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奥特莱斯资料

奥特莱斯资料

广州百货劲吹转型风OUTLET悄然进市区零售业持续低迷,广州的百货商场纷纷寻找对策,作出多种尝试。

日前,天河城百货白云店、摩登百货北京路店分别在两个销售旺季前,悄然改做奥特莱斯,业界中也纷传广百百货、友谊百货也在考虑在市区开设奥特莱斯店。

百货商店办奥特莱斯成风,消费者多了可以淘实惠的地方,但奥特莱斯前景如何?行内人士普遍认为,百货转型时间尚短,还未到时候论成败的时候。

百货劲吹“奥莱”风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据我所知,目前差不多广州每一家百货公司都在考虑开设奥特莱斯。

”他还调侃说:以前的传统是“生意不好调柜台”,但现在变成了“生意不好换奥莱”。

事实上,广州百货业确实有“奥特莱斯化”的苗头。

今年“五·一”前夕,天河城百货把白云新城五号停机坪店转型成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

至此,天河城百货在奥特莱斯业态已经开了3家门店,位于南海金融城的奥特莱斯也预计在明年开业。

临近“十·一”,摩登百货宣布再次调整光明广场店的定位,转身变成奥特莱斯店。

与此同时,有行内人士透露,广百股份位于太阳新天地的百货商店,正考虑向奥特莱斯转型;总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番禺汇珑新天地,也在筹划打造一家中高端品牌折扣百货为主力店。

广州友谊商店也在昨天爆出,时代店将会整体转型,从百货商场转为奥特莱斯。

据爱购记者了解,友谊商店时代店为自由物业,由于商场面积有限,商场会舍去电器和超市业态,做强穿戴类奥特莱斯业态。

这是广州友谊首次涉足奥特莱斯业态,也是天河商圈首家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将会在11月中旬与消费者见面。

以“名牌+折扣”为经营特色的奥特莱斯在广州已有多家,如天河城百货万博和奥体中心的欧莱斯名牌折扣店、万国奥特莱斯以及海印又一城奥特莱斯广场等。

“转身”后收益可观虽然百货商店转型奥特莱斯,并没有大张旗鼓地宣传,但“转身”后的收益却相当可观。

2006年,天河城百货在番禺万博中心开出首家“奥特莱斯名牌折扣店”,该店年均销售增长超过30%,2010年的销售额就达到了3.8亿元。

摩登百货董事副总经理骆建基表示:“这是摩登进驻光明广场后的第三次调整,奥特莱斯店覆盖鞋子、服装、化妆品、首饰等品类,引进了20多个品牌,包括100多平方米的百丽集合店、欧时力、曼妮芬、玖熙、沙驰、金利来等在内。

”开业第一天,百万件商品低至1折,当天单日销售额几乎是转型前的3~4倍。

摩登百货北京路店的营业部副主任刘许游透露:“一个新店开业需要3至4年才能达到的营业额,我们开店一年,经过一个月的转型就达到了。

而且,转型后的商品品类,比之前更加齐全,这是我们意想不到的结果。

”市区“奥莱”受欢迎天河城百货早有办奥特莱斯的成功经验,白云新城店面积有1.6万平方米,开业之初定位走“精品百货”的路线,如今转型成奥特莱斯,其商品结构与番禺奥特莱斯相似。

摩登奥特莱斯店(下简称“摩登奥莱”)9月1日试业,9月13日正式开业,开业一个月下来,1至3楼的品牌调整基本完成。

摩登百货方面表示,不少厂家有清库存的需要,而且市中心做奥特莱斯的商场比较少,厂家愿意尝试新的清货途径。

北京路逛街的顾客大部分是15-30岁的年轻学生、白领和游客,他们的显著特点就是讲究品牌,追求实惠,消费者喜欢购买一百元左右的商品。

摩登奥莱“时尚名品+超低折扣”的模式,转型后引进了“玖熙”、“莱尔斯丹”、“百丽”、“欧时力”、“耐克”等众多知名品牌,卖场装修简约、通透,货品排列紧密丰富,正是迎合了北京路商圈目标消费群的需求。

爱购记者随访场内的消费者表示,很多品牌也设有自己的折扣店,不过分布零散,如今较为集中,又在市区里,逛起来比以往方便。

“奥莱”前景需观望“转身”后,商场营业额大幅度提升,是不是代表已经转型成功?行内人士纷纷持观望态度,即便转型的百货商场方面也不敢下定论。

新光百货企划部杨辉认为,百货办奥特莱斯,优势在于整个运营团队对品牌和商品的熟悉程度较高,但办奥特莱斯最关键是品牌供应商能否给消费者提供到过季打折优惠商品,国际一二线大牌往往对商品供应有一定的规划和要求。

目前看来,在广州甚至在中国,没几家奥特莱斯能很好地生存下来,在国外,奥特莱斯往往是设立在郊区,针对家庭自驾车消费的白领,在国内,我们的大多奥特莱斯都设在城市中心区,和百货、购物中心进行正面的竞争,如果奥特莱斯在打折商品齐全、又能提供家庭娱乐餐饮一站式消费的话,还是有一定的市场空间的。

但目前看来,这些前提条件往往都很难实现。

白云新城店转型之后,被问到天河城百货是否还有其他门店准备转型的计划时,张佩清表示“暂时没有”。

摩登百货方面表示,至少要等奥特莱斯店经营一年以后才能论成败,现在只是一个开头,特别是明年春节后的上半年的淡季,才是奥特莱斯店的真正考验。

黄文杰则提醒,百货一哄而上办奥特莱斯店,也要小心“一哄而散”的危险。

场供应过大加之电商冲击,广州部分商圈压力山大,寻求转型突破广州高端百货要变折扣店广州时代广场友谊商店目前四、五层都在装修羊城晚报记者林桂炎摄千年商都广州,繁华与时尚并存。

然而,以商业为支柱为魅力的广州正面临来自电商的冲击和自身供应不断膨胀的新挑战。

据《2013广州商贸业蓝皮书》统计,未来五年,广州将新增超过400万平方米零售面积。

记者连日调查发现,广州商业的新来者还未展开笑颜,“旧人”们已经开始愁眉苦脸。

广州部分商圈的商家不得不重新下调定位,有的则面临招商困难的尴尬局面。

高端商圈友谊时代店高端百货变折扣店“我经常逛友谊时代店,那里的客流量真的很少,不论白天还是晚上,都常常觉得冷冷清清。

”程小姐告诉记者,她最常去友谊的超市买大袋猫砂。

“我发现只有我一个人买这个商品,因为每次买完,我都会仔细数数还剩几袋在货架上,等我再去买的时候,剩下的猫砂不多不少还在那里等我。

”近日,记者来到友谊时代店的现场,发现五楼和四楼的电器和超市商场都被围蔽起来。

而三楼到一楼的商场内,零星走过的顾客比销售人员还少。

三楼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上面两层正在装修,10月8日开始的,预计11月可重新营业。

对于广州友谊时代店的转型,广州友谊商场董事长房向前表示,友谊时代店计划从百货整体转型为城中奥特莱斯,“做折扣店的面积有限,因此不再做电器和超市,而是全力做强穿戴类的奥特莱斯。

在传统零售业发展过程中,这也是广州友谊的一个新的创新和摸索”。

房向前特别表示,折扣店不会做国际一线品牌,而是以国内和港澳品牌为主。

老区街市状元坊三成商铺正在转租除了中高端百货,以年轻人为主要目标群的状元坊显得更为萧条。

不仅大部分商铺“无人问津”,更有超过三成商铺都贴上了出租信息,一些店主为了吸引租客贴上了具体租金的金额,有一些位置较好、离大马路较近、人流较多的商铺居然铺租低至1000多元每月。

李小姐在状元坊卖皮带,她告诉记者:“铺主最近打算转让,为了清货,所以每条皮带都是10元。

”除此之外,很多商铺都是处于“清货”状态,一些位置不好、处于内巷的商铺索性拉上铁闸关上了门,状元坊的后半段有20余家商铺更是如此。

虽然状元坊位置不差,但是李小姐说这里的很多设施都不如大商场齐全,没有停车的地方,附近也没有地铁口,公交车站等车的空间也很窄。

“有些顾客抱怨,说在这里逛街不能遮风挡雨也没有空调,走个路也要日晒雨淋,走累了也很难有地方休息。

何况我们商品的种类不如网上丰富,根本无法竞争。

”李小姐说。

区域中心中华广场铺租太贵难顶压力店员小李在中华广场销售皮包,她有点失望地告诉记者,商铺最近生意并不乐观:“广州这两年开那么多新的商场,而且都类型相同,把很多顾客都分走了,我们的生意自然就差很多了,而且铺租还是这么贵,这个地段每年都只升不降,不要说和别人竞争,连生意都很难做下去了。

”记者发现,除了一些名气较为大的服饰店和鞋店尚有人气外,在中华广场的一楼,竟已有10间卖服饰或玉石的商铺人去楼空,纷纷贴上“旺铺转租”。

就连过去买衣服和试衣服都要排队的“H&M”,试衣间前也不再“大排长龙”。

最旺地段时尚天河生意比去年难做“今年的生意比去年真是难做很多。

”时尚天河某精品铺档主透露,以前生意好的时候每天可以卖出三四十件首饰或更多,但现在每天能卖出的不超过10件。

记者昨日在现场调查了三个小时发现,时尚天河有六成至七成商铺属于“门可罗雀”的状态,一些刚刚放学的学生或者下班的年轻人也只是匆匆瞄几眼就离开,并没有想购买的欲望。

卖衣服的罗女士说,很多人走惯了隔壁百货的商铺,就很难再走多几步到时尚天河来,“很多客人对那里熟门熟路,而且它们食肆有中式有西式,地下的又一城也有很多小吃档,还有更多类型的店铺,例如超市、电器,吸引力也比这里大很多。

”罗女士说。

新城新店花城汇过客比顾客更多花城汇是近几年来广州市的重点商业项目之一,位于广州CBD核心位置,只是自开业以来,“花城汇”却一直被反映有点“冷”。

某家精品店的售货员告诉记者,这里铺租贵,而且生意不好。

“我刚刚调来的时候,比较差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才一两百元,现在才慢慢好转,有时候会上千元。

”她说,20平方米的小店一个月铺租要一两万元,而且还一直在涨,若生意不好转,真的很难维持。

记者还看到,花城汇北区的人流量虽多,但大部分人行色匆匆,都赶着搭乘APM或地铁,很少有真正停住脚步逛街的人。

当问及是否知道花城汇有三个区域的时候,很多商场的销售员和顾客都表示不清楚。

“三个区域相互隔开,只靠APM的运输,难怪很多人不知道,而且中区、南区大部分商铺还未开业,感觉很多设施需要完善。

”一位花城汇的店铺老板表示。

专家看法商业物业供应量过大据《2013广州商贸业蓝皮书》分析,2010年-2012年,广州新增零售商业面积合计共超过200万平方米,而在未来3-5年,新增零售面积将逾400万平方米。

按此推算,广州市零售面积年均增长约70万平方米。

但是,按2000-2010年广东省城镇人口年均增速4%计算,广州市每年仅有40万-50万新增城镇人口。

根据行业分析数据,一线城市的人均零售面积为1-1.2平方米。

可见,广州商业供应的增速已明显高于城市人口发展速度,这将直接导致商业地产生态链的严重失衡,预计短期内广州商业地产市场将进入调整期和消化期。

这个分析从一方面说明了广州目前很多商圈面临的问题,天河北等商圈的“衰落”也许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天河北商圈衰落是自然的,你看现在很多公司的总部搬到珠江新城去了,这里的高端消费人群就少了。

”身处其中的程小姐如此感叹。

“天河北商圈的消费确实在下滑。

”广东流通业商会执行会长黄文杰表示,天河北的零售业,包括时代广场、中天购物广场,十几年来本就不算非常红火,随着天河路商圈的兴起,特别是太古汇的开业对天河北的高端消费又形成了直接的分流。

当然,广州的其他一些非主流商圈如状元坊、中华广场等都面临商业地产供应量大增带来的分流问题。

而有专家更指出,如花城汇、时尚天河等地下商业物业更是因广州的地下商业面积近两年的井喷,陷入了招商难或招来了商家依然经营不见起色的困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