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际收支国际收支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在一定时间内各种往来而引起的全部货币收付活动或国际交易。
三方面要点:1.国际收支反映的内容是货币记录的交易;2.国际收支记录必须是一国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交易。
居民是指一个国家的经济领土内具有一定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一国大使馆驻外机构是所在国的非居民,国际组织是任何国家的非居民。
3.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的概念。
国际收支是对一定时期内的交易总计,不同于存量概念的国际投资头寸。
二、国际收支平衡表结构。
国际收支平衡表系统记录反映一国国际交易,以货币为计量单位、运用复式借贷记账原理及国际收支特定账户分类编制的。
1. 内容:国际收支平衡表分为两类账户:第一类是经常账户,反映商品、服务进出口以及净要素支付等实际资源流动的账户。
另一类是资本与金融账户,反映资产所有权流动。
(1)经常账户经常账户是记录实际资源在国际间交易行为的账户。
具体分类为货物和服务、初次收入、二次收入①第一类是货物和服务。
②第二类是初次收入。
初次收入是指由于提供劳务、金融资产和出租自然资源而获得的回报,包括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其他初次收入。
其中雇员报酬是指我国居民户主向非居民雇员支付,或非居民向我国居民支付的劳务报酬;投资收益是指金融资产投资获得的利润、股息、再投资收益,不包括资本利得和损失;其他初次投入是指将自然资源让渡给另一主体使用而获得的租金收入,以及跨境产品和生产的征税和补贴。
③第三类是二次收入。
指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经常转移,是无关于经济回报的现金和实物的转移。
(2)资本和金融账户包括资本账户和金融账户1. 资本账户居民与非居民之间的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非金融资产的取得和处置。
2. 金融账户发生在居民和非居民之间涉及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各项交易。
金融账户细分为非储备性性质账户和国际储备资产。
①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包括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工具和其他投资。
直接投资:一国的投资者对另一国企业的对外投资,以获得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所有权、控制权并获得长期持久利益。
证券投资:一国投资者对另一国企业的股权证券或债务证券的投资,对企业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并没有重大影响。
金融衍生工具:远期类、期权类。
其他投资:其他股权、货币存款、贷款、保险养老金、贸易信贷等。
②国际储备资产账户国际储备资产是说银行拥有的对外资产。
可以用来维持国际收支平衡,干预外汇市场调节汇率。
包括:外汇储备、黄金、特别提款权、在国标基金组织储备头寸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设立的根据成员国认缴的份额分配的一种账面资产。
它的价值由一篮子储备货币组成决定,可以向其他成员国换取外汇,以偿付国际收支逆差、偿还基金组织贷款,还可以与黄金、自由兑换货币一样充当国际储备。
(3)净误差与遗漏账户由于统计资料和时间点的不同等原因,造成经常账户和金融账户不平衡,形成统计残差项。
3.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编制原则。
(1)复式记账法:每笔交易由两笔价值相等、方向相反的账面表示借方负号,贷方正号。
(2)借方表示本国实际资源和对外金融资产增加、金融负债减少、国际储备增加。
贷方表示本国实际资源和对外金融资产减少、金融负债增加、国际储备减少。
规则:货币收入贷方支出借方(买卖实际资源);外汇供给贷方需求借方(资本流入流出);资本内流贷方外流借方(对外资产负债)(3)贸易顺差或者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是指贷方大于借方余额为正。
贸易账户顺差是出口大于进口,意味着本国实际资源净减少;资本和金融账户顺差说明资本流入大于资本流出,本国金融负债净增加/贷方,本国对外金融资产净减少/借方。
逆差表示的是借方大于贷方余额为负。
另:1. 外商直接投资:为取得国内企业经营管理上的有效控制而输出资本、设备、技术、管理技能等资产的经济行为。
2. 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团体。
以现金、实物、无形资产等方式投资控制国外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的经济活动。
对外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规避国外贸易壁垒,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重要举措。
3.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
QDII在人民币未实现完全自由兑换、资本市场未完全开放的条件下,境内机构投资境外资本市场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的一种制度安排。
该制度是为了进一步开放资本账户,使人民币汇率更加平衡、更加市场化,鼓励更多企业走出国门直接参与国外市场,获得全球市场收益。
4.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QFII在人民币没有实现完全可自由兑换、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有限度的引进外资投资国内市场、开放资本市场的一种制度性安排。
外国投资者必须符合一定条件,得到审批后,汇入一定额度外汇资金,转换为人民币。
使用严格监管的专门账户投资。
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QFII,可将审批额度内的外汇结汇,投资于境内证券市场。
5.沪伦通,沪港通,深港通。
债券通。
北向通。
沪股通。
港股通。
深股通。
6. 存托凭证:由存托人签发的、在境内发行的、代表境外证券权益的可转让凭证。
7.资本账户开放的原因,积极意义和风险挑战。
(1)积极意义:有利于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高金融市场运行效率,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进而增加对实体经济支持力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具体:①从资金角度来看,带来一系列的增量资金,提振市场情绪,对股票价格、人民币汇率形成利好。
同时,增加了境外投资者的便利程度。
②从长期来看,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认可度,吸引中长期资金供给。
③增加金融消费者福利。
对于企业来说,资本账户开放有利于提高投资收益,降低融资成本。
对于居民来说,增加资产配置范围,有利于获得分散化效应。
④在引导价值投资理念,推动投资者结构发生积极改变,提升投资理念,使投资者走向成熟。
提升市场透明度,改善公司治理,完善各项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法律法规、监管效率、会计审计标准等,促进我国资本市场成为发达高效的市场,支持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2)挑战①对监管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资本金融账户的开放加剧跨境资本流动波动性和顺周期性,对人民币汇率稳定和国内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稳定性造成潜在的负面影响。
②增加金融体系不稳定性。
国外资本投资体系、政策判断存在差异,先于内资的投资方向动作,使得在资产价格高企阶段成为风险触发因素,加剧金融体系不稳定性。
③加大货币政策调控难度。
1、国际收支的含义:居民和非居民、各种往来/货币收付特点:货币交易记录、居民和非居民、流量2. 国际收支账户含义:记录国际交易、货币计量、复式记账、国际收支专门账户经常账户含义:记录商品、劳务进出口和净要素支付等实际资源的转移资本和金融账户含义:资产所有权的转流动移3. 经常账户内容3个(货物、服务的交易;初次收入;二次收入)初次收入的内容3个(雇员报酬、投资收益、其他初次收入)雇员报酬(居民、非居民间的劳务报酬)投资收入(金融资产的投资收益,利润、股息、再投资收益,去除非资本利得和损失)其他初次收入(出租自然资源的租金、跨境产品和生产的征税及补贴)二次收入含义:经常转移,现金和实物资源的经常转移4. 资本和金融账户(资产所有权的流动)资本账户(资本转移,以及非生产性非金融资产转移)金融账户(居民、非居民间的资产负债的交易),分类:非储备资产金融账户、国际储备资产金融账户非储备资产金融账户3个(直接投资、证券投资、金融衍生品、其他资产)直接投资:企业投资,获取经营权、控股权、长期经济利益证券投资:资产股权投资、购买债券投资,对生产经营和控股权没有太大影响国际储备资产账户:黄金、外汇、特别提款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储备头寸5. 净误差和遗漏账户统计时间点和统计方法问题,经常账户和资本金融账户不平衡6. 记账规则基本规则:复式记账借方计入规则、贷方计入规则;具体:货币收入支出、外汇需求供给、资本流入流出经常账户、资本金融账户顺差逆差的含义7. 外商直接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含义投资内容:现金、设备、技术等无形资产目的:经营权、控制权、长期经济利益;对外投资是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吸收国外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及时掌握外部信息的重要举措。
8.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条件:人民币不完全兑换、资本金融账户不完全开放目的:资本市场对外的开放,便利投资者投资。
9. 资本账户对外开放的意义和挑战意义:总体方面,使用好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扩大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引进资金、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促进金融市场的供给侧改革,提高金融市场的效率,增加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
资金方面:长期资金的流入,提振市场的信心,支持股票价格和汇率水平。
对居民和企业的影响:融资成本降低,投资渠道拓展,风险分散化。
长期看,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国际地位、开放程度,促进投资者结构的改变,提升价值投资理念。
完善市场机制建设,改善公司治理,法律法规完善,提高市场的透明程度。
挑战:资本限额放开、流动频繁、顺周期强,监管难度增加;金融体系的不稳定增加,金融风险发生可能性增加;宏观政策的调控难度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