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错题1.实验桌上有银白色金属,小红同学提出可以用磁铁来吸一下,判所其是否为铁,该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 C.设计实验 D.得出结论【答案】C【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用磁铁来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设计实验。
故选:C。
2.从事科学实验的重要环节是进行科学实验设计,科学实验设计的步骤有:①充分查阅料;②设计合理方案;③明确实验目的;④进行科学实验;⑤准备实验器材。
正确顺序为()A.③①④⑤②B.⑤③①②④C.③①②⑤④D.①③②⑤④【答案】C【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根据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①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阐明实验原理,分析现有仪器和药品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仪器和药品;②根据实验的特点,设计实验装置,画出装置草图,掌握充分的资料;③根据实验的要求,设计可行的操作步骤和观察重点,分析实验中应注意的事项(如反应过程中是否需要除杂及尾气处理等);④实验结束后对实验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进行反思、评价并写出完整的实验报告。
故选:C。
3.实验时,对于桌子上一瓶无色气体,需要马上确认是不是氧气,你认为应该采用下述中的哪种方法来处理这个问题()A.小组讨论 B.调查研究 C.实验探究 D.上网查询【答案】C【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小组讨论可以使实验探究更合理、更完善,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交流讨论确定该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
B、调查研究只是为实验探究过程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调查确定该气体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
C、通过进行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确定该无色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合理。
D、上网可以为查阅资料、找寻理论支持,不能代替实验做出实验证明,不能通过上网确定该无色是否为氧气,故该做法不合理。
故选:C。
4.科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之一,下列因素中与科学实验成功与否无必然联系的是()A.严谨的科学态度B.科学的实验方案C.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操作方法D.偶然的巧合【答案】D【分析】科学实验要想成功,必须具有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不能凭着侥幸心理、偶然的巧合就得出结论.【解答】解:科学实验的成功需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科学的实验方案,另外还需要科学合理的实验操作步骤,并不是通过偶然的巧合就能成功的。
由以上分析可知,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5.用t1代表太阳表面的温度,t2代表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的温度,t3代表液态氮的沸点,t4代表南极洲的最低温度,它们温度高低的正确顺序是()A.t4<t3<t2<t1 B.t4<t3<t1<t2C.t3<t4<t1<t2 D.t3<t4<t2<t1【答案】D【分析】根据经验,太阳表面温度最高,液氮沸点最低,燃气温度零上,南极温度零下。
据此判断温度高低顺序。
【解答】解:太阳表面温度不固定,约6000℃;火箭燃烧室内燃气的温度一定比太阳表面温度低,约2000℃;液态氮的沸点-196℃;南极洲的最低温度-89℃。
根据这些数据进行排序。
故选:D。
6.下列数值最接近实际情况的是()A.人体正常体温约为39℃B.两个鸡蛋的质量约为100g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0mmD.初中生跑400m约需8s【答案】B【分析】不同物理量的估算,有的需要凭借生活经验,有的需要简单的计算,有的要进行单位的换算,最后判断最符合实际的是哪一个。
【解答】解:A、正常情况下,人的体温在37℃左右,变化幅度很小。
不符合实际;B、一个鸡蛋的质量在50g左右,两个鸡蛋的质量约100g.符合实际;C、人的拇指宽度大约1cm=10mm.不符合实际;D、初中生跑400m约需60s左右。
不符合实际。
故选:B。
7.小科同学自制了一支温度计,把它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5厘米;把它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长25厘米。
用这支温度计去测一杯水温度时,水银柱长为17厘米。
则这支温度计显示的读数为()A.35℃ B.60℃ C.68℃ D.85℃【答案】B【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温度是100℃,此温度计上用20cm (25cm-5cm)表示,即1cm表示5℃,再根据温度计在液体中的实际长度17cm得出液体的温度。
【解答】解:水银柱5cm时的温度是0℃,25cm时的温度是100℃,所以1cm水银柱表示的温度100℃=5℃/cm;25cm−5cm在液体中水银柱的长度上升了17cm-5cm=12cm,液体的温度:12cm×5℃/cm=60℃,故B正确。
故选:B。
8.有一支刻度不准的温度计,插入冰水混合物时读数为-3℃,插入1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读数为77℃,现测得气温为17℃,那么室内实际温度是()A.18℃ B.20℃ C.25℃ D.17℃【答案】C【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是100℃;而此温度计测量冰水混合物体的温度是-3℃,标准大气压沸水的温度是77℃,中间是80个小格,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温度计插入水中显示温度是17℃,距离-3℃有[17-(-3)]个小格,求出这些小格表示的温度加上温度计显示为-3℃时的实际温度0℃,就是水的实际温度。
【解答】解:=1.25℃;温度计上一个小格表示的实际温度为100℃77−(−3)温度计测量某种液体的温度为17℃时,这种液体的实际温度为[17-(-3)]×1.25℃=25℃,故C正确。
故选:C。
9.关于温度计,请你填写以下空格。
(1)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的性质制成的。
(2)图是体温计和寒暑表的一部分,其中图是体温计,乙温度计的示数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读取温度计或体温计的示数时,首先要明确它们的分度值,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度相垂直。
【解答】解:(1)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特性,液体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这一特性制成的;(2)由图可知,甲的分度值是0.1℃,乙的分度值是1℃,所以甲图是体温计,它的量程是35-42℃;甲图的示数为38℃+5×0.1℃=38.5℃;乙图分度值是1℃,液面在零刻度以下,所以示数为-5℃。
故答案为:(1)热胀冷缩;(2)甲;-5。
1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
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
(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2)将此装置放在室内,温度升高时液柱向移动;(填“左”或“右”)(3)若放到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处的刻度应标℃;(4)该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不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答。
(填“会”或“不会”)【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我们通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而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空气的热胀冷缩原理,气体跟液体的差别在于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解答】解:(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3)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所以此处的刻度应标0℃;(4)当瓶外气压变化时,瓶内空气是不变的,所以会引起液柱位置的移动,故此温度计测量温度时会受到大气压的影响。
故答案:(1)热胀冷缩;(2)左;(3)0;(4)会。
11.两支内径相同、玻璃泡容积不同,但玻璃泡内水银量相等的合格温度计,同时插入一杯热水中,过一会看到()A.两支温度计上升的高度相同,示数相同B.玻璃泡容积小的水银柱上升的高,但示数相同C.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的高,但示数相同D.玻璃泡容积大的水银柱上升的低,但示数要低点【答案】B【分析】(1)液体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2)两支温度计玻璃泡中所装水银一样多,将它们同时竖直插入一杯热水中,温度升高相同,最后的示数都显示同一温度,故示数相同,体积膨胀得也相同,玻璃泡容积小,细管内水银体积大。
【解答】解:同一杯热水,用两只合格温度计测量,温度计示数应该相同;玻璃泡中水银量相等,说明水银受热后膨胀程度相同,即增大后的体积是相同的,玻璃泡容积小,细管内水银体积大,水银柱升得较高,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如图,可读出物体AB的长度为,物体C的长度是,体温计的示数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使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时,首先要明确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末端所对刻线相垂直。
【解答】解:(1)由图知:①左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AB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3.60cm对齐,所以物体AB的长度为L=3.60cm-1.00cm=2.60cm;②右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1c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cm;物体C左侧与6.0cm对齐,右侧在8cm和9cm之间偏向9cm一侧,估读为8.6cm,所以物体C的长度为L=8.6cm-6.0cm=2.6cm;(2)在体温计上,1℃之间有10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0.1℃,即此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此时的示数为36.8℃。
故答案为:2.60cm;2.6cm;36.8。
13.有三支温度计,其中甲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0℃~50℃,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35℃~42℃,丙温度计的测量范围是-20℃~110℃,由此可知温度计是体温计,温度计是家庭用的寒暑表,温度计是实验室用温度计。
其中体温计液面如图所示,则其示数为℃。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分析】(1)常用的温度计有体温计、寒暑表和实验用温度计,由于各自使用领域不同,其测量范围也各不相同。
根据各自的用途可以判断出不同测量范围对应的温度计;(2)弄清楚体温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再去读数。
【解答】解:(1)人体温度正常变化范围在35℃~42℃之间,所以这个测量范围对应的乙是体温计;我国大部分地区一年内温度变化大约在-30℃~50℃之间,所以这个测量范围对应的甲是寒暑表;在实验里,经常用温度计来测水沸腾时的温度,所以测量范围为-20℃~110℃对应的温度计丙为实验用温度计;(2)如图所示的体温计的一个大格表示1℃,里面有10个小格,因此它的分度值为0.1℃,因此它的读数为37℃+0.8℃=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