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纸船和风筝》
优秀教案
研究认字写字和默读课文,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教学步骤:
1.引入:通过展示动物图片和词语卡片,引导学生认识本
课涉及的生字和词语。
2.识字写字:让学生初读课文,标出不认识的生字并进行
猜读。
教师可安排互动交流环节,引导学生读准字音。
对于写字,教师可联系语文园地一和语文园地五中的书写提示,帮助
学生复巩固左右结构的汉字的书写要点。
3.默读课文: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默读质量。
比如,默
读第1至6自然段,找一找小熊和松鼠彼此祝福的话;默读第
7至11自然段,想一想谁先提出和好的请求,让学生在默读
中提取简单信息。
第2课时
课时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友谊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
1.复:通过展示多媒体课件和风筝、纸船图片,复课文中
的情节和词语。
2.理解运用:教师可以借助图画、想象画面来理解词句。
比如,“乐坏了、很难过”,可以激发学生展开想象,结合小熊的表情和动作说一说。
在想象画面中,深入体会XXX当时的
心情。
3.总结: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研究内容,体会友谊的重要性,并对如何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所感悟。
小熊拿着纸船,高高兴兴地跑去找松鼠。
1)指导学生朗读第2自然段,理解小熊的举动。
2)设计情境,让学生模拟小熊的举动,拿着纸船去找“松鼠”,感受友谊的美好。
3)指导学生朗读第4自然段,理解松鼠的举动。
过渡:小熊和松鼠互相送礼物,这是多么美好的友谊啊!那么,如果你和你的好朋友在一起,你会送什么礼物呢?
3.研究第3、5自然段,感受友谊的力量。
1)指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理解小熊和松鼠的友谊。
2)设计情境,让学生模拟小熊和松鼠的举动,互相送礼物,感受友谊的力量。
过渡:小熊和松鼠之间的友谊是那么美好,他们彼此关心,互相帮助。
那么,在你和你的好朋友之间,你们之间的友谊是怎样的呢?
4.研究第6自然段,总结友谊的重要性。
1)指导学生朗读第6自然段,理解友谊的重要性。
2)让学生自由发言,分享自己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感
受友谊的温暖和重要性。
设计意图:
通过情境创设、词语理解、模拟举动、分享经历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友谊的力量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情感体验能力。
同时,通过对课文的深入研究,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纸船漂到了XXX家门口,风筝飘到了松鼠家门口。
注意
到第一组句子中“漂哇漂”的描述,说明了纸船从山顶漂到山脚的曲折路程。
观察第二组句子,发现“跳哇跳”和“爬呀爬”形象
地表达了兔子跳得不容易和乌龟爬得很辛苦的情境。
在第三和第五自然段中,小熊和松鼠收到了纸船和风筝后,都感到非常开心。
我们可以用“高兴极了”、“开心极了”、“高
兴得不得了”等语言来描述这种喜悦的心情。
通过问答的方式,引导学生表达小熊和松鼠的心情。
最后,通过齐读第1至6自然段,让学生感受到松鼠和小熊之间的友谊,同时也可以通过贴卡片的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中的情境和角色。
在书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结合形声字构字规律、上下文和生活经验来记忆和理解生字词的读音。
研究五个生字“折、XXX、祝、抓、但”,特别要注意“祝”字的左边是“礻”,不要写成“衤”,而“抓”字的右边是“爪”,不
要写成“瓜”。
在学生练时,教师应该巡视指导,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授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通过关键笔画的指导,引导学生书写正确的汉字,强化了学生的书写能力。
本课的目标是:一是会写“扎、哭”两个字,还会写“纸船、松果、纸条”等七个词语;二是研究课文第七至十一自然段,
理解课文内容;三是懂得当朋友之间出现问题的时候,宽容、谅解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首先进行词语听写,复上节课的内容,检查错误并进行纠正。
然后回顾上节课的内容,为本节课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进行默读课文,研究第七至第十一自然段。
在研究第七至第九自然段时,要感受难过的心理,想象松鼠和小熊的心理活动,如XXX想和小松鼠做朋友,小松鼠想得到小熊的
原谅。
在研究第十至第十一自然段时,要感受友谊的力量,理解“哭”的含义,明白“美丽的风筝”中“美丽”的含义。
在教学中,我注重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特别是书写方面的训练。
通过学写“扎”字和“哭”字,我帮助学生掌握了正确
的书写方法和注意点。
在练中,我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使他们的书写更加规范化、科学化。
3.强调友谊的重要性。
在教学中,我强调了友谊的重要性,让学生认识到宽容、谅解是维护友谊的关键。
通过让学生想象小熊看到纸船向他漂来的情景,引导他们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感受,让他们深刻理解了友谊的真谛。
通过以上教学方法和策略,我成功地引导学生深入体会文中小动物的心情及思想,用情感联络学生的感官、感受。
同时,我也加强了学生的语文基本功训练,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最终,学生们在欢声笑语中度过了这堂富有童趣的语文课。
在我的教学中,我非常注重语言文字的训练。
在课文中,有两个音同义异的字——“漂”和“飘”,一个是指纸船在水中漂浮,另一个是指风筝在空中飘荡。
我会通过出示两个句子的方
式,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并说出答案,以此来帮助他们理解这两个字的区别。
在教学的最后阶段,我会设计问题让学生回答“你学到了什么”,这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还能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删除了明显有问题的段落,改写了部分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