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第18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第18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含解析

2024届辽宁省丹东市第18中学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各图中“”、“”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A.B.C.D.2.下列有关资源与能源说法正确的是()A.可燃冰是甲烷水合物,是一种重要的新能源B.有效地提高煤、沼气等化石燃料的燃烧利用率,就相当于延长了化石能源的使用期限C.石油化工的产品液化石油气既能作家庭用燃料,又能作汽车燃料D.地球表面约96.5%被水覆盖3.认识燃烧原理可以利用和控制燃烧。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只要达到可燃物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可燃物就能燃烧B.工厂锅炉用煤加工成粉末状,可使煤燃烧更剧烈、更充分C.室内起火,应该迅速打开所有门窗通风D.水能灭火,主要是因为水蒸发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4.NH4ClO4(高氯酸铵)可用作火箭推进剂,当它发生分解反应时,不能生成的物质是A.CO2B.Cl2C.O2D.N25.下列对生活中常用物质分类正确的是A.生石灰、纯碱都属于碱B.尼龙、羊毛都属于合成纤维C.淀粉、酒精都属于有机物D.尿素、硝酸钾都属于复合肥6.下列除杂质(括号中为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A.CO2(O2)——通过灼热的Cu网B.C(Fe)——加足量稀盐酸溶解,过滤C.CO2(CO)——点燃D.FeSO4溶液(CuSO4)——加入过量铁粉,过滤7.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A.碱:烧碱、纯碱B.合成材料:合金、合成纤维C.氧化物:干冰、生石灰D.有机物:酒精、碳酸氢钠8.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B.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C.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9.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钢铁锈蚀B.海水晒盐C.冰雪消融D.玉石雕刻10.下图是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B.t2℃时a物质的溶解度比b物质的溶解度大C.M点表示在t1℃时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D.t2℃时,将55g的a物质放入到10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155g溶液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意义是_____。

(2)甲溶液中混有少量的乙,常用_____方法提纯甲;(3)t2℃时,5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等于_____g。

(4)t 2℃时,等质量的甲、乙饱和溶液降温到t℃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①溶液质量:甲<乙②溶剂质量:甲>乙③溶质质量分数:甲=乙④溶质质量:甲>乙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一份固体样品进行了探究.通过实验已确定该样品由氧化铁和铁粉混合而成.他们称取了13.6g固体样品,用图1所示的装置继续实验,测定的部分数据如图2所示.请计算:固体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是克.在上述反应后的固体中加入10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精确到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甲、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该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回答。

甲乙丙丁该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参加化学反应的甲和乙的粒子个数比是______。

14.下图是四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请回答下列问题。

60℃时,四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__.将40℃时氯化钾的不饱和溶液制成饱和溶液,保持溶液温度不变,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在t℃时,将30g氯化铵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向饱和食盐水中加入足量碳酸氢铵固体,会有溶解度较小的碳酸氢钠晶体析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aCl+NH4HCO3=NaHCO3↓+NH4Cl。

请根据以上信息和图中溶解度曲线,写出以硫酸铵固体为原料制取硫酸钾晶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某实验小组利用下图1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设计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发生反应。

[设计实验一]如图2所示,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NaOH溶液,立即旋紧瓶盖,振荡。

观察现象并分析。

(1)写出图1产生CO2反应方程式_____。

(2)图2实验中观察到_____现象。

有同学提出疑问,该实验不能证明CO2与NaOH溶液的确已发生了化学反应,原因是_____。

(3)若不能,你还能从定性实验角度进一步证明的方法有:_____。

[设计实验二]另一小组设计采用了数字技术探究CO2与NaOH溶液反应,实验如下。

I.实验仪器:见图3所示实验药品: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蒸馏水II.实验装置a.检查装置气密性。

b.按图3连接好装置,在具支锥形瓶中收集CO 2气体,设置好采集频率、采集时间。

c.将NaOH 溶液全部推入具支锥形瓶中,点击电脑屏幕上的“开始采集”按钮,观察电脑屏幕上的曲线变化。

d.将注射器中的NaOH 溶液换成等量的水重复上面的操作。

本步实验目的是_____。

Ⅲ.实验现象和结论由压强传感器采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曲线如图4。

根据曲线分析,上述现象从密闭容器内压强减小的视角说明CO 2和NaOH 溶液是否发生反应?_____(填 “是”或“否”)。

你的理由是_____。

16.将一小块银白色的金属钠放置在空气中会发生下列变化:222O H O CO Na −−→−−−→−−−→钠()钠的氧化物氢氧化钠溶液白色固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钠的氧化物,除氧化钠(Na 2O )外,还有过氧化钠(Na 2O 2)。

氧化钠与过氧化钠都能与水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Na 2O+H 2O =2NaOH ;2Na 2O 2+2H 2O =4NaOH+O 2↑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钠的氧化物加入足量蒸馏水 _____ 常温下钠与氧气反应的生成物是氧化钠(实验探究二)钠在空气中放置一段时间得到白色固体的成分 实验操作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1.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加入_____产生白色沉淀白色固体成分为Na 2CO 3和NaOH 混合物 2._____ _____ (实验反思)氧化钠能与盐酸反应,过氧化钠也能与盐酸反应,化学方程式为:2Na 2O 2+4HCl =4NaCl+2H 2O+X ,X的化学式为_____。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C【解题分析】A、图中的物质是由一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单质;B、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C、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一种分子,属于化合物;D、图中的物质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三种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选C。

2、C【解题分析】A、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还含有二氧化碳等气体,是一种重要的未来新能源,不符合题意;B、沼气不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石油、天然气,不符合题意;C、一些家庭常用灌装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同时液化石油气也可做汽车燃料,符合题意;D、地球表面约71%被水覆盖,海洋的储水量约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B【解题分析】A、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错误;B、将煤块粉碎后能够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能够使其燃烧更充分,正确;C、室内起火时,不能立即打开门窗,否则空气流通,使氧气更充足,火势更旺,会导致火势迅速蔓延,不利于灭火,错误;D、用水灭火,利用了水能使可燃物温度降低到其着火点以下,而不是降低可燃物着火点,错误。

故选B。

4、A【解题分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进行分析回答。

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高氯酸铵中含有氮元素、氢元素、氯元素、氧元素四种元素,没有碳元素,故分解后的产物中不可能出现碳元素,故选A 。

5、C【解题分析】A 、生石灰是氧化钙,属于氧化物;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B 、尼龙属于合成纤维,羊毛属于天然纤维,不符合题意;C 、淀粉是碳水化合物,含有碳、氢、氧元素,酒精也叫乙醇,含有碳、氢、氧元素,它们都属于有机物,符合题意;D 、尿素只含有植物营养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而硝酸钾中含有植物营养素中的氮、钾元素,属于复合肥,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6、C【解题分析】A 、氧气通过灼热的铜网时可与铜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铜,而二氧化碳不与铜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B 、铁能与足量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水,碳不与稀盐酸反应,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符合题意;D 、过量铁粉能与CuSO 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题目点拨】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

除杂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7、C【解题分析】A 、烧碱是氢氧化钠,属于碱;纯碱是碳酸钠,属于盐,不符合题意;B 、合成材料包括塑料、合成纤维和合成橡胶;合金是属于金属材料,不符合题意;C 、干冰是二氧化碳固体,由氧、碳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生石灰是氧化钙,由氧、钙元素组成,属于氧化物,符合题意;D 、酒精化学名叫乙醇,化学式为25C H OH ,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物;碳酸氢钠的化学式为3NaHCO ,虽然含有碳元素,但它的化学性质与无机化合物相似,属于无机化合物,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8、A【解题分析】A、溶液可以有颜色,例如硫酸铜溶液是蓝色,选项错误,故符合题意;B、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溶液的基本特征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D、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气体,选项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A。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