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思考题1. 如何理解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答:①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近现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②因为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反动统治控制着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着中国民族工商业难以发展;③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束缚着农村生产力,无法改善农民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④没有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⑤综上,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是互相区别的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同时这两大任务又是互相紧密联系的。

2.近代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答:①内部原因:本国落后腐败的封建制度的残酷压迫;②外部原因:外国帝国主义势力残暴的民族压迫。

3.近代史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答:①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勒索赔款,抢掠财富。

②政治控制: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③经济掠夺:控制中国的通商口岸;剥夺中国的关税自主权;实行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

④文化渗透:披着宗教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

4.太平天国农民运动和洋务运动答:一、太平天国农民运动:①随着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面对残酷的压迫和剥削,广大农民群众走上反抗斗争的道路。

1851年到1864年间,在洪秀全等人的率领下进行了太平天国农民运动。

②《天朝田亩制度》是最能体现太平天国社会理想和这次农民起义特色的纲要性文件。

《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社会发展方案,由洪仁玕提出。

③太平天国起义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强烈撼动了清政府的统治根基;太平天国起义是中国就是农民战争的最高峰;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孔子和儒家经典的正统权威;太平天国起义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太平天国起义冲击了西方殖民主义在亚洲的统治。

④太平天国起义及其失败表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农民具有伟大的革命潜力;但他自身不能担负起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取得胜利的重任,单纯的农民的战争不可能完成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

二、洋务运动:①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为了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封建统治阶级中的部分成员如奕、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主张学习西方的武器装备和科学技术,兴办洋务。

②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有:兴办近代企业;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③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在客观上对中国的早期工业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某些促进作用;给当时的中国带来了新知识,使人们打开了眼界;洋务运动时期,各种传统观念受到冲击,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社会风气的改变。

④但是洋务运动因其封建性、对外国的依赖性和管理的腐朽性而不能避免最终失败的命运。

5.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答:①20世纪初,帝国主义的入侵与国内各阶层的斗争使清政府处于内外交困的局面之中,为了摆脱困境,清政府于1901年4月宣布实行“新政”,陆续推行了一些商业、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②迫于内外压力,清政府又于1906年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并于1908年颁布了《钦定宪法大纲》,但有规定了9年的预备立宪期。

③预备立宪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延续清政府的反动统治,所以并没有能够挽救清王朝,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加重了危机,革命已是无法避免的了。

6.为什么说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引起了近代中国的历史性巨变?答:①从1911年到1912年,在孙中山先生领导下爆发了辛亥革命,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反对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目的的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国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是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解放;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③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因而说辛亥革命引起了进到中国的历史性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7.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答:①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开始,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的旧文化的斗争。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李大钊、鲁迅、胡适。

《新青年》杂志和北京大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青年》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

新文化运动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迷信盲从,是切中时弊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并没有因为批判孔学就否定中国的全部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但是新文化运动也存在这一些弱点: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们批判孔学,倡导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在中国行不通;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那时的许多领导人采用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运动后来的发展。

②五四运动: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在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显示了伟大的力量。

将具备了上述特特点,五四运动成为了中国革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8.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答:①中国共产党接收马克思主义的完整的科学世界观和社会革命论的指导;②中国共产党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工人运动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的工人阶级身受帝国主义者、本国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三重压迫,具有坚强的革命性;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使中国人民有了一个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自己力量的领导核心。

④所以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9. 《反对本本主义》答:1930年5月,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阐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原则的极端重要性,提出了“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和“中国革命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的重要思想,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开辟新道路、创造新理论的革命首创精神。

10. 1947 年的土地改革政策答:1947年7月至9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召开全国土地会议,制定和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明确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乡村中一切地主的土地及公地,由乡村农会接收”,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

11. 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答: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②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④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各国夺取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巨大影响;⑤所以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神圣的民族解放战争。

12. 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①帝国主义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近百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的民族之林;②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③军阀割据、战乱频繁、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④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⑤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的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13. 我国社会主义的制度是怎样确立的?答:我国社会主义制度通过“一化三改”即社会主义工业化,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而确立。

14.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取得哪些积极探索成果?答:①《论十大关系的发表》的发表;②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③《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发表。

15. 为什么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伟大历史转折?答:①全会冲破长期“左”的错误的严重束缚,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并且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②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从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③全会恢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优良传统,审查解决了历史上遗留的一批重大问题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④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后两年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开始了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政治、组织等领域的全面拨乱反正,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⑤以这次会议为起点,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