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管理专业导论

酒店管理专业导论

《酒店管理专业导论》课程教学方案《酒店管理专业导论》是一门主要以介绍酒店管理专业及相关专业培养为内容的课程,课程针对酒店管理专业入校的大一学生,让学生全面了解酒店管理专业的主要内容及大学学习各阶段需要掌握的学习内容和主要技能.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能够有目的,有目标,有计划的进行专业学习,让学生不盲目学习,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热情。

由于大一学生刚从高中学习进入专业培养阶段,对本专业的了解知之甚少,特别对本专业今后的发展情况,就业情况,专业技能的要求,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都没有全面的认识,所以在这个阶段开设该课程,对整个大学的专业培养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利于学生树立职业信心.课程授课为理论课+实训课的形式开展教学.(一)课程教学内容一、酒店管理专业简介1、酒店管理专业专业介绍.本专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要求学生掌握经济管理基础理论,酒店、餐饮与旅游基础知识,具备酒店基本管理与服务能力。

学生毕业后主要去各饭店、酒店、宾馆从事酒店基层管理及餐饮、客房服务工作。

酒店管理,是全球十大热门行业之一,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在全球都是一直很紧缺的。

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局面。

2、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前景和发展.(1)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复苏与快速发展,酒店行业在全球与中国地区的发展速度与就业率将远远超出传统型行业。

(2)全球很多著名大学均开设酒店管理专业,在这些著名的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课程设置之中均提供为期半年至一年不等的带薪实习和理论课程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活动内容,其毕业生就业率远远高于其它专业的学生。

(3)酒店行业其薪金与社会福利收入远远高于其它传统行业,同时随着工作经验的增加其工作地位会稳步上升。

(4) 2010年上海世博会将会大力促进中国酒店行业的蓬勃发展,其行业前景非常乐观.(5)中国各地大中小城市均把旅游业作为其经济增涨的源动力,其政府与社会投资将不断增加,将会是中国最具活力的行业。

3、酒店管理专业的培养要求(1)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主要学习经济管理基础知识、酒店基本理论.本专业突出技能培训,学生在学习期间,将接受酒店、宾馆的餐饮、客房顶岗实习实训等多方面的技能训练。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现代酒店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技能技巧,熟练操作前厅、客房、餐饮和康乐部业务,能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酒店业发展需要,在酒店和旅游相关企业从事工作的高技能型人才。

(2)人才培养素质要求职业能力要求1.具有熟练的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和康乐部门的服务操作技能。

2.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较强的旅游和酒店职业道德践行能力。

3.具有较强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口头、文字表达及人际沟通能力。

4.具有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酒店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5.酒店管理是资格证书。

6。

具有旅游产品营销与旅游活动策划的能力。

7.具有较好的项目活动组织能力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职业知识要求1.掌握本专业所需的文化基础知识.2. 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和康乐等部门的相关营销和管理专业知识。

3. 熟悉旅游管理的基本常识,具备一定的导游技能。

4. 具备一定的交通、保险等相关知识。

5.具有较好的汉语、英语、计算机方面的知识,能熟练地运用普通话进行表达,能用英语进行导游和酒店涉外服务。

6。

掌握旅游职业道德和法律法规的基础知识和礼仪常识。

3、旅游管理专业的就业方向。

主要就业岗位:在星级酒店或涉外酒店的前厅部、客房部、餐饮部、康乐部、公关销售部、人力资源部、商务中心等部门从事一线接待服务与相应的市场开发基层管理工作;在一般酒店或旅馆从事中、高级管理岗位工作;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从事相关管理与服务工作.其他职业岗位:涉外企业市场营销人员、商务文秘人员、各类企事业单位公关人员,各类会务中心高级文员等。

教学目标:通过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介绍,学生能够全面了解所学专业的性质、特点、发展方向、就业状况、专业技能要求等,增加学生对本专业的认识度,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热情,有利于专业培养的开展。

二、酒店管理专业培养计划1、酒店管理专业培养时间及各学期的课程安排专业培养时间:采用2+1模式,即2年校内理论知识学习,一年校外实习相结合教学。

总学期数为6个学期,其中前4学期校内理论学习,后2学期校外实习.附2010级酒店管理专业教学计划表[附件1]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说明:第四学期开设的专业必修课为前厅服务技能、客房服务技能、餐饮服务技能,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技能、会展服务于管理技能,五门课程理论部分占一半学时,在学校完成;实训部分占一半学时,在校外实训基地(酒店)完成,理论部分需在开学第九周结束。

[附件2]专业选修课开设计划2、酒店管理专业各专业课程简介专业核心课程:旅游概论、现代酒店管理、前厅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职业道德与法规.专业实训课程:旅游认知实习、旅游管理模拟实训、星级酒店毕业综合实习。

(一)主要课程1、酒店管理概论主要讲述管理学基础及酒店管理的基本内容,通过管理职能、管理制度、管理方法、经营理论和酒店业务运转等内容的教学,采用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市场调查、业务见习等教学方法,使学生掌握酒店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为今后从事管理工作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

课程总教学时数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54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2、酒店服务英语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饭店专业英语听、说、读、写四项技能的综合训练。

结合我国、我省自身的特点,以实用性为原则,通过情景模拟练习巩固知识,介绍酒店实用英语的句型、学习手段和方法,使学生感到学有所用,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具有创新性和实用性的酒店接待人才奠定扎实的专业基础。

课程总教学时数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42学时,实践教学30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三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3、食品营养与安全本课程以基础营养为核心,由基础营养、特殊人群营养、营养与健康、公共营养和食品营养五部分组成.基础营养部分的主要讲授营养素的体内过程和各营养素的生理功能、缺乏症,营养素的人体需要与供给;特殊人群营养主要讲授不同人群的营养要求与保证;营养与健康主要讲授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慢病病人的营养支持与改善;公共营养部分主要讲授正常人群的营养监测与营养改善计划的实施;食品营养部分主要讲授各种食物中营养素的含量及烹调加工过程中营养素的损失、保存等。

课程总教学时数36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察4、酒店公共关系主要教学内容:学习公共关系管理的一般原理和常识,掌握基本的公共关系流程和工具,清楚酒店公共关系的制订原则和方向,了解优势酒店品牌的公共操作方法和实务技巧,开拓公共关系管理的视野,胜任公共关系工作。

课程特色:专业、系统、实战、实效、可操控、可借鉴是最大特色,生动、鲜活的企业实例讲授,为学员解决所面临的公共关系管理问题,使企业制定出最独特、最具价值和最有效的公共关系战略、策略,使公共关系人员能力得到极大提升。

课程总教学时数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三学期,考核方式:考察5、旅游心理学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属必修课程. 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游客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企业管理心理的基本知识,正确理解和掌握旅游心理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的心理知识解决旅游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为其它旅游理论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本课程计划内学时54课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三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6、前厅服务技能主要讲授前厅接待服务、投诉处理、房价管理、员工激励、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前厅接待的模拟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前厅服务工作,达到中级服务员水平,并具备初步的业务主管的能力。

课程总教学时数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建议开设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7、客房服务技能主要讲授客房整理、客房设备、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客房清洁的实际操作,客房各项服务规范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客房的服务工作,达到中级服务员水平,并具备初步的业务主管的能力。

课程总教学时数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建议开设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

8、餐厅服务技能主要讲述酒店的餐厅布局,餐厅设施、员工激励、安全管理等内容,通过中西餐厅摆台、托盘等实际无法训练,使学生熟练掌握餐厅服务工作,达到中级服务员水平,并具备初步的业务主管能力。

.课程总教学时数72学时(4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36学时,建议开设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9、酒店康乐服务与管理技能《康乐服务》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一门职业任务课程。

本课程主要讲授康乐服务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康乐服务的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从事康乐服务岗位的职业素质,适应行业发展和职业变化的能力。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康乐服务的基础理论知识,了解康乐服务的内容特点,熟悉酒店康乐部的岗位设置和从业人员素质要求,掌握康乐服务的基本流程和方法技巧,具备熟练的康体、娱乐和保健项目服务技能.课程总教学时数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27学时,实践教学27学时,建议开设在第四学期,考核方式:考试10、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是酒店管理专业的专业课,是该专业学生进一步了解旅游者行为特点、学习旅游经营管理理论与实务相关课程的理论基础课程。

课程内容主要从三方面展开:即消费者心理活动过程、消费者购买决策过程和消费者环境。

心理活动过程包括动机过程、信息处理过程、学习过程、情感过程、态度过程和消费者个人心理因素及其相关的价值与生活方式。

购买决策过程包括认识问题、搜寻信息、方案评价、购买行为和购买后行为。

消费者环境包括文化、社会阶层、参照群体、家庭和信息流。

每部分内容从基本概念入手到阐述相关的理论,从对消费者行为特点的说明到影响消费者行为因素的分析,并相应地提出有关问题对经营者的启示,以便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课程总教学时数54学时(3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实践教学18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试11、中外饮食文化本课程是酒店管理专业一门必修的专业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特点和文化概念的基础上,掌握中国饮食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研究体系,使学生能够了解与掌握中华饮食文化的基础理论,中外饮食文化的区域性和层次性,茶文化与酒文化以及食俗、食礼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领略饮食文化的博大精深.课程总教学时数36学时(2学分),其中理论教学36学时,建议开设在第二学期,考核方式:考察12、会展服务与管理技能《会展服务与管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通过对本门课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于管理基础,会展专业流程以及相关会展管理工作的认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