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分析摘要目的:通过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了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与不良反应,为临床合理用药、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在本院对收到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临床应用实例和不良反应报告为基础进行统计分析。

以及对近年来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的文献进行整理、分析。

结果:综合了头孢菌素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以及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各类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的为过敏反应占总不良反应的77.78%。

引起不良反应最多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为头孢呋辛钠。

结论:应关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关键词头孢菌素抗生素药物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前言头孢菌素类(Cephalosporins)是以天然头孢菌素C(Cephalosporium C)为原料而研制成的一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

头孢菌素C是从冠头孢菌(Cephalosporium acremonium)培养液中提取的,经半合成改造其侧链即可得到不同的头孢菌素,其化学结构的主核为7一氨基头孢烷酸(7-Aminocephalosporanic acid,简称7-ACA)[1]。

头孢菌素类属繁殖期杀菌剂,常用于严重感染、院内感染和免疫缺陷者感染,与氨基糖苷类等静止期杀菌剂联合用药常获协同作用。

其作用靶位在细菌的细胞壁,故毒性低微,可安全地用于小儿、老人、孕妇和授乳妇。

药物的组织分布好,能顺利透过血脑屏障的品种较多,适用于各种部位的细菌感染。

头孢菌素的抗菌谱对各专科常见致病菌的复盖率高,适应证广。

不少品种耐胃酸,可供口服,对多种β-内酰胺酶稳定,适用于产酶菌株所致感染。

引起过敏反应特别是过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青霉素类,可慎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这些均使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2]。

一研究方法随机收集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临床病历及住院用药情况,对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讨论。

对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药剂科2006年至2009年期间收到的不良反应反馈表中筛选出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物,对其作出统计和分析。

参考资文献资料来源于近年国内公开发行的医药学期刊,采用检索工具刊物如《中国药学文摘》、《药物不良反应题录集》以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检索等进行回顾性调查。

涉及《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药事》等杂志中有关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报道并对其作出分析和讨论。

二理论研究2.1 构效关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母核7一氨基头孢烷酸(简称7-ACA)是头孢菌素显示药效的基本骨架,但生物活性评价表明,只有母核骨架而无合适的侧链,它的药效甚微,大量的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头孢菌素类有如下构效关系[3]2.2 头孢菌素的临床分类根据药物研制开发时间先后,抗菌谱(对革兰氏阴性杆菌抗菌活性)对β-内酰胺酶稳定性及肾毒性不同,可将头孢菌素分为四代[4],详见表1。

表1 头孢菌素的分类及主要品种分类主要品种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噻吩头孢硫脒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头孢氨苄头孢羟氨苄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替安头孢呋辛头孢美唑头孢克洛氯碳头孢第三代头孢菌素头孢唑肟头孢曲松头孢哌酮头孢克肟头孢他美酯头孢米诺第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吡肟头孢匹罗头孢克定头孢唑兰头孢瑟利头孢磺啶2.3 抗菌活性比较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在体外时的抗菌活性比较。

详见表2。

表2 头孢菌素类的体外抗菌活性比较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第一代头孢菌素++++ +第二代头孢菌素+++ ++第三代头孢菌素+ +++第四代头孢菌素++ ++++(*)注:*超过半数的第四代头孢菌素显示对绿脓杆菌的良好抗菌活性。

2.4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临床应用2.4.1 第一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一代头孢菌素注射剂主要适用于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球菌所致的上、下呼吸道感染,及皮肤软组织感染、尿路感染、败血症、心内膜炎等。

亦可用于流感嗜血杆菌、奇异变形杆菌、大肠埃希菌敏感株所致的尿路感染以及肺炎等,头孢唑啉常用于预防手术后切口感染。

头孢拉定、头孢氨苄等口服剂的抗菌作用较头孢唑啉略差。

主要适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的轻症病例。

2.4.2 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二代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革兰阳性球菌。

以及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等中的敏感株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尿路感染。

皮肤软组织感染、败血症、骨关节感染和腹腔盆腔感染,用于腹腔感染和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合用,头孢呋辛尚可用于对磺胺药,青霉素或氨苄西林耐药的脑膜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所致脑膜炎的治疗,也可用于手术前预防用药。

头孢克洛、头孢呋辛酯等口服剂。

主要适用于上述感染中的轻症病例。

头孢呋辛酯口服尚可用于单纯性淋菌性尿道炎、官颈炎、直肠肛门感染[5]。

2.4.3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适用于敏感肠杆菌科细菌等革兰阴性杆菌所致严重感染,如下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腹腔感染、肾盂肾炎和复杂性尿路感染、盆腔炎性疾病、骨关节感染、复杂性皮肤软组织感染、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

治疗腹腔炎、盆腔感染时需与抗厌氧菌药如甲硝唑合用,本类药物对化脓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亦有效,但并非首选用药。

头孢他啶、头孢哌酮尚可用于铜绿假单胞菌所致的各种感染。

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主要用于治疗敏感菌所致轻中度感染,也可用于经第三代头孢菌素注射剂治疗、病情已基本好转后病例。

需注意第三代口服头孢菌素均不宜用于铜绿假单胞菌和其他非发酵菌的感染。

2.4.4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第四代头孢菌素目前国内应用的是头孢吡肟,本药的抗菌谱和适应症与第三代头孢菌素同,尚可用于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耐药而对其敏感的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沙雷菌属等细菌感染,亦可用于中性粒细胞缺乏伴发热患者的经验治疗。

所有头孢菌素类对甲氧西林耐药葡萄球菌和肠球菌属抗菌作用均差,故不宜选用于治疗上述细菌所致感染[5]。

2.5头孢菌素的理论不良反应头孢菌素毒性较低。

常见不良反应为过敏反应,皮疹、药物热、哮喘、血清病样反应等,偶见过敏性休克。

对青霉素过敏者约有10% - 30%对头孢菌素类有过敏反应。

第一代头孢菌素中的头孢噻吩、头孢噻啶、头孢氨苄大剂量应用时,可出现肾毒性,表现近曲小管坏死。

静脉注射时应注意高钠血症的发生。

尤其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药,可增强肾毒性,要注意监测肾功能。

第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孟多、头孢哌酮等都可能出现低凝血酶原血症,可用维生素K和新鲜血浆治疗。

第三代头孢菌素类日趋严重的问题是二重感染,偶尔可见肠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和念珠菌的增殖现象,尤其对耐药菌株如白色念球菌和肠球菌。

第四代头孢菌素类以头孢吡肟为代表,其优点为抗菌谱广及不良反应较少和较轻,其肾部毒性和血液系统不良反应较前两代有明显的降低,其一般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过敏性皮疹和腹泻恶心等消代系统的不良反应,但一般停药后可以自行好转。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大剂量应用时偶尔可发生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反应[6]。

三结果与分析3.1不良反应比例统计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全院的抗生素不良反应总数为154例。

其中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为45例,占抗生素不良反应的29.22%。

详细见表3:表3:院内抗生素ADR比例抗生素ADR(例)占头孢菌素抗生素的比例(%) 占所有抗生素比例(%)头孢克肟 2 4.44 1.30头孢美唑钠 1 2.22 0.65头孢匹胺钠 6 13.33 3.90头孢羟氨苄 1 2.22 0.65头孢他啶 2 4.44 1.30头孢呋辛钠8 17.78 5.19头孢哌酮钠 5 11.11 3.25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 5 11.11 3.25 头孢曲松钠 4 8.89 2.60头孢替安 2 4.44 1.30头孢西丁钠 3 6.67 1.95头孢米诺 2 4.44 1.30 五水头孢唑啉钠 2 4.44 1.30头孢唑肟钠 2 4.44 1.30根据上表分析: 结果得知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全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比例最高为头孢呋辛钠为17.78%,表明在应用头孢呋辛钠时应特别注意。

3.2临床不良反应情况3.2.1 2007年至2009年期间回收的不良反应反馈表中筛选出属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药物并对其作出统计和分析。

详见表4表4:院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情况药品名称科室(例) 不良反应表现(例) 不良反应处理头孢克肟泌尿外科(1)外科(1)恶心(1)皮疹(1)停药(1)未做特殊处理(1)头孢美唑钠急诊内科(1)寒战高热(1)停药,给予5%GS+地米10mg+非那根25mg输注头孢匹胺钠急诊(3)儿科(2)内科(1)皮疹(5)停药(1)停药,对症治疗(2)停药(1) 对症治疗(1)停药(1)头孢羟氨苄头孢他啶儿科(2)皮疹(2)对症治疗(2)头孢呋辛钠内科(1)药剂科(1)呼吸(3)妇产科(1)儿科(1)五官科(1)皮疹(1)皮疹(1)皮疹(1)手足发麻(1)皮肤过敏(1)皮疹(1)皮疹(1)突发意识不清、呼之不应,伴大汗淋漓(1)停药(5)抗过敏(1)停药(1)立即停药,侧末梢血糖ECG,5%GS250ml静滴(1)头孢哌酮钠妇产科(4)消化科(1)恶心呕吐(1)头晕耳鸣,胸闷乏力(1)腹泻,恶心呕吐(1)脸部水肿眼睑水肿(1)皮疹(1)停药(5)头孢哌酮钠舒巴坦肿瘤科(1)耳鼻喉科(2)急诊(1)内科(1)皮疹(1)过敏(1)荨麻疹(1)面部眼睑浮肿(1)腹痛,皮疹,恶心呕吐(1)非那根12.5mg肌注(1)停药(1)皮肤科治疗(1)停药,吸氧,抗过敏治疗,皮肤科会诊处理(1)停药(1)头孢曲松钠妇科(2)呼吸科(1)皮肤科(1)皮疹(1)过敏(1)恶心呕吐(1)恶心,头晕,心慌(1)静滴地塞米松(1)停药(1)停药(1)停药(1)头孢替安老年科(2)皮疹(1)过敏(1)停药(1)静滴地塞米松、VC(1)头孢西丁钠呼吸(2)急诊(1)面部红疹(1)胸闷、心慌、出汗、四肢麻木、头痛、颜面苍白(1)皮疹(1)停药(1)停药给予地塞米松5mg(1)停药,对症治疗(1)头孢米诺泌尿外科(1)妇产科(1)包皮水肿(1)皮疹,瘙痒(1)停药(2)五水头孢唑啉钠内科(1)儿科(1)风疹(1)皮肤过敏(1)停药(2)头孢唑肟钠急诊(1)寒颤、胸闷、心慌、体温升高(1)肌注非那0.5g+静脉地米10g(1)塞米松和加维生素C来解决其不良反应。

3.2.2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报告统计2007年至2009年期间全院的头孢菌素类抗生素45例不良反应表现的分类统计及其分析。

详见表5。

表5:院内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不良反应分类情况ADR(例) 过敏反应消化系统神经系统肝肾系统头孢菌素抗生素31 3 6 0头孢菌素类+酶抑制剂 4 1 0 0 合计35 4 6 0 不良反应比例(%)77.78 8.89 13.33 0根据上表分析: 本院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过敏反应的过敏性皮疹占总不良反应的77.78%,其次为神经系统占总不良反应的13.33%,而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较少占总不良反应的8.89@,在肝肾系统的不良反应和危及生命的严重不良反应在统计期间未有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