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七课《成长的烦恼》之青春的萌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第七课《成长的烦恼》之青春的萌动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科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
第七课《成长的烦恼》之青春的萌动
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青春期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结果,是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

(2)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寻找各种办法实行自我调节,减少烦恼。

2.水平目标:让学生通过互动理解“想入非非”的生理基础,了解自我,培养他们把握与异性交往尺度的水平。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理解青春期的生理和心理变化,掌握消除青春期烦恼的方法,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教学难点
“青春发育”是教学难点。

因为涉及男孩女孩生理方面的内容,学生年龄小,难免会产生难为情、不好意思的心理,课堂上会出现哄堂或闷堂现象。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教师:最近我们班出现了很多新现象,到底发生了哪些现象呢?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小演员们的精彩表演。

学生表演小品:
(1)一位男生球打得特别好,引来一位女生的倾慕。

(2)某女生特别注意打扮自己,并与同伴说:某某男生喜欢我,看他看我的眼神就不对,真讨厌。

(其实并非如此,是她自己的想像)(3)一位男生拿着同学恶作剧的纸条到处宣扬说某某女生喜欢某某男生。

(二)理解青春期的“想入非非”
1. 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为什么会出现小品中的这些现象?
(2)同学中间还有哪些类似的现象,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2. 表现下列案例,让学生分析案例中小红的心理。

小红的苦恼
进入中学以来,小红发现班上的同学小强不但学习成绩棒,而且性格活泼开朗,很有幽默感。

小红发现自己总希望引起他的注意,上课常常走神,有时更是想入非非。

特别是看到他与其他女同学交往,心里就有些难受。

小红为此很苦恼。

3. 教师讲授青春期少年的性心理发展。

像同学们这样想与异性同学相处、交往是一种正常的心理现象。

一般来讲,女孩子在11岁左右,男孩子在13岁左右,就会进入人生的第
二生长高峰期——青春期。

进入青春期后,身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女孩子会来月经,发育;男孩子的肌肉会更加发达,会出现遗精现象。

这些都是在性激素的作用下产生的,随之产生性心理的变化,就会出现“想入非非”的现象,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会表现得更加突出。

这是完全正常的现象,完全用不着自责和烦恼。

(三)了解解决“想入非非”问题的途径
学生讨论如下问题:
1. 产生像小红这样的心理现象之后应该怎么办?
2. 碰到一些自己不能解决,而又不好意思向父母请教的问题该怎么办?
教师小结:我们碰到青春期的问题或其他自己不能处理的问题时,能够去找班主任、爸爸妈妈、学校里的心理咨询老师等,请他们为我们出谋划策。

(四)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
1. 教师:同学们对异性产生这样或那样的想法甚至幻想都是正常的,我们应该准确对待,合理调节,把握合理的尺度,否则,会导致不良后果。

2. 表现下列案例,学生分析,总结出把握尺度很重要。

班上某男生,因学习交流与班里的某女生来往比较密切,久而久之,他们互相产生了异样的感觉,于是这对男生和女生开始互相注意,上课时传纸条,有时连老师讲课都听不进去。

全班同学对他们的行为议论纷纷,课上、课下都交头接耳地谈论这事。

3. 四人小组讨论:如何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呢?能够先给学生一个案例,让学生讨论他们的交往是否适当,然后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

我和他以前是小学同学,当时两小无猜,后来他转学走了,初中竟然又考到同一所学校。

彼此见面既欣喜又温暖,我总会因他的出现而心跳加快。

中午我们一起吃饭,放学我们一起回家。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约会,我心中既高兴,又有种不安,感觉这样做不对,但又控制不住对他的想念。

我该怎样办?
4.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能够用演、唱、说等方式表达本组讨论出的办法。

中学生异性交往的原则与方法
异性交往的原则是:“自然”与“适度”。

所谓“自然”原则,就是在与异性交往过程中,言语、表情、举止、情感流露以及所思所想要做到自然顺畅,既不盲目冲动,也不矫揉造作。

所谓“适度”原则,是指异性交往的水准和方式要恰到好处,应为绝大部分人所接受。

准确、恰当的交友方法有:
首先要克服羞怯。

与异性交往要表情自然,仪态大方。

以免使正常的异性交往误入歧途。

其次要真诚坦率。

在交往过程中要做到坦荡无私,以诚相待,这是建立和发展良好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切忌以“友谊”或“友情”为幌子招摇撞骗,心术不正地骗取异性的感情。

再次要留有余地。

虽然结交的是知心朋友,但是,所言所行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

交往中的身体接触要把握好分寸,不能过于轻浮,也不要过度拘谨。

在与某一个异性的长期交往中,要注意把握好双方的关系水准,不要走得“太深”、“太远”,以免超越正常交往的界限。

5. 教师总结:谁说青春无忧,谁说青春尽乐。

但只要我们不为想入非非而自责,珍惜友谊,把握尺度,正当交往,就一定能解决好这些心理问题,使自己健康成长。

四、对本节课设计与改进的教学反思
通过这次的远程培训,本人受益匪浅。

例如,在这次教学设计中我将所学方法有效使用于七年级上第七课《成长的烦恼》的教学设计和讲解中,成效很大。

七年级的学生,入学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依次是学习、人际交往。

进入青春期的学生,有着强烈的与他人交往的需要。

但是他们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青春期的“想入非非”,遇到心理问题时怎样寻找各种办法实行自我调节,减少烦恼,对交往时的学问不够了解。

所以,让学生了解青春期的“想入非非”是青少年性生理发育的结果,是生理变化引起的心理变化。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知道遇到心理问题时要寻找各种办法实行自我调节,减少烦恼。

所以本课的设计理念是从学生本身的需要出发加以科学引导,让他们明白“想入非非”的生理基础,了解自我,培养他们把握与异性交往尺度的水平。

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使他们获得积极、愉悦、健康的成长体验。

图文结合并配上多媒体的使用上效果非常的生动形象,在教学中采
用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并充分使用所学的新理念,使课堂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并且在课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多次采用与学生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材料让他们感知体会,通过他们的一言一行来引导他们,将所学到的观察课堂的方法合理用上,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走进他们的世界,提升了教学效果。

总来说之,能在这次的教学设计和课堂使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是与这次国培中学到的新理论和好的指导分不开的,希望以后学到更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