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孝敬父母

浅谈孝敬父母

[标签:标题]篇一:浅谈孝敬父母浅谈孝敬父母作者:白莲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不仅有条件敬近边的神灵,也有条件外出敬神。

我不知道世上到底有没有真正的神,只看到大多数人在敬神——观音菩萨和财神爷等,祈求观音菩萨保佑我们平安,祈求财神爷给我们带来财富。

人的信仰自由,我们喜欢敬神,求个平安和发财,无可厚非。

但是,越来越多的人把父母放在一边不管,只信神灵,就有必要反省我们的行为了。

在儒教中,百善孝为先。

不管是相信佛教的人,还是有其他信仰的人,首先应孝敬父母。

没有父母,就没有我们的生命,这是我们应该孝敬父母的第一个理由。

世上最宝贵的是生命,这生命是父母给的,无论父母是贫贱还是富贵,是健康还是伤病在身,是勤劳善良还是好逸恶劳,作为子女的我们都应该孝敬父母。

从小要爱家,与父母多沟通,关心父母,愿意为父母分忧,或者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让父母感到高兴和自豪。

因为我们是父母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父母从我们身上的一举一动中,可以体验做父母的幸福和快乐。

因为这幸福和快乐,父母不惜一切保护我们,给我们一个安身立命的家。

因为有家有父母,任何时候的我们,受到任何委屈和挫折,都不会感到孤独和失望。

孝敬父母就是爱家,为我们的心灵安家。

父母不仅给了我们生命,还含辛茹苦把我们培养成人,这是孝敬父母的第二个理由。

世上最讲奉献的是父母,他们在培养我们成人的各个阶段,从不讨价还价。

特别是母亲,十月怀胎之后一朝分娩,自己没吃任何东西,也要给孩子喂奶。

从喂奶、换尿布到穿衣、喂饭,再到牵着孩子的手教孩子走路,再从幼儿园到大学毕业,再从找工作到结婚成家,哪一个阶段哪个细节,没有父母的牵挂和无私奉献?正因为有父母做我们的坚强后盾,帮助我们学会做人、做事,我们才有今天。

孝敬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我们在父母面前做得越好,父母越高兴,我们的压力和负担越小,在工作及其他方面就越有干劲,也就是说,孝敬父母能够给我们的人生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更加自信,充满活力和热情。

每个人都会象父母一样变老走上死亡,孝敬父母,就是积德,就是为健康长寿创造条件。

生老病死是每个人都躲不过的自然法则,要想长寿,就要有一个健康心身。

孝敬父母的一言一行不是做样子,而是从小养成的良好品性。

一个孝敬父母的人,不管是在农村的老家,还是在大都市的别墅里,都会想尽办法,多抽点时间与父母团聚在一起,聆听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冷暖,为消除父母的病痛不惜金钱、时间和精力。

实际上,孝敬父母就是积德,为后代树立榜样,当自己年老体弱的时候,儿女们会像我们一样孝敬老人,使老人安度晚年,享受人世间的最后尊严和温暖。

有人说,长寿有遗传性,我想这长寿的秘密就是身心达到内外平衡。

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就不会担心任何天灾人祸。

父母在世的时候,尽心尽力孝敬父母,父母天年之后,就不会担心父母在天之灵来惩罚我们。

心胸宽广,淡泊名利,爱护家人和自己,父母长寿就是我们的福气。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应该发扬光大,代代相传。

如今,“常回家看看”写进了有关法律条文,这是针对现实而制定的孝敬父母的强制措施。

现代社会,手机、电脑普及了,我们与父母见面的时间就少了,亲情也淡薄了。

当心灵感到不安,或者遇到巨大挫折和打击时,我们常常采取去庙堂拜菩萨、敬神灵的办法来消灾祈福。

实际上,父母是最应该敬的神灵,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传统美德,只有发扬光大,代代相传,才能唤醒我们的神智,做一个真正的正常人。

不少老人和未成年人留守在农村或小城镇,能够做事的我们就在外奔波。

不管我们在外奔波是多么辛劳,也不能忘记家里的老人和孩子。

当我们有时间休息或享受长假的时候,还是回家孝敬父母吧,父母不仅把我们养大了,还要承担我们管教小孩的义务,于心何忍?不回家到外面消遣,就是心里不安的主要原因,再怎么敬神拜佛也是假的,不诚心的,那只是我们寻找安慰的扭曲的方式而已。

当我们考虑去求神拜佛的时候,先回家看看父母,孝敬父母吧!望穿秋水的父母就是我们心灵上最好的神仙,他们可以帮助我们睡好觉、吃好饭、做好事、行好路……篇二: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浅谈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尊敬、孝敬父母、长辈是做人的本分,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试想,一个人如果连孝敬父母,报答养育之恩都做不到,谁还相信他是个“人”呢?谁还愿意和他打交道呢?再者,有无孝敬父母的习惯,不单单是子女对父母的关系问题,其实质是一个能否关心他人的大问题。

在家能孝敬父母,到社会中才会做到关心同事,才有可能做到对祖国忠诚。

因而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

但是,这种美德在如今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现,其实,很多时候并不是孩子不懂事,而是家长的教育不当造成的。

对此,浅谈一下如何培养子女孝敬父母。

要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好习惯,首先要建立合理的长幼有别的家庭关系。

“合理的长幼有别”与封建家庭的“一言堂”是不同的。

所谓“合理”,是指全体家庭成员之间首先是民主平等的,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独立人格,尤其是在处理孩子自己的事时,一定要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可能地按他们的意见办事,家长不要独断专行地“一手遮天”;同时,家庭又是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总要有人当家长来领导、管理家庭,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供养者,而且他们有丰富的生活经验,自然应该成为家庭的核心和主事人,孩子应当在家长的指导下生活、学习。

然而,现在不少的家庭中,孩子却成了家里的“太阳”、“主人”,家长们却成了围着孩子转的“月亮”,为孩子包揽一切的“仆人”,这就为孩子的“霸王”性格的养成提供了土壤,这样长幼不分,任孩子在家胡闹逞能的的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的性格培养是很不利的,就更谈不上对孩子的孝敬父母的培养有益处了。

所以说,家长们首先要明白,自己是长者,对孩子的培养重任不可以建立在一味的“娇惯”的不负责任上,俗话说得好“惯子如杀子”,既然生育了孩子,就应该从建立一个正常、健康的家庭关系上着手,宽严有度地教育他们,引导他们。

其次,让孩子了解父母为他和家庭所付出地辛苦,培养他们为此而感动的意识,对他们的孝敬培养也是很有帮助的。

现在的孩子有好多都不知道父母的工作情况,不知道父母的钱是怎么来的,只知道向父母要钱买这买那,加之一些父母在给孩子无私的关爱的同时,不注重培养孩子的感恩思想,使得这些孩子认为父母给孩子吃好、穿好、用好都是天经地义的,这种意识指导下的孩子怎么会从心底里孝敬父母,感激父母呢?至今还记得一幅漫画直接揭露了这个问题,漫画中的母亲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让孩子吃鱼肉,因为孩子爱吃鱼肉,每次吃鱼都把鱼头和鱼刺留给自己,总骗孩子说自己就爱吃鱼头和鱼刺;孩子长大后仍然夹给母亲鱼头和鱼刺,因为在他的记忆中,妈妈“就爱吃鱼头和鱼刺”,画面中的年老的妈妈见此情景露出了惊讶、尴尬的表情。

这就是一个很好的教育失败的例子,如果这位母亲在给儿子吃鱼肉的时候告诉孩子她也爱吃鱼肉的,不过,因为爱儿子,才把最好的让给了孩子,那么孩子还会如此“理所当然”地吃鱼肉吗?对此,父母应当有意识地经常把自己的工作辛苦告诉孩子,自己对孩子的关爱告诉孩子,注意培养他们的感恩、报恩思想,孩子就会很自然地从心底里产生对父母的孝敬意识,那,还会有不孝敬的孩子吗?第三,要在孩子小的时候就注意从小事入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的行为习惯。

大家都知道孝敬父母的一般表现是:凡事先想着父母,顾及他们的健康,主动分担他们的忧虑,参与家务事等。

要想孩子拥有这些良好的孝敬习惯,就要注意从日常小事抓起,注重培养。

例如,凡事想着家长,关心家长方面,一些家长会利用给孩子买东西的时候说:“爸爸的鞋子要换了,可是先给你买了书包,这是因为爸爸爱你啊,那你应该怎样回报我呢???”这样从正面教导孩子也应该从小事上主动关心父母,凡事都想着父母。

其次,应教导孩子承担他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家长不能全包全揽,不让孩子动手,哪怕只是吃饭时摆摆筷子,洗洗自己的衣物等等,并对他们的劳动做具体的指导,耐心的训练,热情的肯定、鼓励,让孩子从家务劳动中享受劳动的喜悦的同时,感受父母的不易,这样不但有利于孩子养成热爱家务劳动,珍惜自己的生活的习惯,也有利于孩子养成体谅、孝敬父母的观念。

第四,父母本身要做孝敬父母的楷模,以自己的实际言行指导孩子孝敬自己的父母。

俗话说“身教重于言教”,孩子对待父母的态度,直接受父母对待长辈态度的影响。

有个家喻户晓的故事是值得借鉴的:从前有一对中年夫妇不孝敬自己年迈的父母,把老人撵到一间破旧的小屋居住,每餐都用小木碗送一些残羹剩饭给老人吃。

一天,他们看到自己的儿子在雕刻一块木头,就问孩子刻的是什么,孩子说:“刻木碗啊,等你们年纪大时好用。

”中年夫妇猛然醒悟,忙扔掉那只小木碗,并把自己的父母请回正屋和自己一起居住,好吃的也总是先给老人吃,他们的儿子也因此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

可见,父母的榜样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

现在,一些父母不孝敬自己的父母的事还是存在的,有些夫妇非但不照顾自己的父母,还想方设法地搜刮父母的钱财,这给孩子的影响就更不好了,生长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想成为一个“孝子”都难。

因此,我们不仅要管好自己的小家,还要时刻不忘自己年迈的父母,绝不能添了儿子忘了老子。

利用一切可以和老人在一起的时间,常领孩子去老人家看看,帮老人做家务,同老人共聚同乐,尽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

如此日久天长,孩子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就会养成尊敬长辈,孝敬父母的好习惯了。

作为礼仪之邦的中国的发展速度是举世所瞩目的,如何让祖国经济飞速发展的同时,在传统美德的继承、发展方面不让世人失望,教育者注重这方面教育的程度,教育方式、方法的合理都是分不开的。

总之,培养孩子孝敬父母、长辈的良好习惯,不但是对做家长的老年生活负责的表现,还是对社会、国家的人才培养的负责。

)篇三: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浅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松原市宁江区实验小学马秀玲? 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传统美德。

我们提倡“孝”、“敬”是当前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家庭道德规范体系的需要,是落实孝老、尊老风尚的需要,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需要。

那么如何对学生进行孝敬父母教育呢?结合自己十几年来的班主任工作,浅谈自己的做法。

一、明理法。

利用典故、富有情趣的故事教育学生。

我充分利用晨会和班会课,讲述了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孝敬父母的典故来教育学生,象羊羔跪乳,乌鸦反哺,张良取履敬老父,李密陈情报祖母等传说和故事,还讲了些名人敬母的故事,象郭沫若教子种“妈妈树”,让孩子寄托一片爱母之情,以祈妈妈早日康复,陈毅敬母为生病母亲洗尿裤之事,老舍的“母亲给我的是生命教育”;还讲了小学生张静贤孝敬父母,获北京市崇文区十佳少先队员的事迹。

用从右至今孝敬父母的榜样来教育学生。

二、换位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