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修质量管理制度

检修质量管理制度

检修质量管理制度1总则为加强对脱硫区域所属设备检修过程控制,确保检修质量,使修后设备能够达到最佳运行工况,跟据《发电企业设备检修导则》(DL/T838—2003)和集团公司《工程进度计划管理办法》等要求,特制定本制度。

2 职责2.1设备部点检员负责制定设备检修作业指导书,并对检修过程实施过程质量控制管理,负责奖惩制度的执行。

2.2项目经理、副经理、设备主管、运行主管、安全主管、质量主管、专业点检负责对检修质量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及奖罚。

2.3检修单位负责对检修项目实施。

3 检修管理规定3.1检修质量管理有关定义3.1.1质检员:是指经授权不直接参加检修工作,只进行验证、检查,以确认检修工作是否符合质量标准的工程技术人员。

本项目为专业点检员、设备主管、质量主管。

3.1.2监理工程师:是指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由本公司委托的具有发电设备质量管理资质的负责大、小修设备检修质量策划、过程监督事项的第三方机构人员。

3.1.3 质检点:是指在工序管理中根据某道工序的重要性和难易程度而设置的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点,这些控制点不经质量检查签证不得转入下道工序。

包括H点、W点和C点。

3.1.3.1 停工待检点(H点):是指为重要或关键工序设置的质量控制点。

必须由质检员按要求检查认可签证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

3.1.3.2 质量见证点(W点):是指由作业人员测量,质检员见证或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工序的检查点。

如质检员认为无需到场,则以自检记录为准,检修工作可以继续。

3.1. 3.3 一般检查点(C点):是指除H点、W点之外的所有工序点,由检修工作负责人(或工作班成员)自己检查,以确认和保证所进行的工作符合质量标准。

3.1.3.4 检修文件包:是指为指导检修工作负责人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由技术人员按有关规定、规程整理提供,由检修单位工作负责人携带、保管、使用、记录和补充的有关检修作业的书面文件汇总。

3.1.3.5 设备再鉴定:包括品质再鉴定和功能再鉴定。

其中:品质再鉴定是指检修后的设备投运前,通过试转、试验等方式对设备的性能及检修质量进行的检验。

功能再鉴定是指对检修后投入运行的设备进行是否满足运行要求的评价。

3.1.3.6 不符合项:是指由于特性、文件或程序方面不足,使其质量变得不可接受或无法判断的项目。

它不能用已批准的程序或文件中的信息解决。

3.2 管理内容3.2.1 检修阶段备品配件质量管理。

3.2.2 编制检修文件包。

3.2.3 检修过程质量管理。

3.2.4 不符合项管理。

3.2.5 再鉴定质量控制。

3.2.6 质量管理文件关闭。

3.3 管理目标3.3.1 检修过程中的安全目标3.3.1.1不发生人身轻伤及以上事故;3.3.1.2 不发生设备损坏事故;3.3.1.3 不发生检修现场火灾事故;3.3.1.4不发生违章事件;3.3.1.5 杜绝无票作业;3.3.1.6 工作票、操作票合格率达到100%;3.3.1.7 安全性评价问题整改率达到100%。

3.3.2 检修后实现的目标3.3.2.1 检修中的重大特殊项目和资金完成率达到100%;3.3.2.2再鉴定一次率90%以上;3.3.2.3 检修预试完成率达到100%;3.3.2.4 技术监控项目完成率达到100%;3.3.2.5 脱硫系统缺陷消除率达到100%;3.3.2.6 修后分部试运成功率达到100%;3.3.2.7检修质量优良率达到100%;3.3.2.8 脱硫系统启动一次成功;3.3.2.9 脱硫系统大修后无非计划停运,连续运行180天以上;3.3.2.10 脱硫系统修后达到“四无”,即主辅设备、系统无影响脱硫系统正常运行方式和正常运行参数的设备缺陷;无主辅设备、系统的安全隐患;无24小时不可消除的一般性缺陷;整套脱硫系统达到无渗漏标准;3.3.2.11脱硫烟气达标排放;3.3.2.12 检修现场工完、料尽、场地清。

3.4 主管、协管部门及岗位3.4.1 设备检修质量管理工作由设备主管负责总体协调。

3.4.2大、小修质检组组长由设备主管担任,质量主管具体负责。

3.4.3再鉴定组组长由运行主管担任。

3.4.4 综合经营主管是备品备件质量的负责人,到货后的备品备件由物资管理员组织检验。

3.4.5 监理单位在大、小修中为检修质量管理、监督的机构,对所监理设备的检修质量负责。

监理工程师和质检员有权对不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标准等检修项目进行返工、停工处理。

3.4.6 工作负责人按照经过审批的检修文件包或工作任务单正确组织施工,填写有关质量记录,对施工后的设备进行自检并联系相应质检员、监理工程师进行质量检验。

3.5 管理流程3.5.1检修质量管理必须按系统、分层次、程序化、责任制,做到“四个凡事”,即“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人监督”,加强全过程管理。

各级检修技术管理人员都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加强检修人员的技术培训,提高检修人员的质量意识,预防质量问题的发生。

检修质量管理流程图见附录A。

3.5.2 编制检修文件包3.5.2.1 编写3.5.2.1.1 检修文件包可包含以下内容:(1)工作任务单(或工单);(2)工作申请票、检修工作票(可选项);(3)检修作业指导书;(4)质量监督计划(无检修作业指导书时使用);(5)再鉴定报告(需要时);(6)完工报告单(无检修作业指导书时使用);(7)不符合项报告单(需要时)。

3.5.2.1.2 检修文件包由点检员根据检修计划书编写。

3.5.2.1.3 检修作业指导书一经批准可直接使用。

根据实际检修需要其分工序可作适当取舍,去掉的工序由点检员在分工序的标题中间画一横线,并签名。

与去掉工序有关的质量标准、质量记录、试验报告等相关内容也同时去掉。

3.5.2.1.4 设备进行A、B、C级检修时,检修文件包应包括工作任务单和检修作业指导书。

3.5.2.1.5 设备进行D级检修时,检修文件包应包括工作任务单、质量监督计划、完工报告单。

3.5.2.1.6 设备的日常维护按工作任务单流程进行。

3.5.2.2 审核检修文件包由设备主管审核。

3.5.2.3 批准检修文件包由项目经理批准。

批准后检修文件包在项目部登记并盖“受控”章。

3.5.3 检修阶段备品配件质量管理3.5.3.1备品配件和主要材料的质量是否合格是检修过程中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定要按图纸和技术协议严格进行质量把关,不合格的不得签字入库,必要时可进行技术鉴定。

3.5.3.2检修中领用备品配件时,应首先进行外观检查,有疑问时由工作负责人联系点检员进行确认。

3.5.3.3 备品配件在其使用过程中发现的质量问题由综合管理部物资管理员负责联系厂家解决。

3.5.3.4 备品配件使用中应按照技术标准和质量文件要求进行必要的解体检查、材质检验和性能测试等。

3.5.4 检修过程质量管理3.5.4.1 盖有“受控”印的检修文件包由点检员交工作负责人。

3.5.4.2检修工艺直接影响到检修质量,也是检修人员技术水平高低的具体表现。

工作负责人在开始工作前应组织参加该项目检修工作的人员学习检修文件包的内容,在完成检修文件包所要求的准备工作后方可开工。

3.5.4.3 对于机组大、小修,质检组在大、小修项目确定后,根据项目的重要程度和是否监理项目等具体情况确定检验级别,并组织编制《机组检修质量检验人员分工一览表》,在开工前下发至工作负责人和各质检员手中。

3.5.4.4检修技术数据的监督与测量3.5.4.4.1 设备解体前的原始数据测量:解体前检修人员应测量设备的主要技术尺寸、相对位置等数据并记录完整,妥善保存,作为组装复位时的参考依据。

修前重要技术数据,点检员、工程技术人员要亲自核对;3.5.4.4.2 设备解体检查、清理后的装配尺寸测量:设备解体检查、清理后,应对各部件进行尺寸测量,特别是对有磨损、变形和更换部件的装配尺寸进行测量,与质量标准数据对照,并记录完整。

修后重要技术数据,点检员、专业工程师要亲自复核。

3.5.4.4.3 设备组装后的试运数据测量:对转动设备的振动值、轴承温度、润滑油和冷却水的流量和温度、可调整部件的灵活性、各密封部位的渗漏情况等,要全面检查,及时消除,并记录完整。

3.5.4.5检修工作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完成有关工序后,填写好技术数据并通过自检合格后,按照检修文件包要求向质检员、点检员申请对现场质检点进行检验。

3.5.4.6 检修过程中工作负责人对有关技术数据做好记录,对于检修文件包中要求的一般质检点(C点),由工作负责人自检,签证过程按其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执行。

3.5.4.7 检验时工作负责人应带上有关技术记录表格、工作记录。

在检验过程中,工作负责人要随时回答质检员提问,出示有关图纸资料和记录,所有检验不合格项都必须返工,合格后再另行安排检验。

3.5.4.8 停工待检点(H点)、质量见证点(W点)均应在工作负责人自检合格和检修单位质检员验收合格的基础上进行。

3.5.4.9 停工待检点(H点)、质量见证点(W点)由质检员检验并签证。

合格后进入下一道工序,不合格的返工。

3.5.4.10 聘请监理工程师时,质量见证点(W点)由监理工程师检验并签证;停工待检点(H点)依次由监理工程师和质检员检验并签证。

3.5.4.11 检修中不得未经检验人员签证越项检修,否则,必须返工,并按有关制度考核。

3.5.4.12 上级有关文件和本公司有关标准规定需总工程师组织验收的,按其规定执行。

3.5.4.13 全部工序检验合格后,完成检修工作。

工作负责人凭完整的作业指导书,交回工作票,向大、小修运行隔离及再鉴定组申请再鉴定。

3.5.5 不符合项管理3.5.5.1 在检修过程中发现对系统或部件的质量安全或可用率有影响的异常项,如不能用已批准的程序或文件中的信息解决时由工作负责人填写不符合项报告单。

3.5.5.2 报告单中的不符合项事实陈述由工作负责人填写,检修方负责人审核。

3.5.5.3 纠正、预防措施栏由工作负责人或质检员填写。

纠正、预防措施由总工程师审核。

纠正、预防措施由工作负责人组织落实后按H点检验程序执行。

3.5.6 再鉴定质量控制3.5.6.1 品质再鉴定3.5.6.1.1 检修项目完工后,工作负责人凭完整的作业指导书,交回工作票,向运行隔离及再鉴定组提出再鉴定申请。

3.5.6.1.2 再鉴定组检查所有程序和资料合格后,安排当班班长进行试运。

设备试运时,质检员配合运行人员进行检验。

运转合格的,由工作负责人、监理工程师、质检员和再鉴定组成员在品质再鉴定记录表上签证,结束工作票,该项检修工作结束。

不合格的出具通知单通知工作负责人组织返修,另行申请品质再鉴定。

3.5.6.2 功能再鉴定3.5.6.2.1 适用于脱硫系统大、小修3.5.6.2.2 功能再鉴定在脱硫启动后一个月内进行,由检修总指挥主持召开由质检组成员、检修监理组成员、运行隔离及再鉴定组成员、安全保卫消防组成员、文明施工组成员参加的评定会议,根据设备的安全及经济技术指标记录,经充分的讨论,对修后设备进行全面的评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