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教案(七套)

《图形的运动(一) 轴对称图形》教案(七套)

《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教案(一)【教学目标】经过深入研读教材,并结合新课标三维目标的理念,设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世界中普遍存在的轴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无提供或者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过一些平面图形的特征,形成一定空间观念,并且在生活中经历过图形的运动,对轴对称图形的概念虽然不清楚,但是学生生活中有大量的素材,教学中需要借助身边有趣的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图形运动这样抽象的概念。

鉴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低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因此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借助直观的形象支持。

比如观察、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拼一拼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机会,在观察与动手操作中进行思考和发现,直观的感受图形的运动特征。

【重点难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识别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游戏引入、紧扣主题1、今天孙老师和大家一起研究图形的运动。

2、你们喜欢玩游戏吗?孙老师这里有一个游戏,想玩吗?学生热情回应。

3、听清游戏规则:只看物体的一部分,你能猜出它是什么吗?男女生比赛,看谁猜的又快又准。

女生一次就猜对,男生的答案却要尝试几次。

4、为什每次女生都能异口同声的猜对呢?5、女生的简单在哪儿?6、原来,女生看到的部分和遮住的部分完全一样,所以女生猜的快。

【设计意图】以游戏的形式,将猜测图形分为两类,在这个看似不公平的游戏中,激发学生对图形设置的思考。

紧扣主题。

活动2【活动】二(一)、合作探究轴对称特征1、出示实物照片;这是四个不同的物品,却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先思考,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交流你的想法。

2、点名学生全班交流。

3、我们把它们画下来(课件),再剪一剪就成了这样的图形(示手中的道具);每人一个这样的图形,先折一折,再比一比,然后在小组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长分发学具,并组织组内同学折一折、比一比,并讨论发现的结果。

4、组织学生全班交流。

注意对折、完全重合、完全一样这些字眼,并板书。

5、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6、微视频出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板书轴对称图形)7、强化学生的概念,拿一个单耳杯子图片折一下,为什么不是轴对称图形。

8、这些我们生活中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呢,每个同学都在平板电脑上选一选,查一查。

学生操作平板电脑,选择——判断——复位——再选择等方式,并在小组同学的帮助下,明确了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设计意图】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分享的精神,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2、通过丰富的课件、Flash、平板电脑、学具操作,让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特征有深刻的认识与思考。

活动3【讲授】二(二)归纳总结,引出对称轴1、这些图形和我们刚刚对折过的图形都是轴对称图形。

他们对折以后都能完全重合吗?2、以天安门图为例,它对折以后完全重合,是以哪里为界限的?学生上台指折痕的位置3、让学生拿着图片指一指,并明确折痕的概念。

4、这条折痕很重要(板书折痕),在数学上我们把这条折痕所在的直线(学生没有学过直线的概念,教师以手势强调)叫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板书对称轴)5、电子三角尺画对称轴。

6、让学生上台找出其他图形的对称轴。

在白板上指出其他图形折痕的位置。

并能区分上下对折和左右对折折痕所在直线的方向也不一样。

【设计意图】1、通过电子三角尺的使用,让学生更直观的体会对称轴。

2、对于学生没有的概念,教师以手势的形式给学生以表象。

活动4【活动】三(一)、探究平面图形的轴对称1、我们学过的平面图形中有没有轴对称图形示平面图形:正方形、三角形1、三角形2、平行四边形、圆形你觉着哪个是轴对称图形?2、大家的想法很多,怎样验证这些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学生指出用对折的方法。

能完全重合的就是轴对称图形。

3、将你手中的平面图形折一折,验证他们是不是轴对称图形。

小组长分发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并在小组里说一说。

4、三角形2号是不是轴对称图形;请同学上台折一折。

5、还有谁也不是轴对称图形?谁能上来演示?换个方向折呢?总结,平行四边形无论沿哪个方向折,都不能完全重合,所以它不是。

6、三角形1是轴对称图形吗?还有谁也是?7、强化这三个图形,你能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吗?8、三角形1,学生折后,教师在课件上标注对称轴的数量。

9、正方形、圆形同上。

学生上台找正方形的对称轴,不同学生沿不同方向对折,找出四条对称轴。

学生对折圆,并指出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设计意图】1、利用已学知识,巩固轴对称图形的概念,并强化验证方法,让学生在验证中对轴对称现象有更深刻的认识。

2、通过学生指出和课件演示,强化对称轴的位置,并指出对称轴不止有一条,让学生的思路更加开阔。

活动5【讲授】三(二)、探有图案图形的轴对称1、长方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2、给长方形填上红色,现在它还是轴对称图形吗?3、再填上一些图案,这就是我们的?它是轴对称图形吗?4、总结,看来,判断一个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除了要考虑它的形状,还要考虑它的图案。

5、走进国旗馆,小组里讨论一下,这些国旗是都对称图形吗?学生使用平板电脑进行选择。

6、对比讲解,Flash演示对折过程。

学生投影自己的答案,并开始分析他们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设计意图】1、通过对长方形逐步的变形,让学生深刻的体会到图案对轴对称图形的影响。

2、通过学生的小组激烈讨论,激发他们对判断轴对称图形方法的灵活使用,让知识的建构更加牢固。

3、通过学生投影对比,能更直观形象的解决学生的困惑。

活动6【练习】四、巩固练习感知生活中的轴对称1、利用GOOD评价,找出字母中的轴对称图形。

2、游戏。

利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猜一猜这是什么。

3、不仅字母、数字、汉字中有轴对称图形,我们生活中很多方面也有轴对称图形。

让我们通过一个视频来欣赏【设计意图】1、一二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灵活的运用,学生在高昂的情绪中巩固知识。

2、通过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增强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美的认识。

活动7【活动】五、动手制作,直观的感受轴对称1、教师出示制作过程范例(剪纸、钉子板)2、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并用平板电脑记录。

学生分工利用手中的工具制作轴对称图形。

3、图形分享学生带着惊叹和赞美欣赏作品。

【设计意图】通过做一做环节,让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的形成过程,强化知识结构。

同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

活动8【讲授】六、总结指导学生对学过的知识做梳理,强化学生体会轴对称图形美的感情。

1、知道了什么是轴对称图形。

2、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3、对称轴。

【设计意图】学生总结梳理建构知识体系,并强化情感目标。

《图形的运动(一)轴对称图形》教案(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什么叫对称轴并能够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通过学生的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

3.感受生活中的对称美,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情分析】二年级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在学习抽象的图形知识时需要借助直观形象的支撑,因此,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实际入手,让学生通过观察,从直观上理解和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重点】: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

【教学难点】:识别和判断轴对称图形。

【教学过程】活动1【讲授】轴对称图形一、巧设情境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喜欢去游乐场么?小动物们也喜欢去游乐场,看他们在玩耍呢!(出示游乐场图片)你都看到了什么?找二到三个同学回答。

老师也非常喜欢去游乐场,我也看到了蜻蜓风筝、蝴蝶风筝和小丑。

(将三个图片单独放大)仔细观察一下他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当学生说到对称的时候板书:对称。

【设计说明:通过游乐场调动学生的兴趣,通过三个轴对称图形让孩子去发现他们身上的共同点,初步感知对称。

】2.这些图形都是对称的。

你还见过哪些对称现象?学生回答。

教师点评,大家真了不起,知道这么多的对称现象。

【设计说明: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同时加深对对称的理解。

】二、自主探究互动生成小动物们要求大家做一个游戏,你们愿意参加么?出示八幅图(高低柜、茶壶、椅子、扳子、小熊、闹钟、剪刀、梳子),你能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将这八幅图分成两类么?出示要求:1.分一分。

将这些图形分成两类。

并将编好写在学习单相应的位置上。

2.想一想。

想一想你是根据什么进行分类的。

【设计说明:抓住二年级学生的特点通过让孩子们玩游戏,同时对学生进行谈话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游戏中运用已经掌握的分类的知识。

在分类的要求中,教师让学生想一想自己分类的理由,让学生进行细致的思考。

不能能力水平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分类标准,因此能够通过简单的分类调动学生思维。

】(一)自主探究教师巡视同学们小脑袋动起来,赶紧想想你准备怎样进行分类吧?教师进行巡视。

【设计说明: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分类要求将所给的八个图形分成两类,教师在学生进行分类的过程中进行巡视,并试着思考孩子的分类标准,对学生的分类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为后面的互动生成做准备。

】(二)互动生成初步感知1.环节一同学们可真有想法,下面我们来一起分享一下大家的分类成果吧。

预设一:按照图片所示内容的种类进行分类。

让学生简单说明一下理由,对于理由比较充分的同学教师给与评价:大家觉得怎么样?是不是有一定道理?教师不做过多的评价,避免对学生的误导。

【设计说明:分类是学生在一年级时所学习的内容,那时的分类标准是按照事物的种类或者形状、颜色等来进行分类,受原有知识基础的影响,孩子们很有可能出现类似的分类方法。

但是由于孩子们受提前预习以及分类标准不好确定等因素的影响,这种情况也有可能不会出现。

】预设二:孩子们知道按照轴对称的思路进行分类,但是对于很明显的轴对称和不对称(小熊、剪刀、椅子、高低柜、梳子)能够进行准确分类,但是对于不好确定的特殊图形又拿捏不准(茶壶、闹钟、扳子)。

教师有请这种分类方式的同学到前面来讲一下他分类的理由。

他的想法有没有跟你相似的地方,你对他的分类方法有不同意见么?这个地方对于拿捏不准的特殊图形学生一定会各抒己见,争论不休。

师:看来大家的想法针对呀,现在大家达成一致的是哪个?生:小熊、椅子、剪刀、梳子、高低柜。

师:那好,那些不能确定的我们先放在旁边,一会儿我们再来研究这几幅图。

来看一下大家达成一致图形有什么共同特点?【设计说明:在所给的八幅图中有三个是比较容易判断是轴对称的,有两个是很容易判断不是轴对称的,还有三个是不太好确定的。

如果孩子们能够把前五个图形进行准确分类说明他们已经意识到分类标准的选择。

但是由于是孩子们第一次接触的新知,并不能用规范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