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通风消毒制度
为有效预防传染病(新冠肺炎)的发生,保证我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贯彻预防为主的防病原则,根据上级文件精神要求,制定本通风消毒制度。
一、学校环境卫生消毒制度
1.场室定期保洁。
每周落实除“四害”工作,每天对教室、校园公共区域进行清洁;铲除卫生死角,消除病原的滋生地。
2.做好病媒生物防治工作。
3.确保场室通风。
教室的通风和消毒一样,是防止传染病(新冠肺炎)发生的重要措施,各班要安排专人,做好教室的通风工作和消毒工作,杀灭病原菌,从根本上杜绝新冠肺炎的发生和流行。
教室应在每节课后开窗通风,每天保持通风2小时以上,其他教学用房每天开窗通风2-3次。
4.公共区域消毒。
对楼道、厕所、功能室、办公室、会议室、体育馆、报告厅等公共场所每周进行两次清洁与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5.班级教室消毒。
每个班级教室每天放学后进行喷雾消毒,对课桌椅、门把等学生经常触碰区域进行擦拭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每天晚上进行一小时紫光灯空气消毒。
6.特殊区域终末消毒。
如有疑似新冠肺炎患者待过的区域,由专业疾控人员对该区域进行终末消毒,并做好消毒记录。
二、个人卫生要求
1.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意识与习惯,在疫情防控期间做到勤洗手、戴口罩、勤洗澡、勤换衣服;平时落实个人卫生,不留长发,不留长指甲;饭后及时清理餐余垃圾,保持桌椅、地面干净。
2.学生饮水自带口罩、饮水水杯;不随意触碰同学的口罩、水杯;跟同学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不随意触碰同学的身体任何部位。
3.保持居住房间的通风换气。
4.避免或减少去往人员密集地,如要接触,应做好个人防护措施(戴口罩) ,尽量缩短接触时间,不要直接面对,并保持1米以上的距离,在接触后及时做好必要的消毒工作(医用酒精擦拭)
5.咳嗽和打喷嚏时不要正对别人。
应使用纸巾保护遮掩口鼻或用手肘进行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