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4.2 未来网络研究体系架构(2017)v1

4.2 未来网络研究体系架构(2017)v1

4.2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自动化系 郑烇
摘自:吴建平、黄滔、谢高岗等综述性论文
Computer Networking: A Top Down Approach
6th edition Jim Kurose, Keith Ross Addison-Wesley March 2012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 即使运营商不断投入,也很难满足互联网流量的增加 • 业务收益都被ott业务吸入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4
2.2 动态性问题
早期终端都是固定接入的,不存在动态性问题 动态性问题引入

移动终端设备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终端形式,其产生 的网络流量已经超过固定设备 物联网使得低智能终端设备激增,其处理能力受限、 休眠模式、自组织和按需路由使得动态性增加

为了适应业务的多样性和用户、终端数量的激增,互联 网体系结构上打了很多补丁以满足需要
CIDR、NAT、RSVP、TLS、IPSec、CDN、Mobile Ip、网络层组播 区分服务,集成服务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4
体系结构并没有得到根本的变化
体系结构:原来的IP为细腰的沙漏结构 改变方向1:在应用层增加功能、变成了大头
Applications
TCP UDP IP 难以大规模部署 ,需要修改设备
NAT diffservIPSEC IP mcast mobile intserv Eth token PPP 802.11 radio, copper, fiber
Eth token PPP 802.11
radio, copper, fiber

技术原因:难以根本上解决问题 经济原因:ISP投资收益不合算、缺少部署动力 现象:IPv6的部署十余年了,部署程度难以令人满意

出路:
接着打补丁 对TCP/IP体系结构做革命式变革,重新来过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8
路线图和视角
分析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根本问题 TCP/IP体系结构如果不做革命性的变化很难支撑
P2P系统,应用无法感知Peer节点的物理位置,仍然从远处的“ 邻居”请求数据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8
2.3 安全可控问题

出路:设计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
支持服务和网络的相互感知,构建安全和可信的架构 支持定义和控制网络的行为,灵活可控 构建服务性能和网络服务能力、用户需求的定量模型 以服务最大化为目标决定网络提供服务的方式
TCP/IP网络:端到端的通信模式(即使有很多相同数据,当成不同) 数据流量从接入网到核心网不断汇聚,核心流量大 IP地址分配不均衡,多宿主,地址碎片,流量工程等使得路由汇聚不 高效,每年增加1.3倍,核心网络路由器达到35万条之多 CDN技术部署昂贵,针对签约用户的特定数据优化,无法服务全局网 络用户 现有架构下只有通过不断增加硬件投资来缓解规模性问题
提纲
1. 2. 3.
概述 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 美国 2. 欧洲 3. 日本 4. 中国 体系结构代表性成果
1. 信息中心网络 2. 面向动态性的体系架构 3. 其它体系结构:云网络、可选网络
4.
5.
6.
SDN 总结和趋势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22
国外研究现状

这些根本变化导致的问题:
以IP地址为核心、以传输为主要目的、按照端到端原 理设计的TCP/IP体系结构存在问题,难以满足要求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7
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问题和出路
路由可扩展性、动态性、安全性、可控可管、可 靠性、Qos以及能耗问题(续) 对互联网补丁式提升,如:IP Multicast、集成 服务、区分服务缺少大规模部署,也难以根本上 解决问题

技术和应用的发展使得网络成为一个开放和不可控的复 杂环境
• 安全需求大:电子商务,个人隐私等 • 安全威胁大:攻击、病毒、泄密
现有的安全方案(TLS,IPSec)使得协议栈臃肿,效率低 安全设备(防火墙和IDS)难以协调发挥综合防护效果 现有的安全措施:被动防御性质,端到端的通信模式使 得只能提供端到端的安全通道,无法实现针对服务和内 容的安全服务

网络边缘主机上实现网络核心功能,效率低下 CDN ,P2P

改变方向2:网络层变化、变成了臃肿的粗腰T,MPLS,IPSEC……
但这些补丁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互联网的体系结构 目前体系结构复杂,管理困难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5
Applications TCP IP “love handles” UDP
可扩展问题、动态性问题、安全可控问题 讨论方式

是什么问题 为什么是TCP/IP体系结构很难支撑,从而是个根本问 题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2
2.1 可扩展问题

可扩展性概念
随着用户或者终端数量的增长,网络流量的增长 网络设备是不是能够做出很好的支撑,而且性能没有得到非常大 的下降(线性的、合理的而不是崩溃性的)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7
2.3 安全可控问题

路由器的行为模式是僵化的,无法定义和改变网络的行 为,包括资源分配和使用的方式
网络的使用者无法控制资源的分配和使用



表现为:尽力而为的服务模型不能保障应用的服务质量 ,网络行为不可控 目前,提出了很多资源保障措施,用于增强尽力而为的 服务,但仅能保证单跳链路的性能 应用性能的可控取决于路径的传输性能,更重要的还取 决于传输和数据资源的全局优化
• 就是增加到了10亿-100亿,流量增加再多,TCP/IP体系下的路由系统是不是 查表以及路由更新都还很快

互联网可扩展性的现状:
互联网流量的增加已经超过了摩尔定律 网络数量达到35多万个常用网络
• 高层核心网络的路由器必须要知道这些网络如何走
最核心路由器需要处理的速率非常快 最快的路由设备即使采用了TCAM这样的硬件也已经达到了极限, 设备复杂、查找速度慢、能耗超高 物联网设备普及+移动设备的增多,更加雪上加霜
概述 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 美国 2. 欧洲 3. 日本 4. 中国 体系结构代表性成果
1. 信息中心网络 2. 面向动态性的体系架构 3. 其它体系结构:云网络、可选网络
4.
5.
6.
SDN 总结和趋势
未来网络 体系结构 4.2-3
互联网历史和一些体系结构上变化

近些年来互联网发生一些根本变化
接入方式的变化:
• 原因:移动接入、物联网、DTN网络成为主要接入方式 • 结果:以IP为核心的体系在支持移动性方面存在较大的问题 (虽然打了补丁:mobile ip)
网络的角色定位
• 原因:云计算模式成为主流计算模式、新型网络应用普及: 多媒体内容分享、社交网络 • 角色定位:从信息传输的通道=>集信息采集、传输、存储和 处理为一体的信息平台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3
2.1 可扩展问题

流量增加的原因:新型应用和计算模式的出现
数据密集型计算和文件分发业务:视频(杀手级应用) 云计算模式使得数据被提升到网络上加以存储和处理 物联网形成了与互联网共生的网络,产生数据量大 数据增长超过摩尔定律

互联网支撑业务数据增长不好的原因
1. 2. 3.
概述 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 美国 2. 欧洲 3. 日本 4. 中国 体系结构代表性成果
1. 信息中心网络 2. 面向动态性的体系架构 3. 其它体系结构:云网络、可选网络
4.
5.
6.
SDN 总结和趋势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1
2.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9
三大问题的根本原因
TCP/IP架构无法解决这些问题 设计新的网络架构和研究相关机理 解决方法

演进式补丁:仍然以TCP/IP架构为核心,接着打补丁 变革式路线:从零开始,不受现有体系结构的束缚
• 要充分考虑和现有互联网的互联互通问题 • 支持演进式部署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未 来 互 联 网 基 础 研 究 未 来 互 联 网 试 验 设 施 美国
2014年 美国科学基金会 FIA-NP计划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Next Phase) 2010年 美国科学基金会FIA计划 (Future Internet Architecture)
4.2-20
提纲
1. 2. 3.
概述 TCP/IP体系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外体系结构研究现状
1. 美国 2. 欧洲 3. 日本 4. 中国 体系结构代表性成果
1. 信息中心网络 2. 面向动态性的体系架构 3. 其它体系结构:云网络、可选网络
4.
5.
6.
SDN 总结和趋势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21

动态性带来的问题
数据传输路径频繁变化,破坏了应用服务的连续性 影响了服务质量
未来网络体系结构
4.2-15
2.2 动态性问题

原因:
IP地址:二重表达性,即代表身份又代表了位置 地址不能够很好地支持移动性 一些补丁如Mobile IP使得协议栈冗余、效率低; 端到端的通信模式需要端系统维护连接状态,对于物 联网的低智能终端来说是个负担

出路
增加网络的智能,减少终端的负担 设计身份和地址分离的体系结构 将移动管理和路由统一考虑,节点在移动过程中有着 唯一和统一的标示
相关主题