奥姆斯特德(F、.L.Olmsted)
时间 1858年
地点
美国
纽约
事迹
主持纽约中央公园的设计
纽约中央公园——“绿色草原”(Greensward Plan )
纽约中央公园
特点:
1. 公园绿地的建设走上了法律的轨道。
*
越秀公园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公园。越秀 公园主体越秀山以西汉时南越王赵佗曾在山上 建“朝汉台”而得名。 园内有古之楚庭和佛山牌坊,古城墙、四方炮 台、中山纪念碑、孙中山读书治事处碑、伍廷 芳墓、明绍武君臣冢、海员亭、五羊石像、五 羊传说雕塑像群、球形水塔等景点。 公园所处区域,自元代以来一直是羊城八景之 一;2006年公园被评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主要人物: 马尔什(G.P.March) 唐宁(A.j.Downing) 奥姆斯特德(F、.L.Olm纪中叶
美国
理论
从认真的观察和研究中看到了人与 自然、动物与植物之间相互依存的 关系,主张人与自然要正确地合作。
造园家唐宁(A.j.Downing)
备将其辟为公园。
* 1914年10月10日社稷坛对普通民众开放,称中央公
园,是北京最早成为公园的皇家园林之一。公园开 放前,短时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整修,开辟了面对 长安街的正门,凿开了东坛门的围墙,修成了月亮 门的样式。
*
* 北海公园(Beihai
Park),位于北京市中心 区,城内景山西侧,在故宫的西北面,与 中海、南海合称三海。属于中国古代皇家 园林。全园以北海为中心,面积约71公顷, 水面占583市亩,陆地占480市亩。这里原 是辽、金、元建离宫,明、清辟为帝王御 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最完整、最具综 合性和代表性的皇家园林之一,1925年开 放为公园。是中国保留下来的最悠久最完 整的皇家园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公园绿地规划设计
第一节
城市公园概论
1公园的概念 2公园的功能与作用 3公园的类型 4公园的起源与发展
1.公园绿地的概念
* 城市公园绿地是城市中向公众开放的,以
游憩为主要功能,有一定游憩设施和服务 设施,同时兼有健全生态、美化景观、防 灾减灾等综合作用的绿化用地。
* 是城市建设用地、城市绿地系统和城市市
3.城市公园的分类
* * * *
1)美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
2)德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
3)日本城市公园分类系统 4)我国城市公园分类系统
(1)儿童公园, (2)近邻运动公园、近邻休憩公园, (3)运动公园(包括运动场、田径场、高尔夫 球场、海滨游泳场、绿营地等), (4)教育休憩公园(动物园、植物园、标本园、 博物馆等), (5)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