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更改控制程序1. 目的:对设计更改进行有效的管控,确保更改后的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客户及公司内部持续改进的要求,有效控制成本,意在增强客户满意。
2. 范围:适用于会涉及产品BOM表用料有变动的所有方面的更改。
3. 职责:3.1 营销部3.1.1负责客户变更要求的接收、内部传递及内部跟踪。
3.1.2负责变更产品交期、价格、库存处理等事宜与客户的沟通协商。
3.2 研发部3.2.1负责对小范围变动,变更可行性的评估和确认审批,大范围变动由研发组织各部门评估变更可行性并进行可行性评价和审批。
3.2.2负责产品变更设计合理性跟踪。
3.2.3负责设计变更相关的设计、工艺文件、图纸、BOM表等变更3.2.4负责技术问题与客户的沟通、协商。
3.3 品质部3.3.1负责对涉及变更新购物料的检验和变更产品打样的检验并根据变更要求修改相关检验3.3.2负责采购购买之由于变更需要新购材料及/或配件的检验。
3.4物控部3.4.1负责涉及变更所需新增物料的采购,确保物料及时到位。
3.4.1 负责变更前产品专用材料和变更前成品、半成品在产线和仓库的产品规格、数量盘点。
并提供相关部门。
3.5制造部3.5.1负责因产品变更需要做试样时变更后产品的打样。
3.5.2负责与制造部工作内容相关其它变更需要的调整,如标签和印网的调整、新模具的购置等。
3.6内部技术改良要求由需要更改设计的公司相关部门提出4. 操作内容说明:4.1内部技术改良要求4.1.1由研发部提出的基于成本、性能优化、产品标准化需要及/或修正原先设计不合理的地方为目的进行的一种涉及到BOM表有变动的技术改良要求。
4.1.2由制造部在制作过程中基于产品制作效率提升提出的涉及需要变动BOM表的技术改良需求。
4.1.3品质部针对客户对产品的投诉及/或内部发现的质量问题,基于改进或解决问题需要进行变动BOM表的技术改良要求.4.1.4物控部基于物料种类的合并优化、便于管理及/或其它与物料成本控制或供应问题相关需要变动BOM表的技术改良要求。
4.1.5公司其它部门提出以增加强产品竟争力、增强顾客满意等为目的内部技术改良要求。
4.1.6公司对已提供给客户使用、客户确认过的产品,设计更改范围内的任何内部改良需求需提前征得客户的同意方可实施。
具体按《偏差替代程序》操作。
4.2客户技术变更要求:4.2.1由客户提出。
客户出于其产品配套升级、出口认证或其客户或其它改进或变更需要要求变更原供给其产品的性能参数、指标、外形结构、安装尺寸、用料、打包方式等。
4.2.2客户提出的技术变更要求一般由公司营销部通过各种渠道接收并填写《设计变更申请单》传递至研发部。
特殊情况下,客户若直接向其它部门提出,均须传递至营销部,由营销部按流程下《设计变更申请单》落实执行。
这种变更的要求包括样品实物、书面要求(订单、传真、书面邮件、图纸等)、照片、电子邮件、视频资料等,但这种变更的要求需要是客户的授权部门人员提出的,且有相关证据足于证明变更要求是可被客户承认的。
4.3设计更改申请单:4.3.1针对客户技术变更要求由营销部填写经主管确认后交至研发部作下步处理。
4.3.2针对内部内部技术改良要求由需要提出改良要求的部门填写,经该部门主管确认后交至研发部作下步处理.4.4研发部可行性评估:4.4.1针对小范围的变动指变更后同变更前产品相比只涉及产品使用的用料有数量上的变动或公司现有其它物料的更换。
制作工艺、使用设备及检验方法无大差异,更改不会涉及会产生变更前材料和半成品、成品的积压和使用的场合。
也不会影响变更前物料的供应及时度。
更改的变化经成本及制作方法分析后不造成产品出售价格的变化。
小范围调整一般指微小的调整。
如标签内容的变化。
漆包线规格、用量微小变化,辅料使用的小变化等。
4.4.2研发部经部门讨论和相关验证可对小范围变动的变更可行性进行确认,确认的结果需在《设计更改申请单》上进行书面记录和评估签名。
4.5可行性评估与会议4.5.1针对大范围变动指的是小范围变动以外的变动,这种变动若相关部门不一起进行讨论和评估取得一致的意见,往往会造成变更无法按期或顺利实施。
这种变动包括新料的采购、新供应商的合作、新工艺、新检验方法、较大的外观、出售价格的较大变化、新增的认证的和第三方试验的需要、制作人员能力要求的变化、模具、设备的变化、有变更前专用的物料库存和成品、半成品库存等。
4.5.2大范围的变动由研发部组织相关部门召开变更可行性评估会议。
若变更可行,确认变更流程和节点及每个节点的工作、执行人、节点工作各部门间信息、资料的递交并确认各节点审批人,同时对完成时间进行确定。
关于变更若客户要求打样或内部讨论需要制作实样验证变更可行性的场合,安排进行变更后产品的打样,并对样品的符合性进行设计跟踪和试验验证。
若变更不可行,由职责部门再作沟通协商,确保双方达成一致可以接收的意见。
4.5.3会议需就确定和交办的事项形成《变更会议记录》。
4.6变更前在制品、半成品、专用物料盘点4.6.1物控部进行核查,凡变更涉及有变更前专用材料和变更前成品、半成品在产线和仓库有库存的,物控部进行规格和数量信息的盘查,提供给需要此库存信息的研发、制造、品质和销售部门。
4.7与客户沟通协商确认生效批和生效时间4.7.1营销部根据变更前接收未交付的产品订单信息、物控部提供的物料库存信息及变更后产品的生产周期、新购物料的到货期、财务提供变更后产品的价格等与客户沟通、协商和确认生效批、生效时间、报价、客户确认等事宜。
4.8设计变更试行4.8.1针对通过评估可行的变更,按照评估会议就变更分配的节点工作和完成时间,各相关部们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执行变更工作。
包括新材料的采购、标签的更改、新模具的开发等。
针对研发部评估通过的变更,则由研发部联系相关部门共同完成。
针对客户需要或评估需要进行变更后产品的打样的由研发部出《样品制作通知单》通知制造部制作。
制造部及时向研发及时反馈在制作过程中碰到的问题。
品质部负责样品的检查试验工作。
研发部进行制作跟踪和必要时的技术指导及在验证设计符合性的过程中及时调整不当的设计。
将跟踪、验证和调整的结果形成记录,填写《首件跟踪单》,为后继确定最终的设计、工艺方案提供依据。
4.8.2针对客户要求提供变更打样或公司内部打样认为需送客户确认的产品,由营销部联系物流部进行打样后样品至客户处的发货或安排相关人员亲自送至客户处。
营销部及时跟踪客户对变更后样品的确认,需要做调整或重新送样的,及时通知内部部门整改,并进行整改跟踪,直至符合客户要求。
4.8.3针对未进行打样的变更调整,研发部需将变更后的结果以图纸、文字说明、照片、涉及变更的物料或配件以邮件发送、传真、寄送的方式传递至客户处确认。
若客户要求调整的,及时按照客户要求进行调整,直至满足客户要求。
4.9设计工艺文件变更4.9.1研发部根据设计验证的结果和客户最终确认变更可行的方案及时变更原来的设计和工艺资料(包括BOM表、规格书、图纸、作业指导书、流程图等)。
4.9.2品质部根据研发相关变更作相应的检验标准和控制计划(针对客户要求做控制计划的产品)的变更。
4.10设计变更审批会议4.10.1对之前召开的设计可行性评估会议分配的相关部门规定时间内节点工作执行、节点审批的一个跟踪和效果验证的会议。
由研发部组织召开。
一般定在客户对变更确认后召开。
4.10.2设计变更审批会议验证各部门节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评价变更的符合性,需要在会议上提供以下验证和审查的物品、资料和汇报以下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客户提供的图纸、样品、客户的变更要求。
针对变更公司打样的样品、《检验记录》、《样品跟踪单》、处理方案与客户确认的结果等。
4.10.3会议需就交办事项完成情况的跟踪结果和符合性评价等形成《变更会议记录》。
4.10.4小范围变动,研发部进行变更可行性评估的变更可不进行此处变更审批会议。
4.11审批4.11.1大范围变动按照设计变更审批会议对变更符合性最终评价结果进行最终确定方案(包括但不限于图纸、作业指导书、规格书、流程图、打样样品等)的审批。
审批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必要时由总经理批准。
4.11.2未经会议评估和确认的可行性审批由研发部主管结合《样品跟踪单》跟踪结果和客户的意见直接在《样品跟踪单上》签名确认变更的可行性并对相关文件、资料、图纸进行审批。
品质制定的检验标准则以研发最终确认的方案,由品质部门负责人进行审批。
4.11.3针对大范围的变动,经过首件打样和审批的变更后的方案,研发部后继仍需再作一次小批量(5-15台)变更后制作的跟踪,以确保按照最新变更后设计、制作规范制造出来的产品是持续、稳定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所有规定不合理及与客户要求不一致的地方都得到了解决。
4.12换版发行:4.12.1对经审批符合变更要求的所有技术、工艺文件、图纸、检验标准等进行更新后最新版本的发行,分发至各使用部门,同时对变更前的旧版本进行回收,并盖上作废章。
4.13存档4.13.1回收作废的文件按《文件资料控制程序》规定进行存档。
5. 关联程序:<<偏差替代控制程序>> PZ-02-009<<文件资料控制程序>> PZ-02-001<<设计控制程序>> YF-02-001<<采购控制程序>> PZ-02-003《信息交流控制程序》 XZ-02-0046.相关记录或表单:<<设计更改申请单>> YF- 06-012B<<样品制作通知单>> YF-06-011<<样品跟踪单>> YF-06-005<<变更会议记录(首次)>> YF-06-023<<变更会议记录(末次)>> YF-06-024<<偏差替代申请表>> PZ-06-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