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概论复习提纲
一、单选
1.规定人们必须为一定行为的法律规范是( )
A.禁止性规范
B.授权性规范
C.任意性规范
D.义务性规范
2.我国现行宪法是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 )
A.1954年宪法
B.1975年宪法
C.1978年宪法
D.1982年宪法
3.我国宪法规定,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人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 )
A.人民
B.国民
C.公民
D.平民
4.在我国,侵权的民事责任( )
A.均适用过错责任原则B.均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
C.不区别过错责任原则和无过错责任原则
D.一般适用过错责任原则,但是根据法律的规定,也有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
5.我国现行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私营经济是( )
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
B.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6. 某甲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其行为已发生了严重危害社会的结果,但是某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故意和过失。
某甲对其行为( )
A.不应负刑事责任 B.应负刑事责任
C.应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D.应负刑事责任,但应当减轻或免除处罚
7.下列不属于行政处分的是()
A. 警告
B.记过
C. 开除
D.罚款
8.依我国民法通则规定,公民因意外事故下落不明满()年的,其利害关系人可向法院申请宣告死亡。
A.4年
B.3年
C.2年
D.1年
9.下列不属于知识产权特征的是()
A.专有性
B.主要是一种身份权
C.地域性
D.时间性
10.著作权中作者的修改权的保护期限为()
A. 作者终生
B.不受限制
C.作品首次发表后的50年
D.作者死后的50年
11.我国对外观设计专利权的保护期限为()
A.5年
B.10年
C.15年
D.20年
12.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为()
A. 3-13人 D.3-50人 C. 2-50人 D.2-13人
13.因产品质量存在缺陷造成人身财产损害的,受害人()
A.只能向生产者求偿
B.只能向销售者求偿
C. 由购买者自己负责
D.可以向生产者或销售者求偿
14.据我国法律规定,下列行为中应负刑事责任的是()
A. 正当防卫
B.犯罪未遂
C.意外事件
D.紧急避险
15.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当事人不服法院判决、裁定的上诉期限分别为()天。
A.10,10
B.10,5
C.5,10
D. 5,5
16.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拘传的时间不得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2小时
D.24小时
17.行政诉讼中,举证责任应由()
A. 被告承担
B. 原告承担
C.双方承担
D.法院承担
18.甲因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年,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1年,其被剥夺政治权利的总年限为()
A.7年
B.6年
C.5年
D.1年
19.下列不具备国际法主体资格的是()
A. 跨国公司
B.国家
C.政府间国际组织
D.正在争取独的民族
20.依我国法律规定,司法协助的内容不包括()
A. 协助送达诉讼文书
B.协助执行对方法院作出的判决或裁
C.协助调整取证
D.协助执行仲裁机构的裁决
二、多项选择
1. 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公安机关有下列职权()
A. 刑事案件的侦查
B. 执行逮捕
C. 拘留
D. 预审
E. 提起公诉
2. 道德规范不同于法律规范之处在于()
A.道德规范没有固定的形式 B.道德规范没有约束力
C.道德规范的体系是多元的 D.道德规范存在于任何社会形态之中 E.道德规范不具有阶级性
3. 依据我国行政处罚制度中的保障当事人权利原则,应当依法予以保护的当事人的权利包括( )
A.知情权
B.陈述和申辩权
C.申请行政复议权
D.提起行政诉讼权
E.要求行政赔偿权
4. 下列各项,属于国际法的渊源的有( )
A.各国法律体系中共有的一般法律原则 B.国际法院的司法判例
C.权威国际法学者的学说 D.国际条约 E.国际习惯
5. 依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当事人提起行政诉讼应当具备的条件有( )
A.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B.有明确的被告
C.申请行政复议对复议后决定不服
D.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
E.属于人民法院受案范围和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三、名词解释:法律的实施、代理、罚金、正当防卫、国际法
四、简答题:1.有期徒刑和拘役有哪些区别? 2.法产生的一般规律有哪些?吗
五、论述题:试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和共产党的政策的关系。
法学概论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D 2.D 3.C 4.D 5.D 6.A 7.D 8.C 9.B 10.B 11.B 12.A 13.D 14.B 15.B16. C 17.A 18.A 19.A 20.D
二、多选题:1.ABCD 2.ACD 3.ABCDE 4.ADE 5.ABDE
三、名词解释:1.是指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贯彻和实现。
实施的方式有两种:法律的适用和法律的遵守。
2.依照我国民法规定,代理是指代理人在代理权限的范围内,以被代理人的名义对第三人为意思表示或接受意思表示,使法律行为的后果(包括民事责任)直接有被代理人承受的一种制度。
3.罚金是指强制犯罪分子或着犯罪的单位向国家缴纳一定数额金钱的刑法。
4.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所采取的因制止不法侵害行为而对不法侵害人造成侵害的行为。
5.国际法,即国际公法,旧称“万国公约”,主要是国家之间的法律,即以国家之间的关系(包括国家与国际组织间关系)为主要调整对象的有拘束力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
简答1.①适用对象不同。
有期徒刑主要适用于罪行较重的犯罪分子,拘役只能适用于罪行较轻的犯罪分子;
②期限不同。
有期徒刑的期限长、起点高、幅度大、拘役期限短、起点低、幅度小;
③执行场所不同。
有期徒刑在监狱或其它场所执行,拘役由公安机关就近执行;
④执行期间的待遇不同。
有期徒刑期间的劳动是无偿的;而拘役期间参加劳动可酌量发给报酬;
⑤法律后果不同。
被判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完毕后,在5年内再犯新罪的,可能构成累犯;而拘役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后一般不构成累犯。
2.①法律和国家同时产生;②由习惯到习惯法,再由习惯法到制定法;
③不断地从个别调整上升为一般调整;④从权利、义务的合一到权利、义务的严格区分;
⑤从法律与宗教、道德的浑然一体到法律取得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
论述题:1.(1)共产党的政策,是党组织为了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而制定的活动准则。
它和社会主义法律都是实现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
二者有密切联系。
(2)党的政策与社会主义法律的关系说到底就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与全体人民的关系,党与国家的关系。
(3)党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法律的制定和实施。
党是国家的领导者,党的政策集中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党的政策成为国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点。
党的政策决定法律的性质、任务、内容和方向;社会主义法律正是根据党的政策制定的,是党的政策的定型化、条文化、具体化:
(4)社会主义法律是实现党的政策的重要手段。
由于法律是一种国家意志,具有普遍约束力,党的政策体现为法律后,就有国家意志性,成为全体公民和社会组织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由于国家强制力是法律的属性,这就使党的政策的实施,不仅得到党纪的保证,而且得到国家强制力的保证。
(5)党的政策不能代替社会主义法律。
二者有诸多不同之处。
①党的政策体现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意志,而社会主义法律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党的政策要形成法律还需法定
过程;
②党的政策由党组织提出和制定,而法律由国家制定和认可;
③党的政策只对党组织和党员有约束力,而法律对一切公民有约束力。
二者不能混为一体。
(6)我们在建设特色社会主义过程中,要切实有效的贯彻实现党的总政策即党的基本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