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鼠》的教案设计5篇《松鼠》语文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观察动物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3、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中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课前准备:1、教师搜索有关松鼠的图片,并查阅有关资料制成教学课件。
2、学生简要了解作者布丰,查阅生物课本及与松鼠有关的书籍,制成知识卡片,同时预习课文解决本课生字词。
3、在家观察一种小动物,着重观察它的一两个特点。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风光旖旎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电视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法国作家布丰向我们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今天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出示学习目标:(学生齐读一遍)1、学习本文观察动物的特点,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2、学习本文准确的说明,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
3、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对小动物的兴趣,培养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意识。
三、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读准下列生字词驯(xùn )良矫(jiǎo)健帽缨(yīng)苔藓(tái xiǎn)榛(zhēn)子榉(jǔ)实蛰(zhé)伏分杈(chà)2、思考问题:作者写出了松鼠的哪些突出的特点?明确:松鼠总的特点:漂亮、驯良、乖巧给人的感觉:讨人喜欢3、再读课文,把握内容设想:如果你是松鼠家族的一员,请你为在坐的朋友展现一下你的这三个特点好吗?(提示:根据文章内容进行介绍。
)引导得出:结构:由总到分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1、作者为什么能把松鼠这个动物写得栩栩如生、跃然纸上?教师引导得出:(1)全面细致的观察;(2)抓住了松鼠的特征;(3)运用准确生动形象的语言。
必不可少的是:浓浓的情感。
五、比较阅读:我们刚读了《松鼠》这篇文章,再来看这一篇介绍松鼠的文字,想一想两篇有什么区别,为什么?又称灰鼠、普通松鼠。
哺乳纲,啮齿目,松鼠科。
体中型,长20-30厘米,尾20多厘米,尾毛蓬松。
体毛多灰色,有的赤褐,腹面灰白色,冬季耳尖生出毛簇,耳壳灰黑色。
前后肢均发达,前肢4指,后肢5趾,指(趾)端钩爪锋利,便于攀登。
行动敏捷,善于在树枝间穿行、跳跃,嗜食松子、胡桃等果实,有时也食昆虫和鸟卵,冬季有贮集食物的习性,为森林害兽。
可用树叶等筑巢,有时也用鸦、鹊废巢安身。
每年产仔1~4窝,每窝5~10仔。
尾毛可做笔,毛皮可制衣。
我国东北分布最多,西北等地也有出产。
六、拓展延伸:1、提问:布丰写到的松鼠这么惹人喜爱,可是文章最后一句却说“它们的肉可以吃,尾巴可以制成画笔,皮可以制成皮衣。
”你怎么看待这一说法?教师引导总结:我们不仅不能伤害它们,还要能保护这些可爱的小动物,并向周围人进行宣传!2、请设计一套四枚的松鼠邮票(你认为这套邮票该从哪些方面反映松鼠的特点?谈谈你的设计构想)七、课后作业:1、请你也选择某一种最令你感兴趣的小动物跟踪观察,写一篇三百字以上的观察日记,要求:①注意抓住它的一两个特点;②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③写出自己的思想感情。
2、收集与松鼠有关的图片资料,便于在后面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时交流。
八、板书设计松鼠布丰漂亮驯良讨人喜欢乖巧《松鼠》的教案设计篇二知识与技能学习抓住事物的特征进行观察和形象生动说明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
重点:1、理解说明的顺序。
2、学会写简单的说明文。
难点:学会抓住特点来说明事物的方法一、导入新课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
它既有五彩缤纷的自然景观,又有千姿百态的花鸟虫鱼,还有形形色色的飞禽走兽。
同学们可能看过中央8台播放的《动物世界》,平时对小鸡、小鸭、小狗、小猫等小动物有着浓厚的兴趣。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说明文就介绍了一种非常有趣的小动物——松鼠。
二、走进作者:布丰(1707-1788)法国著名学者、博物学家、作家,生于蒙巴尔城的贵族家庭。
从小受教会教育,爱好自然科学。
26岁入法国科学院,他用毕生精力经营皇家花园,并用40年时间写成36卷《自然史》。
三、预习检测:驯良(xùn) 乖巧(guāi) 蛰伏(zhé)惹恼(rě)褐色(hè)矫健(jiǎo) 爪子(zhǎo)遮蔽(zhèbì)分叉(chà)翘起(qiào) 勉强(qiǎng)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先总说松鼠的特征--具体说明松鼠的主要特征--补充说明有关松鼠的一些知识。
2、划分课文段落层次,明确本文采用的主要说明顺序,结合完成课皇思考和练习一,1、3题。
五、合作探究:1、分析第一部分,(1)从中找出说明松鼠主要特征的词语,即"漂亮"、"驯良"、"乖巧"随文解释这三个词的含义,(2)结合读中提示,这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这一题,明确观察顺序由外到内,为什么采用这种顺序,与下文2-5小节内容排列的联系。
2、分析第二部分第一层,即第2自然段。
(1)松鼠外形的漂亮体现在哪些方面?(2)哪些词能说明其漂亮?(3)这段文字除运用说明发外,还采用了哪种表达方式?主要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4)归纳总结,初步指明用拟人手法进行说明可使读者对松鼠漂亮的外形留下深刻印象。
(5)齐声朗读这一自然段。
快速阅读了3-5节,结合思考练习五,围绕松鼠的"吃"、"住""行"分组展开了小型讨论,可根据课文中内容加以合理想象,设制一定的情节,以小故事的形式向同学们讲述。
目的:1、通过讨论了解松鼠内在习性的"驯良"和动作的"乖巧"2、精彩的故事片断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更熟悉,进一步体会生动说明的妙处。
3、训练了想象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4、明确课文中材料安排与我们的讨论的不同之处,从而掌握根据事物特征组织材料的方法。
5、第三部分,补充说明的作用。
六、精读品析:组织学生阅读布丰写的其他动物的片段,进一步体会布丰的语言特点。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几个片段。
(重点就看一个片段)看一幅狼的图片,想一想说一说狼在人的眼中是怎样的形象?(明确:贪婪、狡诈、凶残等等。
)联想有哪些和狼有关的成语?(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等)。
通过幻灯片展示描写狼的片段,并请学生思考:片段中的狼是一幅怎样的形象?会让你联想到什么样的人?(孤独无助、象荒原上的流浪汉。
这就是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笔下的狼。
布丰笔下的狼是可怜无助的,布丰让我们对狼现在的处境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明确布丰写动物的语言特点:语言生动形象、富于感情)七、拓展延伸:"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竖起来,爱吃萝卜和青菜,蹦蹦跳跳真可爱"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一首儿歌,小白兔也是同学们非常喜爱和了解的一种小动物。
请同学们仿照《松鼠》一文的写法,采用生动说明的手法,抓住白兔的特征,写一篇关于"小白兔"的说明文。
板书设计:十五、松鼠漂亮:面容、眼睛、身体、四肢、尾巴(外形)讨人喜欢驯良:活动范围、活动时间、吃的食物(性格)乖巧:过水、反应、跑跳、叫声、情绪、搭窝(行为)说明顺序:先总后分再补充说明语言特点:拟人化的描写,生动形象教学反思《松鼠》是一篇文质俱佳的文艺性说明文,在教学时我将体会本文抓住事物特点生动说明的方法放在第一位,在此基础上再带领学生学习如何生动说明事物的方法。
在教学时,我也采用了这样的思路。
教学开始,我先由松鼠视频导入,让学生自己动笔先介绍一下他们在短篇中所看到的松鼠,然后再引入布丰的《松鼠》,重点是将课文中生动介绍外貌、动作的语句与学生自己所写的片断进行比较,从中寻找自身语言的不足,归纳课文语言的生动之处。
最后,运用所学方法为大熊猫拟一段介绍词。
松鼠教学设计篇三[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认识 11 个生字。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了解松鼠的特点;激发学生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人文情怀。
3.引导学生感受课文中准确的说明和生动、形象、细致的描写,积累语言。
4.引导学生能用较准确、生动的文字对某一动物的特点进行说明。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阅读中感受松鼠的特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布置学生搜集相关资料。
了解作者和松鼠的有关知识。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课件播放松鼠影片,再现课文内容。
2.看了录像,你喜欢松鼠吗?为什么?3.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封也非常喜欢松鼠,在他的笔下,松鼠是什么样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文中看一看。
(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检查字、词读音。
注意读准“玲珑、苔藓、勉强、圆锥”等词语。
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布封笔下的松鼠给你什么印象?三、阅读提示,明确要求1.这是一篇文艺性说明文,也是一篇略读课文。
阅读提示中提出了明确的学习要求,大家先读一读,勾一勾。
(学生阅读勾画,教师相机提出建议。
)2.依据要求,师生共同制定学习目标。
(1)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松鼠?可以就你最感兴趣的某一部分绘制一幅图,给它起一个名称,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画面。
(2)阅读课文,勾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段,并说说喜欢它们的原因,想想在表达上与《鲸》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3)从哪里可以看出作者对松鼠的喜爱?品读有关句子。
四、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个问题自学探究,再在四人小组内讨论交流,就不同意见进行磋商,并听取同学的独特见解。
师生评议。
五、全班交流,突破重点1.阅读文章,抓住要点。
引导学生从总体入手,在阅读中抓住文章的要点,知道文章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内容。
(课文各段第一句点名了说明对象,即文章是从松鼠“外形漂亮”“行为乖巧”“性格驯良”三方面来具体说明的。
)2.探究本文与《鲸》在表达上的异同,本课的教学重点。
(1)设计下列句式引导学生归纳。
相同点之一:《松鼠》和《鲸》都用了__________的方法,例如相同点之二:《松鼠》和《鲸》都__________,例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计下列表格,引导学生比较。
不同之处《松鼠》的举例《鲸》的举例3.再次阅读,总体感受,深入体会。
引导学生再次阅读,从总体上深入领会文章,鼓励学生以赏析的态度来深入理解文章,深化对“松鼠”的认识。
六、拓展延伸在布封笔下,小松鼠善良可爱,大象温和憨厚,鸽子夫妇相亲相爱,具有人类的一切美好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